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间非无奉先思孝之君,据经守礼之臣,而皆不能有所裁正其弊,至使太祖之位
下同子孙,而更僻处於一隅,既无以见其为七庙之尊,群庙之神,则又上厌祖考,
而不得自为一庙之主。以人情而论之,则生居九重,穷极壮丽,而没祭一室,不
过寻丈之间,甚或无地以容鼎俎,而阴损其数,孝子顺孙之心,於此宜亦有所不
安矣。肆我神祖,始独慨然深诏儒臣讨论旧典,盖将以远迹三代之隆,一正千古
之缪,甚盛举也。不幸未及营表,世莫得闻。秉笔之士,又复不能特书以诏万世。
今独具见於陆氏之文者为可考耳。然其所论昭穆之说,亦未有定论(图说在後)。
独原庙之制,外为都宫,而各为寝庙门垣,乃为近古,但其礼本不经,仪亦非古,
故儒者得以议之。如李清臣所谓略於七庙之室而为祠於佛老之侧,不为木主而为
之象,不为尝之祀而行一酌奠之礼。杨时所谓舍二帝三王之正礼,而从一
缪妄之叔孙通者,其言皆是也。然不知其所以致此,则由於宗庙不立,而人心有
所不安也。不议复此,而徒欲废彼,亦安得为至当之论哉。”又曰:“今公私之
庙,皆为同堂异室,以西为上之制,而无左昭右穆之次,一有递迁,则群室皆迁,
而新死者当入於其祢之故室矣。此乃礼之大节,与古不同,而为礼者犹执於祖
父之文,似无意义。然欲遂变而於祢庙,则又非爱礼存羊之意。窃意与其依违
牵制而均不免为失礼,曷若献议於朝,尽复公私之庙皆为左昭右穆之制,而一洗
其缪之为快乎。”
    又论《汉同堂异室庙及原庙》曰:“五峰胡仁仲论汉文帝之短丧,其失不在
文帝,而景帝当任其责。予於不起寝庙之诏,则以为明帝固不得为无失,然使章
帝有魏颗之孝,其群臣有宋仲几、楚子囊之忠,则於此必有处矣。况以一时之乱
命,而坏千古之彝制,其事体之轻重,又非如三子之所正者而已邪?然古今诸儒
未有斥其非者,而徒知论惠帝、叔孙通作原庙之罪。夫原庙诚不当作,要必复古
宗庙之制,然後可得而议尔。或曰:“周公祀文王、武王於洛邑,非原庙邪?”
曰:“此固礼之变也。然设於别都而不设於京师及所幸郡国,又不闻其以果献之,
亵礼施焉,则亦与汉异矣。”又《语录》曰:“如今士、大夫家都要理会古礼,
今天下有二件极大底事恁地循袭:其一,是天地同祭於南郊;其一,是太祖不特
立庙,与诸祖同一庙。”又曰:“天地合祭於南郊,及太祖不别立庙室,千五六
百年无人整理。”
    △韦元成王者五庙图
                     东
     ┌────────────────┐
     │         昭     昭            │
     │                                │
    北│ 太祖                 都宫门 │ 南
     │                                │
     │         穆     穆            │
     └────────────────┘
                     西   庙制图
    ───┬──┬──┬──┬──┬──┬───
     北 │寝 │廷 │庙 │廷 │垣门│ 南
    ───┴──┴──┴──┴──┴──┴───
    王者始受命,诸侯始封之君,皆为太祖。以下五世而迭毁,毁庙之主藏於太
祖,五年而再殷祭。
    韦元成等周庙图
         昭武王世室     昭        昭
    太祖后稷
         穆文王世室     穆        穆
    周之所以七庙者,以后稷始封,文王、武王受命而王,是以三庙不毁,与亲
庙四而七。   刘歆宗无数图
         武世室     昭     昭     昭
    太祖后稷
         文世室     穆     穆     穆
    七者,其正法数可常数者。宗,不在此数中。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
不可预为设数,故殷有三宗,周公举之以劝成王,由是言之,宗,无数也。
    朱子曰:“刘歆说文、武为宗,不在七庙数中,此说是。”
    又曰:“商之三宗,若不是别立庙,只是亲庙时,何不胡乱将三个来立,如
何恰限取祖甲、太戊、高宗为之?那个祖有功,宗有德,天下後世自有公论,不
以拣择为嫌,所以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那个好底,自是合
当宗祀,如何毁得?如今若道三宗只是亲庙,则是少了一个亲庙了。”
    周世数图
    稷不 公刘 皇仆 毁俞 高圉 公叔 王季 武王 康王 穆王 懿
王 夷王 宣王 鞠  庆节 差弗 公非 亚圉 太王 文王 成王 昭王 
共王 孝王 厉王 幽王
    周七庙图
    稷  高圉以上藏主  公叔公季亚圉古公 文王时
    稷  亚圉以上藏主  公叔王季太王文王 武王时
    稷  公叔以上藏主  王季武王太王文王 成王时
    稷  太王以上藏主  王季武王文王成王 康王时
    稷  王季以上藏主  武 康  文 成 昭王时
    稷    武 康 文世室 成 昭  穆王时
    稷  武世室 康 穆 文世室 成 昭  共王时
    稷  武世室 康 穆 文成  昭 共  懿王时
    稷  武康  穆 懿 文成  昭 共  孝王时
    稷  武康  穆 懿 文成昭 共 孝  夷王时
    稷  武康穆 懿 夷 文成昭 共 孝  厉王时
    稷  武康穆 懿 夷 文成昭共 孝 厉 宣王时
    稷  武康穆懿 夷 宣  文成昭共 孝 厉 幽王时
    周九庙图
    稷  公非以上藏主  高圉公叔王季亚圉太王文王 武王时
    稷  高圉以上藏主  公叔王季武王亚圉太王文王 成王时
    稷  亚圉以上藏主  公叔王季武王太王文王成王 康王时
    稷  公叔以上藏主  王季武王康王太王文王成王 昭王时
    稷  大王以上藏主  王季武王康王太王文王昭王 穆王时
    稷  王季以上藏主  武 康 穆 文 成 昭  共王时
    稷    武 康 穆 文世室 成 昭 共  懿王时
    稷 武世室 康 穆 懿 文世室 成 昭 共 孝王时
    稷 武   康 穆 懿 文成  昭 共 孝 夷王时
    稷 武康  穆 懿 夷 文成  昭 共 孝 厉王时
    稷 武康  穆 懿 夷 文成昭 共 孝 厉 宣王时
    稷 武康穆 懿 夷 宣 文成昭 共 孝 厉 幽王时
    朱子曰:“韦元成、刘歆庙数不同,班固以歆说为是。今亦未能决其是非,
姑两存之。至於迁毁之序,则昭常为昭,穆常为穆。假令新死者当昭庙,则毁
其高祖之庙,而其主於左祧,迁其祖之主於高祖之故庙,而新死者於祖之故
庙。即当於穆者,其序亦然。盖昭,则群昭皆动,而穆不移;穆,则群穆
皆移,而昭不动。故虞之明日於祖父,盖将代居其处,故为之祭,以告新旧之
神也。今以周室世次为图如右,所谓高祖以上亲尽当毁,虞之明日於祖父者也。
元丰议礼,何洵直、张ロ以此为说,而陆佃非之,曰:‘昭穆者,父子之号。昭
以明下为义,穆以恭上为义。方其为父则称昭,取其昭以明下也;方其为子则称
穆,取其穆以恭上也,岂可胶哉?坛立於右,单立於左,以周制言之,则太王
亲尽,去右坛而为单;王季亲尽,去左祧而为坛,左右迁徙无嫌。’又曰:
‘显考、王考庙与左祧为昭,皇考、考庙与右祧为穆。如曰成王之世,武王为昭、
文王为穆,则武不入考庙而入王考庙矣。’此皆为说之误,殊不知昭穆本以庙之
居东居西、主之向南向北而得名,初不为父子之号也。必曰父子之号,则穆之子
又安得复为昭哉?坛单之左右,亦出先儒一时之说,《礼经》非有明文也。政
使果然,亦为去庙之後,主藏夹室而有祷之祭,且坛单又皆一而己。昭不可以
越坛而径单,穆不可以有坛而无单,故迭进而无嫌,非若庙之有昭穆,而可
以各由其序而递迁也。又况昭穆之分,自始封以下,入庙之时便有定次,後虽百
世不复移易,而其尊卑则不以是而可紊也。故成王之世,文王为穆而不害其尊於
武,武王为昭而不害其卑於文,非谓之昭即为王考,谓之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