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于丹庄子 心得__心约乐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外在的一切做到最朴素,降到最低。 
                              [画外音]顺应外在,就是要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庄子认为外在处世中,最
                              难做的是说话。所以我们在说话时,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绝不夸大其辞,也不
                              乱传闲话。那么如果我们做到言辞谨慎,是不是就足够了呢? 
                              庄子还告诉我们说,光靠言辞谨慎不够,一个人必须要靠心智的聪明,要能
                              看清外在的很多东西,是在时间流程中有所变化的。庄子还说了一个生活中更觉
                              的现象,就是饮酒。他说,饮酒这件事,往往是始乎法而卒乎乱。大家在一起喝
                              酒,都很高兴,筵席上往往还有很多不认识的人。一开始,始乎法。什么叫法?
                              就是现在流行的行酒令,敬酒,先敬客人三杯,端上鱼来,头三尾四又三杯,主
                              人敬完客人回敬,这些都是人间常情,这是合乎法度的。但酒席上往往是卒乎乱,
                              难免有人喝高了,开始话多,然后,整个酒席的氛围就被搅乱了。用庄子的话来
                              说叫泰至,到了极限,就会出现奇乐,人就会放纵享乐。这就是有很多人在酒席
                              之后闹酒,大家很喧嚣,人就开始放纵了。人间有许多事,不能看到一开始很好,
                              就不担心以后。我们在遨游世间时,人是应该提前就能考虑到结果,不要让它发
                              展到极端。 
                              庄了说,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
                              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一个人外在的形体上,要去
                              迁就,大家怎么做的时候,你也跟着做就是了,不要从一开始拍案而起,特立独
                              行,掉头就走。久而久之,这个人就被排斥了。但一个人的心莫若和,把心放宽
                              和一点,宽和而清明地去看待这一切。但是做到这两点还不够,这两点也可能还
                              有患,庄子特别提醒大家一个分寸问题,叫做就不欲入,和不欲出。一个人可以
                              在表面上迁就,但是迁就得不欲入,就是不要过分地陷进去,一个人心里要宽和,
                              不要表现得太明显。一个人表现出太多的宽和,你就可能会在这里面开始博取名
                              声,为妖为孽,最后助纣为虐,陷入一场混乱。所以,外在可以随和,内心也可
                              以宽容,但这一切都是有节制的。这种节制,就是庄子所说的“外”。一个人可
                              以做到外化,就外化是就规则,而内心一定要有分寸。没有分寸,没有定力的人,
                              外在也是做不好这一切的。 
                              [画外音]现代人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面对千变万化的外在世界而内心不
                              变。如果我们没有内心的定力,就会随波逐流,丧失自我,但如果我行我素,桀
                              骜不驯,又会被社会所不容。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内心的安定?我们如何才能
                              达到庄子所提倡的,坚持内心而顺应外在的境界呢? 
                              [画外音]庄子提倡坚持内心而顺应外,于丹教授认为,只有人真正内心的
                              安定,才可能做到外在的顺应。 
                              那么,什么是人真正内心的安定呢?庄子在《大宗师》里曾经很清楚地写过,
                              一个人,是个老者,他面如孩童,已经到了耄(mao)耋(die)之年,周围人很奇
                              怪,你看起来那么年轻,为什么?他说,我一生的参悟,人生有七个阶段(人生
                              这七个阶段并不神秘,但我们听一听,也很难做到,也就是说,他说了内与外,
                              我们先来看什么叫做身外。): 
                              使内心安定的第一步:身外。所谓身外,是把我们心中已有的一些经验系统,
                              逐渐排除出去,腾出我们的心灵空间。一个人要外天下,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牵
                              绊你的事情,比如你住的房子,住得舒服还是不舒服,吃的饭菜,可口还是不可
                              口,所有这一切都是天下身外之事,不要在心里牵挂太重,你可以外天下。外天
                              下我们做得到吗?其实,我们老觉得天下万物在今天,都在被我们欣赏着,被我
                              享受着,我也想追求一个很好的生活境遇,这一点想要跟别人比,这就不能把所
                              有的东西真正外于心了。他说,如果你把外在的一切,包括社会人际关系,这些
                              你先都排队在你的心外,你就远离了世故,远离了外在许多约束你的规矩法度。
                              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外物。就是把物质世界的东西,尽量剥离出去。如果说外天下还很
                              大,说得还很空,那外物就不容易。我们就说人的口腹之欲,现在有多少人因吃
                              河豚而死,当然有很多人会说,我去的那家饭馆,他的厨师有专门做河豚的证书,
                              我就是为要尝这一口新鲜,我就甘愿用生命去冒这个危险。其实,去冒这个风险
                              的人,有没有想过你亲人的牵挂?有没有想过你生命的分量?哪怕有没有想一
                              想,明天你自己生命中还有哪件事情没做啊?真的值得去冒这个险吗?其实,这
                              就是不能做到外物。觉得所有这些物质的东西,既然美味当前,既然有很多美好
                              的东西,我唾手可得,我为什么不伸手呢?把所有物质的东西,从你的心里拿走,
                              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外生。也就是说把生命看得轻浅一点。什么叫做把生命看轻?其实,
                              这并不是不看重人生。道家讲究养生,道家的观点,人永远活在当下。也就是不
                              要说我这一生有多少宏图大志,有多少未来可以预支,奢侈地有一个梦想,我要
                              用多少年的艰辛努力去达到。道家认为,这一切都是违背人生自然规则的。所谓
                              外生,也就是人朴朴素素,欢欢喜喜活在当下。把生命看作是一步一步的流光,
                              从中安安详详地穿越。 
                              第四步:彻悟。这样的一种朝彻,心中通明透亮,说明当你把一切外在的东
                              西都腾空,你的心灵,开始有了虚灵之境,道集于虚,虚室生白。大家知道,只
                              有空旷的屋子,才可以装下光明。冬天的阳光,本来就已经很罕见了,如果早晨
                              真的有阳光照进你的屋子,屋子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