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冬》云,‘祈来年于天宗’。郑云:‘天宗,日、月、星辰。’若然,星辰入
天宗,又入六宗。其日、月入天宗,即不入六宗之数也。以其祭天主日,配以月,
日月既尊如是,故不得入宗也。”
《舜典》“于六宗”疏曰:“汉世以来,说六宗者多矣。欧阳及大、小夏
侯说《尚书》,皆云所祭者六,上不谓天,下不谓地,旁不谓四方,在六者之间,
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六宗矣。孔光、刘歆以六宗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
山、泽也。贾逵以为:六宗者,天宗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河、海、岱也。
马融云:‘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
藏,此其谓六也。’郑元以六宗言与祭天同名,则六者皆是天之神,谓星、
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星,谓五纬也;辰,谓日月所会十二次也;司中、
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风师,箕也;雨师,毕也。晋初,幽州秀才张髦上
表云:‘臣谓于六宗,祀祖考所尊者六,三昭、三穆是也。’司马彪又上表云
历难诸家及自言己意,天宗者,日、月、星、辰、寒、暑之属也;地宗,社稷、
五祀之属也;四方之宗,四时、五帝之属。惟王肃据《家语》,六宗与孔同,各
言其志,未知孰是。司马彪《续汉书》云:‘安帝元初六年,立六宗祠於洛阳城
西北亥地,祀比大社。’魏亦因之。晋初,荀ダ定新祀,以六宗之神诸说不同,
废之。挚虞驳之,谓宜依旧。近代以来,皆不立六宗之祠也。”
杨氏曰:“诸儒说六宗异同如此,愚按《舜典》‘类于上帝,于六宗,望
于山川’,六宗在上帝之後,山川之前,其礼甚重。因诸家之说不同而遂废,惜
哉!”
天子祭四方,岁遍;诸侯方祀,岁遍(祭四方,谓祭五宫之神於四郊也。句
芒在东,后土、祝融在南,蓐收在西,元冥在北。《诗》云:“来方祀。”方
祀者,各祭其方之官而己。疏曰:“诸侯方祀者,诸侯不得总祭四方之神,唯祀
当方,故曰方祀。”《曲礼》下)。舞师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羽,析白
羽为之,形如。四方之祭祀,谓四望也。音拂,一音弗。疏曰:“教,
谓教野人使知之。羽舞用白羽,舞用五色缯,用物虽异,皆有柄,其制相类,
故云‘形如’也。五岳、四渎亦布在四方,故知四方即四望也。”《地官》)。
大司马中秋教治兵(疏曰:“言‘教治兵’者,凡兵出曰治兵,入曰振旅。春以
入兵为名,尚农事;秋以出兵为名,秋严尚威故也。”),遂以田,罗弊致禽
以祀礻方。(,息浅反。礻方音方。弊,婢世反,刘薄许反。秋田为。,
杀也。罗弊,罔止也。秋田主用罔,中杀者多也,皆杀而罔止。“礻方”当为
“方”,声之误也。秋田主祭四方,报成万物。《诗》曰:“以社以方。”疏曰:
“礻方乃是庙门之外内,惟因祭宗庙,及明日绎祭,乃为礻方祭。今既因秋田而
祭,当是祭四方之神,故云误也。”《夏官》)。《月令》:季秋,天子乃厉饰、
执弓、挟矢以猎,命主祀祭禽于四方(注曰:“厉饰,谓戎服,尚威武也。以所
获禽祀四方之神。《司马职》曰:‘罗弊致禽以祀礻方。’”疏曰:“厉饰,谓
严厉武猛容饰。熊氏云,谓‘戎服’者,韦弁服也。以秋冬之田,故韦弁服,若
春夏则冠弁服。故《司服》云‘凡甸,冠弁服’,义或然也。主祠,谓典祭祀者
也。禽者,兽之通名也。四方,四方有功於方之神也。其祭四方,但用此禽,又
用别牲,故《甫田》云‘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是也。此祀四方者,谓四方五行
之神也。”)。大宗伯以辜祭四方百物(,孚逼反。郑司农云:“罢辜,披
磔牲以祭,若今时磔狗祭以止风。元谓,牲也。而磔之,谓磔禳及蜡祭。
疏曰:‘云若今时磔狗祭以止风’者,此举汉法,以况辜为磔之义。必磔狗止
风者,狗属西方金,金制东方木之风,故用狗止风也。云‘,牲也’者,
无正文,盖据当时磔牲体者皆从臆解析之,故以言之,云‘谓磔禳及蜡祭’
者,按《礼记·月令》云,九门磔禳;又十二月大傩时,亦磔禳,是磔牲禳去恶
气之礼也。”《春官》)。鬯人掌共鬯而饰之(注疏见《社稷礼》)。凡四方
用蜃(注疏见《四望礼》)。王祭群小祀则元冕(林泽、坟衍、四方百物之属。
详见群小祀条)。四坎、坛,祭四方也(四方,即谓山林、川谷、邱陵之神也。
祭山林、邱陵於坛,川谷於坎,祭用少牢。疏曰:“‘四坎、坛,祭四方也’者,
谓山林、川谷、邱陵之神,有益於人民者也。四方各为一坎、一坛,坛以祭山林、
邱陵,坎以祭川谷、泉泽,故言坎、坛祭四方。”)。
陈氏《礼书》曰:“《周礼·大司马》,春祭社,秋祭礻方。《舞师》:
‘教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诗》曰:
‘以我牺羊,以社以方。’又曰:‘方社不莫。’古者,言社必及方,则社为民
祈,方为民报,祈在春,报在秋。《诗》言:‘来方祀。’《明堂位》言:
‘春社秋省。’则秋省敛而因祀焉,此所谓‘来方祀’也。郑康成释《曲礼》,
谓四方,五官之神,东句芒,南祝融与犁,西蓐收,北元冥;释《舞帅》,谓四
方,四望也。康成从先郑之说,释《大宗伯》,谓四方,百物八蜡也。然《鬯人》
四方在山川之下;《大司乐》四望在山川之上,则四方非四望也。《舞师》‘教
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鼓人》‘凡祭祀百物之神,鼓兵舞舞者’,
则四方非百物也。五官之说,亦不可考。《大司马》於社言祭,则地也;於
礻勺言享,则人鬼也;於方言祀,盖兼上下之神也。祀之之礼,其位四郊,其
鬯蜃樽(《鬯人》,凡山川四方用蜃),其舞羽舞(舞师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
祭祀),其牲体则之,其牲色则各以其方之色而己。《诗》曰:‘以我牺羊,
以社以方。’《周礼·小司徒》,小祭祀共牛牲。则四方之祭,不特用羊而已。
《诗》言‘牺羊’者,孔颖达言牺以见纯,明非特羊也。颖达之言,则是谓牺为
纯,误矣。”
杨氏曰:“愚按四方篇注疏,《曲礼》一条,谓五官之神;《祭法》一条,
谓山林、川谷、邱陵之神;《舞师》一条,谓四望之神;《大宗伯》一条,谓蜡
祭四方百物之神;《月令》一条,谓四方五行之神;《大司马》一条,谓祭四方
之神。详考诸说,惟《舞师》‘帅而舞四方之祭祀’,谓四望也,其说为近。盖
四方即四望,而又有不同。四望者,郊祀之後,合四方名山、大川之神而望祭之,
如左氏曰‘望郊之属’是也。四方者,四时各望祭於其方,如‘天子祭四方,岁
遍’是也。通而言之,则同时合祭四方,谓之望四时各祭於其方,亦谓之望,如
舜即位,同时告祭,曰‘望于山川’,岁二月东巡狩,亦曰‘望秩于山川’是也。
诸侯方祀,亦云岁遍,何也?诸侯之国,虽居一方,然国内又各有东西南北,亦
随四时而望祭於其方也。望祭四方,则五官之神、五行之神及山林、川泽之神,
皆在其中矣,固不可又分而为四也。《大宗伯》以‘辜祭四方百物’,亦谓之
四方,何邪?按:以血祭祭五岳,以辜祭四方百物,礼固不同。所谓祭四方百
物,言祭四方之内百物之神耳。《鼓人》‘鼓兵舞舞’,疏云‘百物之小神’
是也。非祭四方也。”
汉兴,於甘泉汾阴立坛六宗。
平帝时,王莽奏:“《祀典》,功施於民则祀之。天文日、月、星、辰,所
昭仰也;地理山川、海泽,所生殖也。《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
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後能变化,既成万物也。日、月、雷、风、山、泽,
《易》卦六子之尊气,所谓六宗也。星、辰、水、火、岳、渎,皆六宗之属也。
今或未特祀,或无兆谨。与太师光等议,《易》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群神以类相从为五部兆,天地之别神:中央帝黄灵后土及日庙、北辰、北斗、
镇星、中宿中宫,於长安城之未坠兆;东方帝太青灵句芒及雷公风伯庙、岁
星、东宿东宫,於东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