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于丹庄子 心得__心约乐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我们可能在很多很多的抉择之下,没有人,没有灵异之人,没有巫师来
                              替我们占卜意向,只有每一个人问问自己,说我现在在一个什么的时候,我在这
                              个时候我内心要做什么样的决断(对生命的解读,只有问自己,我要做什么样的
                              决断——于丹心语)。 
                              其实大家所看到庄子所讲的都是在死亡来临时的坦然,如果我们倒述回去,
                              一个人在生命还好的时候,在他年轻的时候不坦然,他一定不会有最终这样的一
                              种释放。所以《庄子》里面说,所谓真人,他描述那些真人,都是那些心思限于
                              以往,容貌显得淡然,能够与四时相通的人,他说一个人生活里面真正好的状态,
                              那种不悦生也不恶死,在生活里面,能够坦然相对应的人,应该有这样几个标准:
                              叫做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人,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
                              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庄子??大宗师》。这几种情况都是不好的,是什
                              么呢?他说,快乐不能和万物相通的人,就不是真圣人;在这世界上,有所偏爱
                              的人,就不是真的仁人;等待时机伺机做事的人,就不是真贤人;那么没有办法
                              明辩利害是非的人,就不是真君子;而为名声失去自我的人,不是真正读书的有
                              教养的人;牺牲生命而失去本性的,不是真正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去管理他人的人。
                              那么他说,你只有把这一切,都活明白了,你面对死亡的时候会坦然。我们发现
                              这里面庄子的一种态度,就是第一不怕死,第二也绝不找死。所以这种观点,可
                              能跟儒家有一定的出入,因为儒家讲仁人志士,可以杀生而取义,可以舍去自己
                              的生命,而保全一个大的道理,在这里面牵涉到,在时间流程中,儒家与道家两
                              种不同的态度。可以说在生命这条长河面前,儒家的姿态是烈士,道家的姿态是
                              高士;儒家的姿态是与时间去争抢,抢出来有限的时光去建立;而道家的态度是
                              在流光中顺应,去把握每分每秒去乐生,这两种到最终的殊途同归是什么呢?在
                              一点上他们的意义是相同的,那就是让生命获得价值(在生死的态度上,儒道殊
                              途同归,那就是让生命获得价值——于丹心语)。 
                              但是价值这种判读永远不同,有人的价值观更多地看重社会上的名垂青史,
                              看重在社会坐标系上的建功立业,是个人生命付出代价也要去建立一种社会功
                              勋,也有人更多看重的是自己内心的完善、安顿和自己道德上的成全。如果是前

                              者,他可能在社会上在人生中不甘就多一点,而后者淡泊就多一点。其实这就是
                              儒与道在作用于我们内心时候,在光阴,在我们拥有的相同的光阴中,呈现的不
                              同态度。 
                              其实说到中国人的生死,很有意思。其实中国人在死亡的态度上,很少有过
                              于激烈的人,除了像屈原这样的人,我们能数出的很少很少。屈原为什么会选择
                              如此激烈的一种方式呢?是因为他站在战国乱世之中,他作为楚王的同姓,这样
                              一个士大夫,当楚国被攻破颖都的时候,当秦将白起把颖都屠城的时候,他尽管
                              一个人流落在外,尽管还有很多国家要收留他,尽管他知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但
                              是他知道,他的宗庙和他的国家都已经万劫不复了,他的生命最好的终结就是随
                              着一切而去。所以其实屈原之死,即是一种殉国,也是一种无奈,用郭沫若先生
                              的话说,他是在自己美好的理想和不能实现理想的现实之中,被撕碎的。这样的
                              一个人生,他是我们既空前也几乎绝后采取的一种惨烈而决绝的方式处理生命的
                              人,有更多的人在内心采用了道家的方式,也就是说看到了比生死名节更重要的
                              事情(还有比生死名节更重要的事情——于丹心语)。 
                              比如说司马迁,我们看司马迁的生命。司马迁在他的《报仁安书》里面,给
                              他的好朋友仁少卿写的信里,他回顾了自己下狱、受刑整个这个过程,他说自己
                              非常冤枉,自己这样一种被诬陷,以莫须有的这种罪名被诬陷,然后满朝文武没
                              有人去救他,这种情况下,他当然可以选择死亡,但是为什么要活下来呢?因为
                              他觉得有一件更大的事,就是他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成一家之言的
                              《史记》鸿篇巨制在他手中,他会想到从他的父亲司马谈把这样一个史官的大业
                              托付给他的时候,告诉他周公之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之后五百年之后至于今,
                              没有人能够昭明世,来把这样一个时代记录下来,传承青史,把哲学、文学打通,
                              这样的一种义理薪火相传,传承下去的人,说现在该有这样的人了,所以司马迁
                              说,他面对历史托付下来五百年一人的使命,他自己的态度是,小子何敢让焉?
                              天降大任于斯人,有这么大的事情,那么宁可受辱也绝不轻生,这就是司马迁的
                              态度。其实这样的态度,跟庄子给我们的这样生命写照,可以形成一个映衬,我
                              们简单地来看庄子的生死观感,你会觉得他很消极,因为在《齐物论》里面,在
                              《人间世》里面,我们看到更多的故事,是说天地之间,没有什么绝对的永恒,
                              人忽而为人,忽而为鼠肝,忽而为虫臂,忽而就为很小很小的东西了,那么不是
                              人生太落寞了吗?我们不是太缈小了吗?但是换一句话说,生命在它自己现有的
                              形态上,怎么样是它最大的价值呢? 
                              '画外音'庄子对于生命的态度很清楚,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决不找死,但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因为在生活中受到挫折,或者感受到压力,
                              就选择了轻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害怕生命中的挑战呢? 
                              其实我们现在在大学里面,都受着一种现象的压力,其实心理很沉重,就是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轻生的孩子越来越多。其实问问原因,无非几种,最多
                              的一种是感情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