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上之,而备历代之沿革焉。至冀之幽、朔,雍之银、夏,南粤之交趾,元未尝
入宋之职方者,则以唐郡为准,追考前代,以补其缺;而於每州总论之下,复各
为一图,先以春秋时诸国之可考者分入九州,次则及秦、汉、晋、隋、唐、宋所
分郡县,考其地理,悉以附禹九州之下,而汉以来各州刺史、州牧所领之郡,其
不合禹九州者悉改而正之。作《舆地考》第二十三。凡九卷。
    昔先王疆理天下,制立五服,所谓蛮夷戎狄,其在要、荒之内,九州之中者,
则被之声教,疆以戎索。唐、虞、三代之际,其详不可得而知矣,《春秋》所录,
如蛮夷荆、舒之属也,夷则莱夷之属也,戎则山戎、北戎、陆浑、赤驹之属也,
狄则赤狄、白狄、皋落、鲜虞之属也。载之经传,如齐桓之所攘,魏绛之所和,
其种类虽曰戎狄,而皆错处於华地,故不容不有以制服而羁縻之。至於沙碛之滨、
瘴海之外,固未尝穷兵黩武,绝大漠、逾悬度,必欲郡县其部落、衣冠其旃毳,
以震耀当时,而夸示後世也。秦始皇既并六国,始北匈奴,南取百粤。至汉武
帝时,东并朝鲜,西收甘、凉,南辟交趾、珠,北斥朔方、河南,以至车师、
大宛、夜郎、昆明之属,俱遣信使,赍重贿,招来而羁置之,俾得通於上国,窥
其广大,割齐民以附夷狄,弊所恃以事无用。自是之後,世谨梯航,历代载记所
叙,其风气之差殊、习俗之诡异,可考而索,至其世代传授之详,则固不能以备
知也。作《四裔考》第二十四。凡二十五卷。

    ●抄白
    皇帝圣旨里。饶州路达鲁花赤总管府承奉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掾史周仁劳承行
札付,近据本路申准弘文辅道粹德真人关,钦奉圣旨节该:行法有本事的好人,
教寻访将来者。今访至本路,窃见乐平州儒人马端临,前宋宰相碧梧先生之子,
知前代之典章,识当时之体要。以所见闻著成一书,名曰《文献通考》,凡二十
四类,三百四十八卷,天文、地理、礼乐、兵刑、财用、贡赋、官职、选举、学
校、经籍、郊祀、封建、户口、征役之属,可谓济世之儒,有用之学。解到缮写
《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并序目共计六十八册。得此,送据江浙儒司校勘得
堪以传授,移准中书省咨来。咨饶州路申准弘文辅道粹德真人关,乐平州儒人马
端临著成书,曰《文献通考》,凡二十四类,三百四十八卷,治国安民,可谓济
世之儒。令人缮写成帙,官为镂板,以广其传。得此,行据本路缮写完备,计六
十八册,校勘无差。本省今将《文献通考》随此发去,咨请照验。准此,送据礼
部呈翰林国史院,考校得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凡二十四类,三百四十八卷,
纂集古今,浩汗该博,殚极精力,用志良勤,有益後学。如蒙准呈,移咨本省於
赡学钱粮内刻板印行,相应具呈照详。得此,都省咨请依上刊印施行。准此,省
府仰照验依上施行,仍委自总管段通议提调,选能书儒人真楷誊写,就令马端临
校勘无差,於本路概管赡学钱粮内,计料合用纸板工价,两平顾买刊印,具依准
申省。奉此,照得近承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札付,钦奉圣旨节该:王真人根底与五
个铺马,教直南田地里名山去处,寻访行法有本事的好人,有呵,交各处官司,
依著在先世祖皇帝时分起发好人的体例与气力起发上来,钦此。除钦遵外,延
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准弘文辅道粹德真人关,寻访至饶州路,据本路儒学状,申
准本路杨教授关该,窃见本路乐平州儒人马端临,前宋宰相碧梧先生之子,昨蒙
都省咨发,再任衢州路柯山书院山长,见类各路儒学教授选内,即目闲居听除。
本儒行履端纯,词章雅丽,家传鼎鼐之谱,幼纟番馆阁之储,知前代之典章,识
当世之体要,以所见闻著为成书,名曰《文献通考》,凡二十四类,三百四十八
卷,天文、地理、礼乐、兵刑、财用、贡赋、官职、选举、学校、经籍、郊祀、
封建、户口、征役之属,凡於治道有关者,无不彪分汇列,井井有条,治国安民,
特举而措之耳。此可谓济世之儒、有用之学。其书,本儒用心二十馀年,卷帙繁
多,非可卒致。今先将所定序目一本缴连前去,蚤为转申上司,令人缮写成帙,
校勘完备,官为镂板,以广其传,非惟不负本儒平生所学,抑且於世教有所补益,
关请施行。准此,行据本路儒学申,令儒人马端临讠誊写到所撰《文献通考》序
目一样三本,装褙完备,内将二本缴申省府并集贤院照详外,将一本关发弘文辅
道粹德真人收管。又准关文该於江浙行省计禀得上项文集,已行付贵路誊写成
帙,解省去讫。关请将《文献通考》誊写成帙,校勘无差,装褙发来呈院。准此,
行下儒学依上誊写呈解。延六年七月十二日,承奉省府札付,缮写成帙,校勘
无差解省。奉此,行下本州,委自同知窦承直提调,礼请马端临缮写到《文献通
考》三百四十八卷,并序目共计六十八册,校正无误,装褙完备。本路具解差人
赍赴省府投呈去後,今奉前因,照得本路元解《文献通考》六十八册,虽奉省府
付咨发都省转发翰林国史院,考校得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用志良勤,有益
後学,令本路总管段通议提调,选能书儒人誊写刊印,别不见发元解校勘过的本
文籍。为此,总府除已关请总管段通议依奉省府付所行提调外,合下仰照验,
速为差委有俸人员,礼请马端临亲赍所著《文献通考》的本文籍,赴路誊写校勘
刊印施行。须至指挥。
    右下乐平州,准此。
    至治二年六月 日

    ●卷一·田赋考一
    ○历代田赋之制
    尧遭洪水,天下分绝,使禹平水土,别九州。冀州:厥土白壤(无块曰壤),
厥田惟中中(田第五),厥赋上上错(赋第一。错,谓杂出第二之赋)。兖州:
厥土黑坟(色黑而坟起),厥田惟中下(第六),厥赋贞(贞,正也。州第九,
赋正与九相当),作十有三载乃同(治水十三年乃有赋法,与他州同)。青州:
厥土白坟,厥田惟上下(第三),厥赋中上(第四)。徐州:厥土赤埴坟(土黏
曰埴),厥田惟上中(第二),厥赋中中(第五)。扬州:厥土惟涂泥(地泉湿),
厥田惟下下(第九),厥赋下上上错(第七,杂出第六)。荆州:厥土惟涂泥,
厥田惟下中(第八),厥赋上下(第三)。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坟垆(高者壤,
下者垆。垆,疏也),厥田惟中上(第四),厥赋错上中(第二,杂出第一)。
梁州:厥土青黎(色青黑,沃壤也),厥田惟下上(第七),厥赋下中三错(第
八,杂出第七、第九三等)。雍州:厥土黄壤,厥田上上(第一),厥赋中下
(第六)。九州之地,定垦者九百一十万八千二十顷。
    孔氏曰:“田下而赋上者,人功修也。田上而赋下者,人功少也。”
    三山林氏曰:“三代取於民之法不同,而皆不出什一之数。既不出什一之数,
而乃有九等之差者,盖九州地有广狭,民有多寡,其赋税所入之总数自有不同,
不可以田之高下而准之。计其所入之总数,而多寡比较,有此九等。冀州之赋比
九州为最多,故为上上。兖州之赋比九州为最少,故为下下。其馀七州皆然。非
取於民之时有此九等之轻重也。”
    五百里甸服(为天子服理田):百里赋,纳总(禾本全曰总)。二百里,纳
钅至(刈禾曰钅至)。三百里,纳秸,服(半槁去皮曰秸。服,事也。纳总、
钅至、秸之外,又使之服输将之事)。四百里,粟。五百里,米(量其地之远近,
而为纳赋之轻重精粗)。
    唐、虞法制简略,不可得而详,其见於《书》者如此。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
    朱子《集注》曰:夏时一夫受田五十亩,而每夫计其五亩之入以为贡。商人
始为井田之制,以六百三十亩之地画为九区,区七十亩,中为公田,其外八家各
授一区,但借其力以助耕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
    周文王在岐(今扶风郡岐山县),用平土之法以为治人之道。地著为本(地
著谓安土),故建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
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