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于丹庄子 心得__心约乐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理论恰好映照了现代管理学一个家喻户晓的理论,大家知道叫木桶理论,也
                              就是说这样一个桶,比如它用很多块木板箍起来的,每一块板子有的高有的低,
                              管理学的理论是说,这个杯子能够盛多少水,永远不取决于最高的一块板子,而
                              取决于最低的一块板子。人生牧羊也罢,木桶也罢,总有最后一匹羊,总有最短
                              一块板,所以这就是天地大道,为什么没有共通的道理,而要靠每个人感悟呢?
                              因为只有我们自己可以看清你最短的一块板子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是没有
                              效率的呢?是那种损不足以益有余的人生,也就是说有些人的眼睛,永远看着自
                              己最高的一块板,永远看见自己领头的头羊,所以这个人有资本去炫耀,他总可
                              以说,我人生的最高分在哪里,你看我的头羊多么威风,但是后面的羊群已经在
                              山坡上不知道丢了多少,他还在看着头羊沾沾自喜,当他在说我最高的一块板高
                              过常人多少分的时候,他不知道最低的一块板降低为零,他的桶中已经一滴水都
                              不存了。所以只要问一问,我人生最后的那头羊是什么,我最短的那块板在哪里。
                              人生只有这种大智慧,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总在锦上添花。锦上添花是给别
                              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为自己的(于丹心语)。 
                              从这样的道理再引伸看这个世界,他说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
                              用礼乐。这个世界上,如果每一个人他的道德都在心中,用得着外在礼仪规范吗?
                              每一个人的性情如果不离散,不违背人的本真,用得着外在的礼乐吗?就好象我
                              们现在看一看,媒体上经常宣传的弘扬的很多道德,我们现在有的时候这种正面
                              的褒奖,其实已经低于道德的底线,比如说很多地方说选孝子,说谁谁谁父母在
                              病榻旁边,可以一守守十年二十年,怎么样孝顺父母,这实际上用得着媒体表扬
                              吗?这已经是一个做人的底线了,也就是说庄子认为,在世间最朴素的,就是人
                              心中的本真,而不应该由外在一种嘈杂的声音,刻意去提倡,刻意去弘扬,一旦
                              到了那个份上,就说明我们已经跌破了底线了。 
                              '画外音'庄子认为,所有的道理法规,无非就是人心中最自然的本真,是用
                              着任何外在的形式去刻意而为的,但孔子却认为,礼仪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
                              都是非常重要的。庄子与孔子,到底孰是孰非?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儒家与道家
                              的不同?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道家与儒家真正的不同,儒家是提倡礼仪的,让每一
                              个人凭外在的行为规范,以礼仪去应对他人周旋社会,以外在的规矩准则缔造世
                              界的和谐;而道家提倡每一个人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外
                              在任何的刻意,可以说儒道相生相济,孕育中国人格,但儒家教给我们在世间的
                              进入,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在土地上扎根,道家教我们在世间的出世,也就是说
                              人格的超越,让我们在天空上有飞翔的翅膀(儒家教给我们自我的实现,道家教
                              给我们人格的超越——于丹心语)。 
                              那么儒家教给我们的是在土地上践行的能力,所以人跟人之间要有礼仪,而
                              道家告诉我们的,是天空上飞翔的理想,所以每一个人要遵守内心的道德。所以
                              其实这两者,以我们今人的眼光来看,并不偏废,尽管儒道之间有些冲突,有些
                              观点看起来是矛盾的,但是当应用于每一个人的时候,当我们追问自己内心的长
                              与短的时候,无非它形成了一种互补。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真正重要的莫过
                              于认知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合乎大道,这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很多的弯路,很多时
                              候,我们不是输在自己奔跑的速度上,而是输在自己的智商上。 
                              有这么一个寓言,说是羚羊,我们都知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羚羊是世间奔
                              跑最机敏、最灵巧的动物之一。它欺负乌龟,跟乌龟非要赛跑,你想想,这个道
                              理不是摆在那儿的,羚羊也不厚道,你去胜一场肯定要赢的比赛,去挑战,说我
                              跟你赛跑,乌龟居然就答应了。头一天答应第二天早晨咱们开始,在同一起跑线
                              上赛跑,于是羚羊跟乌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羚羊箭似地就窜出去了,看都没
                              看乌龟就窜出去了。它急匆匆地奔跑到了一段,停下来,很得意地叫了一声,“小
                              乌龟,你在哪儿呢?”突然它就听见离它不远的草丛里面,慢吞吞的乌龟说:“我
                              在这儿呢,接着跑吧”,羚羊吓了一大跳,怎么在它之前呢,这羚羊开始撒腿又
                              跑。又跑了一段,他说“小乌龟,你跟上我了吗?”突然它又听见比它远几步的
                              草丛里面小乌龟慢悠悠地说,“我已经超过你了,你赶紧跑吧”。这个羚羊就开
                              始很惶惑了,又跑一段,再问乌龟应声而答,还比它要早几步,羚羊最后在极度
                              沮丧之中,跑到了终点,发现乌龟还在它之前。真是如此吗?羚羊承认自己败了,
                              自己的速度毫无用处,但是它不知道真正的秘密,是头一天晚上,说好这个约定
                              之后,乌龟就把它的整个家族都调动起来了,然后在它要经过的奔跑的路上,隔
                              不远就有一个乌龟,也就是说十几只乌龟早早有一个就在终点,在领先几步的地
                              方等着,羚羊跑到哪儿一问,就有一只乌龟应声而答,说我超过你了,而最后羚
                              羊就败给了这样一个假象,它真心地承认自己失败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智力比速度更重要,判断力比技巧更高明(于丹心
                              语)。 
                              庄子的看法认为,这个世界返璞归真,也就是说,把很多外在提倡的道德先
                              都少一点,不要过分地相信很多炫耀的技巧,让我们回到最朴素最本初的这种世
                              界。他甚至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激起的一种说法,大家都知道,叫做窃钩者诛,窃
                              国者为诸侯,而诸侯之门仁义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