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亲又於其东,蕃客又於其东。介公、阝公於西外道南,武官九品於介公、
阝公西,蕃客又於其西,α圣侯於三品文官下。有诸州使,分於文武官後。设
陈馔幔於内东西门外道北,南向。其坛上及东方馔陈於东门外,南方、西方、
北方馔陈於西门外。其陈乐悬,则树灵鼓。右校扫除,又为瘗坎於坛王地)。前
祀一日,奉礼郎设祀官公卿位於山下封祀坛内东门之外道南,分献之官於公卿
之南,执事者位於其後,每等异位重行,西面北上。设御史位於坛上,一位於东
陛之南,西向,一位於西陛之南,东向。设奉礼位於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
差退,俱西向。设协律郎位於坛上南陛之西,东向。设太乐令位於北悬之间,当
坛北向。设从祀之官位:三师位於悬南道东,诸王位於三师之东,俱北面西上;
介公、阝公位於道西,北面东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品以上於执事之南,东
方诸州刺史、县令又於文官之南,每等异位重行,西向,俱以北为上;武官三品
以下、九品以上位於西方,当文官,皇亲五等以上、诸亲三等以上,於武官之南,
每等异位重行,东向;诸州使人位於内南门之外道西,重行东面,皆以北为上。
设诸国客使位於内东门之外:东方、南方於诸王东南,每国异位重行,北向西
上;西方、北方於介公、阝公西南,每国异位重行,北面,以东为上。其α圣
侯於文官三品之下,诸州使人各於文武官後(禅仪:奉礼设御位於坛东南,设祭
官於内东门外道南,分献官於祭官南,执事者位於後。设御史位于坛下,一位
于东南,西向;一位于西南,东向。令史陪後,设奉礼位於悬东北,赞者二人在
南,差退;协律郎於坛上,太乐令於北悬间,并如常。设望瘗位於坛东北,从祭
官於执事南,皇亲又於南,诸州刺史、县令又於南,蕃客又於南;介公、阝公
於内西门外道南,武官於後,蕃客於武官南。设门外位於东西门外道南,皆
如设次之式)。设牲榜於山下封祀坛之外,当门西向。苍牲一,居前(正座);
又苍牲一(配座)、青牲一在北,少退,南上;次赤牲一,次黄牲一,次白牲一,
次元牲一(以上并方帝座);又青牲一(大明);又白牲一(夜明也。禅礼:设
牲膀於东外,如式。正座黄牲一,居前;配座黄牲一,在北,少退;神州黝牲
一,在南,少退)。设廪牺令位於牲西南,史陪其後,俱北向。设太祝位於牲东,
各当牲後,祝史陪其後,俱西向。设太常卿省牲位於牲前近北,又设御史位於太
常卿之西,俱南向。设太常卿省牲位于牲前近北,又设御史位于太常卿之西,俱
南向。设昊天上帝酒樽於圆台之上下:太樽二、著樽二、牺樽二、山二在坛上,
於东南隅,北向;象樽二、壶樽二、山四在坛下,於南陛之东,北面西上。设
配帝著樽二、牺樽二、象樽二,山二在坛上,皆於昊天上帝酒樽之东,北向西
上。其山下封祀坛,设五帝、日、月,俱太樽二,在神座之左。其内官,每陛间
各象樽二,在第二等;中官,每陛间各壶樽二,在第三等;外官,每陛间各概樽
二,於内之内;众星,每道间各散樽二,於内之外。凡樽各设於神座之左而
右向(五帝、日、月以上之樽置於坫,内官以下樽俱藉以席,皆加勺、幂,设爵
於樽下。禅仪:设皇地太樽二、著樽二、牺樽二、山二,在坛上东南隅,北
向;象樽二、壶樽二、山四,在坛下南陛之东,北向,俱西上。设配帝著樽二、
牺樽二、象樽二、山二,在坛上正座樽东,北向西上;神州太樽二,在第一等。
每方岳、镇、海、渎,俱山樽二;山、川、林、泽,各蜃二;邱陵以下各散樽二:
皆於坛下,皆加勺、幂)。设、洗各於坛南陛东南,亚献之洗又於坛东南,俱
北向,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设分洗、洗、篚、幂,
各於其方陛道之左,俱西向。执樽、、篚、幂者,各於樽、、篚、幂之後,
各设玉、币之篚於坛之上下,樽、坫之所。祀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
服其服,升,设昊天上帝神座於山圆台之上,北方南向,以三脊茅为神藉。设高
祖神尧皇帝神座於东方,西向,席以莞。神位皆於座首。又太史令、郊社令设五
方帝、日、月神座於山下封祀坛之上:青帝於东陛之北,赤帝於南陛之东,黄帝
於南陛之西,白帝於西陛之南,黑帝於北陛之西,大明於东陛之南,夜明於西陛
之北,席皆以藁秸。设五星、十二辰、河汉及内官之座於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间,
各依方面,凡席皆内向。其内官中有北斗、北辰位南陛之内,差在行位前。设二
十八宿及中官之座於第三等,亦如之。布外官席位於内之内,众星席位於内
之外,各依方次。席皆以莞,设神位各於座首(禅礼:神位,皇地神座於坛上
北方,南向,席以藁秸。睿宗大圣真皇帝座于东方,西面,席以莞。神州于第一
等东南方,席以藁秸。岳、镇以下於内内,各於其方;嵩岳以下於坛西南,俱
内向,席皆以莞)。所司陈其异宝及嘉瑞等於乐悬之东西厢(禅礼无瑞物)。
△省牲器
省牲之日,午後十刻,去坛二百步所,诸卫之属禁断行人。晡後二刻,郊社
令、丞帅府史三人及斋郎,以樽、坫、、篚、幂入设於位(凡升坛者各由其陛)。
赞引引御史、诸太祝诣坛东陛,御史二人升,行扫除于上,太祝七人与祝史行扫
除於下。其五星以下羊豕,所司各依令先备,如常仪并如别仪(禅礼无五星以下
羊豕,馀同)。
△銮驾上山(禅无上山仪)
前祀三日,本司宣摄内外各供其职。卫尉设祀官、从祀群官五品以上便次於
行宫朝堂,如常仪。前祀二日,尚舍直长施大次於圆台东门外道北,又於山中道
设止息大次,俱南向。尚舍奉御铺御座。卫尉设从驾文武群官及诸方使应从升者
於圆台南门之外,文东武西,并如常仪。郊社令设御洗於圆台南陛之东,北向,
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设巾、幂)。其日,奉礼设御位於圆台南,当坛
北向,设群官五品以上版位於御位之南,文东武西,重行北向,相对为首。设东
方诸州刺史、县令位於文官之东,诸州使人位於武官之西。设诸国客位:东方、
南方於文官东南,每国异位,北面西上;西方、北方於文官西南,每国异位,北
面东上。设御史位於圆台东西,如祀礼。设奉礼、赞者位於群官东北,西面。设
执事位於东门之内道南,西面,皆北上。前祀一日,未明七刻,捶一鼓为一严
(三严时,节祀前二日,侍中奏裁)。未明五刻,捶二鼓为再严,侍中版奏请中
严,从祀官五品以上俱就次,各服其服,所司陈大驾卤簿。未明二刻,捶三鼓为
三严,诸卫之属各督其队与戟,以陈陈於行宫门外。谒者、赞引引祀官,通事
舍人分引从祀群官,诸侍臣结佩,俱诣行宫门外奉迎(侍中负宝如式)。乘黄令
进辇於行宫门外,南向,侍中版奏请登山,皇帝服衮冕乘辇以出,称警跸如常仪。
黄门侍郎进当辇前,跪,奏称:“黄门侍郎臣某言,请銮舆进发。”俯伏,兴,
退复位。銮舆动,又称警跸,黄门侍郎、侍中、中书令以下夹引以出,千牛将军
夹舆而趋。驾至侍臣上马所,黄门侍郎奏请銮舆权停,敕侍臣上马。侍中前承制,
退,称制曰“可”,黄门侍郎退,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文武侍臣皆上马。
诸侍卫之官,各督其属,左右翊銮舆在黄麾内,符宝郎奉六宝,与殿中监後部从
在黄钺内。侍臣上马毕,黄门侍郎奏“请銮舆进发”,退复位。銮驾动,称警跸
如常,鼓吹不鸣,不得喧哗。从祀官在元武队後如常(若复先置,则听临时节度),
车辂鼓吹待於山下,御史大夫、刺史、县令前导如式。至中道止息大次前,回辇
南向,侍中奏请降辇如常。皇帝降辇,之大次,群官皆随便而舍。停大次三刻顷,
侍中奏请皇帝出次,升辇进发如初。驾至台东门外大次,回辇南向,侍中进当驾
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俯伏,兴。皇帝降辇,之大次,如常
仪。通事舍人承旨,敕从祀群官退就门外位(禅仪:銮驾出行宫,如封泰山之仪)。
△荐玉币
祀日未明三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