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亦未尝及之,贾公彦始为之疏曰:‘昆仑、神州亦服大裘可知。’夫贾公彦一
时率尔之言,未尝深考其故,岂有夏至阳极之月,而可服大裘哉?而崔灵远恩、
孔颖达与杜佑《通典》亦为是说,於是祀天地之服,不问寒暑,必服大裘,而北
郊遂为不可行之礼。至本朝元中,议北郊礼,论者犹以大裘不可服为言,於是
始有请於冬至南郊而合祭天地者矣,若顾临等所言是也;有援虞、周告祭之礼,
以证祀地之正祭者矣,如苏轼之言是也。因诸儒一时谬误之言,而欲废祀地之大
典,可不惜哉!或曰:‘正祭、告祭之礼不同,而人主父事天,母事地,其心则
一也。告祭不拘其时,不择其位,而可以对越天地,则正祭不拘其时,不择其位,
奚为不可以对越天地乎?’曰:因天道之始而祀天,因地道之始而祀地,以类求
类,此报本之祭也。当天道之始而祀地,於义何居?周公制礼,冬至祀天,夏至
祀地,其地不可易矣,周公岂欺我哉?”
    又曰:“按《司服》:‘王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先郑、後郑注皆云
‘大裘之上,又有元衣’,何也?《玉藻》曰:‘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君
子羔裘豹饰,缁衣以裼之。狐裘,黄衣以裼之。’《论语》曰:‘缁衣羔裘,素
衣裘,黄衣狐裘。’裘之上未尝无衣,裘而无衣,则近於亵矣。凡衣必象裘色,
凡冕服皆元上下。大裘者,黑羔裘也。元衣之下,用黑羔裘,取其同色也。凡
冕服皆元上下,何也?《易》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
乾坤。乾为天,其色元;坤为地,其色黄。但土旺於季夏,南方属火,其色赤黄,
而兼赤为,故裳用也。《玉藻》曰:‘衣正色,裳色。’郑注云:‘谓冕
服元上下是也。’自黄帝始备衣裳之制,舜观古人之象,绘日、月、星辰、山、
龙、华虫於衣,绣宗彝、藻、火、粉米於裳,凡十二章。历代皆然,至周而又备
缫旒之数。《郊特牲》曰:‘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ロ十有二旒,则天
数也。’自衮冕而下,享先公则冕者,不敢以天子之服临先公也。祀四望、山
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不敢以至尊之服施於所卑也。王者事天明,事
地察,祭祀冕服,同乎异乎?曰:冬至祀天,夏至祀地;苍壁礼天,黄琮礼地。
各因其类以象天地之性者,不容以不异也。冕服者,王之所服以事昊天上帝、后
土地,不容以不同也,但夏至不用大裘尔。《周礼·屦人》曰:‘凡四时祭祀,
以宜服之。’夫屦犹辨四时之宜,则冕服可知矣。唐长孙无忌曰:‘天子祀天地,
服大裘冕。按周郊祀被衮以象天,戴冕,ロ十二旒,与大裘异。《月令》:孟冬,
天子始裘以御寒。冬至报天,启蛰祈,服裘可也;孟夏迎夏,龙见而雩,如之
何而可服?故历代惟服衮章。’斯言也,信而有证矣。”
    按:北郊之议,始於元丰初,至元丰六年始罢合祭,元七年复合祭,绍圣
以後复罢之,政和四年始亲祀地於方泽。盖自元丰六年至宣和之末,共四十二
年,凡十一郊,惟元七年一次合祭,及政和四年以後,四次亲祠方泽而已,其
馀六郊则遂废地之祀矣。夫本以合祭为非礼,分祭为礼,至分合之议不决,则
废亲祠,而权以上公摄事者且二十年。盖病其非礼,而反至於废礼,以为不当并
祀於圜丘,而终不能亲祠於方泽,则固不若一遵祖宗之法,三岁并祀南郊之为愈
也。要之,《周礼》冬至圜丘,夏至方泽,其礼甚正,亦无难行者。诸儒议论所
以不能以时决者,其拘牵有二:礼文烦缛则惮劳,赏赉优渥则惮费。如陈古灵之
说,每遇亲郊之岁,一日宿太庙以告,一日宿北郊以祭地,一日宿南郊以祀天,
是欲以二祀并在一时,则不至倍费矣,而执礼之劳加甚。如曾曲阜之说,亲郊之
岁,依古礼以夏至亲祠方泽,一如郊礼,至冬至则举圜丘之祀,是以二祀分在二
时,则不至甚劳矣,而赏赉之费倍增。然礼文乃百王相承之大典,不可损略,而
赏赉则五季姑息之敝政,何难更张?则如政和三年之诏,以郊天後一岁祭地方泽,
应奉支赐务从简省,使有偏而不举之失,乃为至论。但恐当时方倡丰豫之说,
繁费未必能省,所以中兴之後,国势倥偬。则不复能遵而行之也。
    高宗绍兴元年,礼部、太常寺讨论:夏日至祭皇地,以太祖皇帝配。正配
二位,每位樽、爵、笾、豆各一,实以酒脯、鹿,以献官一员行礼。立冬祭神
州地,以太宗皇帝配,於天庆观望祭。
    二年,礼官言:“国朝祀皇地,设位於坛之北方,南向。政和四年,礼局
议设於南方,北向。今北面望祭,北向为难,且於经无据,请仍南向。”从之。
    太常寺每岁常祀,夏日至祭皇地,系於行在钱湖门外惠照院望祭斋宫设位
行礼,以太祖皇帝配。三献官,依仪:初献系差宰执;亚献礼部尚书、侍郎,有
故或阙,次轮别曹长贰,次给舍、谏议;终献太常卿少、礼部郎官,有故或阙,
差北司官,次轮别曹郎官。合用礼料:牲牢(羊一口,豕一口),笾二十有六
(菱二、芡二、栗二、鹿脯二、乾枣、湿枣、乾桃、湿桃、乾{艹}、榛栗实、
、ナ、白、黑、形盐、无、鲍鱼、肃、饣臭、饵、粉、),八
(稻粱各四),登一(太羹),一(毛、血),簋八(黍、稷各四),豆二十
有六(饣也食、糁食、芹、兔醢、深蒲、醢二、苔菹、雁醢、笋、鱼醢三、葵、
醢、脾折、A8醢、大蛤、氐醢、豚拍、韭、昌本、菁、鹿、茆、麋二),
俎八(羊腥七体,豕腥七体,羊熟十一,豕熟十一,羊腥肠、胃、肺,羊熟肠、
胃、肺,豕腥肤,豕熟肤),樽共二十有四(著樽二,一实元酒加明水,一实
盎齐;太樽二,一实泛齐,一实醴齐;山樽二,一实盎齐,一实醍齐;牺樽二,
一实沈齐,一实事酒;象樽二,一实昔酒,一实清酒。以上各加二只,系实明
水)。

    ●卷七十七·郊社考十
    ◎雩祷水旱附
    《春秋左氏传》:“龙见而雩。”(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
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祈膏雨也)。《月令》:仲夏,命乐师
修召(大刀反)、な(步西反)、鼓,均琴、瑟、管、箫,执干、戚、戈、羽,
调竽、笙、{也}(篪同)、簧,饬钟、磬、、(为将大雩帝习乐也。修、
均、执、调、饬者,治其器物,习其事之意。疏曰:“召,鼗鼓,持其柄摇之,
两耳自击。な,鼓人以雷鼓鼓神祀之属,小鼓在大鼓旁。召,导也,所以导乐
作。な,裨也,裨助鼓节。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五弦。瑟,长八尺一寸,二十
七弦。管长尺,围寸,并漆之,有底,如篪六孔,并两而吹之。箫,编二十二管,
长尺四寸,今卖饣易饴所吹者。干,盾也。戚,斧也。戈,钩矛戟。羽,鸟羽,
《周礼》羽舞、皇舞之属。竽,三十六簧,笙,十三簧,列管瓠中,施簧管端,
大者十九簧。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横
吹之。又云八孔。篪,啼也,声如婴儿啼。簧者,竽、笙之名,气鼓之而为声。
簧,横也,於管头横施之。,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
连底,撞之,令左右击其椎。,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龃龉,刻以木,长尺
扌乐之。修者,谓修理旧物;均者,均平其声;执者,操执营为;调者,和调音
曲;饬者,整顿器物也),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
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实(阳气盛而常旱,山川百源,能兴€雨者
也。众水始所出为百源,必先祭其本乃雩。雩,吁嗟求雨之祭也。雩帝谓为坛南
郊之旁,雩五精之帝,配以先帝也。自召、な至、皆作,曰盛乐。凡他雩,
用歌舞而已。百辟卿士,古者上公,若句龙、后稷之类也。《春秋传》曰:“龙
见而雩。”雩之正当以四月,凡周之秋五月之中而旱,亦修雩礼以求雨,因著正
雩此月,失之矣。天子雩上帝,诸侯以下雩上公。周冬及春夏虽旱,礼有祷无雩。
疏曰:“将雩祀,帝先命有司祈祀山川百源。百县,谓诸侯也。既雩之後,则命
诸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