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流名相说谢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好,双方都士气高涨,然后硬碰硬地来。8万以北府兵为主的晋军,对18。5万前秦军,东晋有没有得胜的可能呢?淮南之战时,彭超、俱难14万大军,一路进逼,士气高涨吧,在三阿,谢玄是以3万北府兵,将彭超俱难杀退的。然后节节胜利,直到全歼秦军,如果按这个比例算的话,北府兵为什么不能得胜呢?
    如果这样说,可能还不合理,那就再退一步,北府兵打不过这18。5万秦军,但以北府兵的士气和战斗力,还有谢玄谢琰不会退缩的精神(这一点淮南之战已经能看得很清楚。淝水之战时,谢琰还是第一次上阵,居然第一个要求出来挑战秦军),就算失败,就算这几个人都死在了淝水战场,晋军全军覆没,那么,北府兵肯定也会对秦军造成沉重的打击。就算只消耗掉了那个8。5万的零头吧。
    那这时前秦就剩下10万人了,这时,苻坚再调整,从淮河边的寿阳,进军到近600里以外的建康,兵临长江。我们比照淮南之战,秦军距广陵100里时,谢安在建康布防的事,那么苻坚这10万人进抵长江时,东晋的长江防线,就早已周密布好了。淮南之战时,谢安曾派毛虎生以5万人镇姑孰,毛安之以4万人屯堂邑,谢石带水军守长江。东晋保卫京师的的中央军不及西晋多,但还是能够补充一两万。
    那么最后,东晋就会和前秦以相当或者稍弱的兵力,隔长江对峙。前秦以这10万不习水战的北人,怎么打这个“渡江战役”?东晋只要守住长江,不必出战,苻坚也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而且,江南的流民和士族的荫庇人口,随时都可以补充兵力,越拖,东晋这边儿兵越多。
    苻坚会不会动用他的中军呢?当然,如果淝水前秦打赢了,这些人也暂时不会跑。那就会出现什么情形呢?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日本人占领了东北,然后就征了几十万中国人当伪军,命令他们去进攻华北。这个仗可怎么打呢?在苻坚又不占多少优势的情况下,这些汉人要不临江倒戈,逃奔东晋,那就是怪事了。
    所以说,公元383年的这场秦晋战争,前秦是没有获胜的可能的。如果获胜,只能是,谢安一开始就不准备跟他打,就认输。但只要不怕他,打起来,前秦就会失败啊。
    从战役上说,最根本的问题,除了苻坚过于轻视东晋的军事力量外,更主要的,是出在了他这个60万的、汉人占了绝大多数的、不可能为他效力反倒有可能倒戈的中军上;再根本,就还是前秦的民族问题。所以,无论是陈寅恪,还是田余庆、朱大渭,在对淝水之战前秦的败因上,意见都完全一致,民族问题还没有解决,民族融合没有基本完成,这个失败就是必然的结局呀。
    下面是:第七章  可将当轴,了其此处!
    第六卷  淝水鏊兵 第七章 可将当轴,了其此处!
    前秦这一边,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们就说得差不多了。下面,咱们就把视角收回来,注视南方。
    一:又一轮的“震恐”
    应该说,不管苻坚的“大军”到底是怎么样吧,他的第一个战略目标可还是达到了。建康是一得这消息——前秦号称百万大军,几乎是以扑天盖地之势,杀奔南方而来了,上至司马曜,下至士族官员们,是好好地惊慌了一把。想起上一回淮南之战时,那个“震恐”,是来得比较突然,秦军一下子就距广陵100里啦!人们这才觉得火烧眉毛了,好在,谢玄的反击打得又漂亮又迅速,没多久,这“震恐”就解除了。不过这一回,跟上次还是有点儿不一样。
    上次那危险就在眼前,敌人在明处,谁都看得见,只要有人能把这个事儿解决,那就好了。可这回呢,苻坚弄得很虚啊,这一个“号称百万”,一个“扑天盖地”,你越是搞不清他到底怎么回事儿,你心里就越是惴惴地找不着北。而且,苻坚这声势一造,你都无法预料,他到底要从哪儿下手,前秦最厉害的主力又在哪里?武侠小说里不常说吗,“无招胜有招”啊,所以有时这个“虚”,比起“实”来,倒更有威慑力呢。
    建康上下是一片惶恐,就让我们想起,赤壁之战前,曹操号称“百万”大军兵临长江时,吴国那情形,那是武官要战,文官要降啊。不过,东晋和吴国还是有些不一样,那时的东吴还是诸侯国性质,可这时的东晋却是正经的“华夏正统”所在,这个“降”的份量,跟孙权投降曹操可是不一样的。另外,要论起危险性,淝水之战也不及赤壁,毕竟那时曹操已经兵临长江了吗。不过,这时东晋的朝臣们,可基本都是名士文官,皇上司马曜同志也绝没有人家孙权那样的本事。那么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这到底是打呢??还是……??于是,所有的人就又都开始瞧着谢安了,专等着他拿主意呢。
    二:可将当轴,了其此处!
    那么面对这样一片人心惶惶,谢安会怎么办?一个,他要让所有的人都保持镇定,敌人还没到国境呢,你们就乱成这样儿,那这仗还怎么打?另一个,他要尽快做出决定,先稳定一下儿人心。
    其实写到这里,大家对谢安的个性也都比较了解了,他会怎么做,几乎就是我们都可以想到的。王导那句“镇之以静,群情自安”,他一向很认可,而且一辈子,他也都是这么做的。
    无论是在海上遇了大风浪差点儿翻船,还是顶着杀身之祸去付桓温的鸿门宴,或者是前秦大军打到了家门口,他在建康布置防卫,那不都是平平静静,该怎么着就怎么着,然后就走过来了吗?谢安这一辈子,仿佛就是被“吓”大的,所以,你怎么着都好,但最好别去吓唬他。这人不太吃这个,桓温就是例证吗。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曾评价说:“谢安神识沉敏,然极有胆略”,也正是这个意思。
    谢安很快就做出了迎战的决定,应该是在苻坚的大军还没到淮河的时候。而且他作出这决定时,心里也就有了打算。因为他得把这个打算去说给司马曜听,虽然目前国家里的事儿,他基本都能说了算,但是皇上的工作,是必须要做好的。他得让惊魂未定的司马曜心里有个底,相信咱们一定能打赢才行。难考谢安是怎么做司马曜的工作的,不过前秦朝臣苦劝苻坚别攻晋时的那些“天时,地利,人和”等等,他肯定是要淋漓尽致地说给司马曜听的,皇上心里先有了底,这国家才不会乱哪。
    要说谢安的这个表态,最先知道的,却是王献之。王献之是他最近密的长史嘛。也可能是我们王公子心里不踏实,就向谢安问起来:这个苻坚就要到边境了,您心里到底怎么打算呢?于是,谢安就很决断地回答了他:“可将当轴,了其此处!”(我要带领国家的中坚力量,在这里了断他!)
    三:心中的天平
    谢安这个坚决的表态,让所有人的心都稍稍安稳了一下儿,不过,他们很快又开始了下一轮的担心,他们可有100万人哪,咱们这能打得过吗??
    那么,谢安心里,又有一架什么样的天平呢?首先,我们不能认为,我们所了解的这许多内情,他就都能够知道。因为这毕竟综合了很多很多后人的记载和资料。那么当时他到底掌握了多少呢?这个实在不宜瞎猜,这里就只做最基础的假设吧。无论如何,关于下面这几点,谢安心里一定是把握得很清楚的。
    一个:他知道,苻坚这个100万,根本就是拿来唬人的。而且,你越是大造声势,反倒越显得你心虚。
    另一个:苻坚的军队里肯定有大批的汉人,这些人并不会去卖命地为前秦打仗。苻坚的“大军”肯定是“虚”,但到底有多少“虚”的成分,这必须要打起来,才能看得分明。
    再一个:东晋一定要打这一仗,而且一定要迎上去打,不能像当年吴国灭亡时那样,困守长江。这样,国家才有最后的周旋余地。
    最后一个:下游的军力毕竟有限,那么,一定要集中优势迎击他们的主力,这一点,在战略布署上不能失误。上游有桓冲在,那一边可以暂时不管。那么中游下游,前秦号称是“幽冀之众汇于彭城”,那彭城这一路要南下,就会跟上回一样,威胁徐兖两州,直到广陵。而苻坚呢,则是从长安出发,发兵向豫州开进。那么,针对这两路秦军,怎样部署晋军的兵力,必须得有个正确的判断,一旦战略布署出了错,可就全完了。但看后来,谢安兵分三路,最后向寿阳集结,苻坚的这个“幽冀之众”,正是谢玄这一路主力迎击的第一个对象,这个判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