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德真经注-宋-苏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非形,不可见。非声,不可闻。不先知万物之妄,廓然无蔽,卓然有见,未免于不信也。故下士闻道,以为荒唐谬悠而笑之。中士闻道,与之存亡出没而疑之。惟了然见之者,然后勤行服膺而不怠。孔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斯所谓上士也哉。
建言有之:
建,立也。古之立言者有是说,而老子取之下之所陈者是也。
明道若昧,
无所不照,而非察也。
进道若退,
若止不行,而天下之速者莫之或先也。
夷道若类,
或夷或类,所至则平,而未尝削也。
上德若谷,
上德不德,如谷之虚也。
大白若辱,
使白而不受污,此则不洁不屑之士,而非圣人也。
广德若不足,
广大而不可复加,则止于此而已,非广也。
建德若偷,
因物之自然而无所立者,外若偷惰,而实建也。
质真若渝,
体性抱神,随物变化,而不失其真者,外若渝也。
大方无隅,
全其大方,不小立圭角也。
大器晚成,
器大,不可近用也。
大音希声,
非耳之所得闻也。
大象无形,
非目之所得见也。
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道之所遇,无所不见,凡此十二者,皆道之见于事者也。而道之大全则隐于无名,惟其所遇,推其有余以贷不足,物之赖之以成者如此。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夫道非一非二,及其与物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然而道则非一也。一与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是以往,而万物生。虽有万不同,而莫不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者,盖物生于三,而三生于一,理之自然也。
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世之人不知万物之所自生,莫不贱寡小而贵众大。然王公之尊,而自称孤寡不谷,古之达者,盖已知之矣。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世以柔弱为损,强梁为益,不知其非也。故将使天下之教者,皆以此教之日:不见强梁者之不得其死乎?强梁,妄之极也。人知强梁之不免于死,则知妄之不可为;知妄之不可为,而后可与语道矣。故日吾将以为教父。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问,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以坚御坚,不折则碎;以柔御坚,柔亦不糜,坚亦不病。求之于物,则水是也。以有入有,捍不相受;以无入有,无未尝劳,有未尝觉。求之于物,则鬼神是也。是以圣人唯能无为,故能役使众强,出入群有。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名与身章第四十四
名与身执亲?身与货孰多?
先身而后名,贵身而贱货,犹未为忘我也。夫忘我者,身且不有,而况于名与货乎?然贵以身为天下,非忘我不能。故使天下知名之不足亲,货之不足多,而后知贵身,知贵身,而后知忘我,此老子之意也。
得与亡孰病?
不得者以亡为病,及其既得而息失,则病又有甚于亡者。惟齐有无,均得丧,而后无病也。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爱之甚,则几可以求之者无所不为,能无费乎?藏之多,则攻之者叉众,能无亡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天下以不缺为成,故成铃有弊。以不虚为盈,故盈叉有穷。圣人要于大成而不恤其缺,期于大盈而不恶其冲,是以成而不弊,盈而不穷也。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直而不屈,其直叉折;循理而行,虽曲而直。巧而不拙,其巧叉劳;付物自然,虽拙而巧。辫而不讷,其辫铃穷;因理而言,虽讷而辫。
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成而不缺,盈而不冲,直而不屈,巧而不拙,辩而不讷,譬如躁之不能静,静之不能躁耳。夫躁能胜寒而不能胜热,静能胜热而不能胜寒,皆滞于一偏,而非其正也。唯泊然清净,不染于一,非成非缺,非盈非冲,非直非屈,非巧非拙,非辫非讷,而后无所不胜,可以为天下正矣。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各安其分,则不争而自治,故却走马而粪田。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以其可欲者示人,固有罪矣,而不足其足者,其祸又甚。所欲必得者,其咎最大。匹夫有一于身,患必及之。侯王而为是,则戎马之所自起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者,所遇而足,故无不足也。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性之为体,充遍宇宙,无远近古今之异。古之圣人,其所以不出户牖而无所不知者,特其性全故耳。世之人为物所蔽,性分于耳目,内为身心之所纷乱,外为山河之所障塞,见不出视,闻不出听,户牖之微,能蔽而绝之,不知圣人复性而足,乃欲出而求之,是以弥远而弥少也。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性之所及,非特能知能名而已,盖可以因物之自然,不劳而成之矣。
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为学日益,
不知道而务学,闻见日多,而无以一之,未免为学者也。孔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为道日损。
苟一日知道,顾视万物,无一非妄,去妄以求复性,而性实无几。孔子谓子贡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去妄以求复性,可谓损矣。而去妄之心犹存,及其兼忘此心,纯性而无余,然后无所不为,而不失于无为矣。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人皆有欲取天下之心,故造事而求之,心见于外,而物恶之,故终不可得。圣人无为,故无事,其心见于外,而物安之,虽不取天下,而天下归之矣。
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虚空无形,因万物之形以为形,在方为方,在圆为圆,如使空自有形,则何以形万物哉?是以圣人无心,因百姓之心以为心,无善不善皆善之,无信不信皆信之。善不善在彼,而吾之所以善之者,未尝渝也,可谓德善矣。信不信在彼,而吾之所以信之者,未尝变也,可谓德信矣。不然,善善而弃不善,信信而弃不信,岂所谓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哉。
圣人之在天下,喋栗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天下善恶信伪,方各自是以相非相贼,不知所定。圣人忧之,故喋喋为天下浑其心,无善恶,无信伪,皆以一待之。彼方注其耳目,以观圣人之予夺,而吾一以婴儿遇之,于善无所喜,于恶无所嫉。夫是以善者不矜,恶者不愠,释然皆化,而天下始定矣。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性无生死,出则为生,入则为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
用物取精以自滋养者,生之徒也。声色臭味以自戕贼者,死之徒也。二者既分生死之道矣。吾又知作而不知休,知言而不知默,知思而不知忘,以趣于尽,则所谓动而之死地者也。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岂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不生不死,则《易》所谓寂然不动者也。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无思无为之妙也。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有生则有死,故生之徒,则死之徒也。人之所赖于生者厚,则死之道常十九。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至人常在不生不死中,生地且无,焉有死地哉?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道者万物之母,故生万物者道也。及其运而为德,牧养群众而不辞,故畜万物者德也。然而道德则不能自形,因物而后形见。物则不能自成,远近相取,刚柔相交,积而为势,而后兴亡治乱之变成矣。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形虽由物,成虽由势,而非道不生,非德不畜。是以尊道而贵德,尊如父兄,贵如侯王,道无位而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