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训高宗曰:‘祀无丰於昵。’孔子与孟懿子论孝,亦曰:‘祭之以礼。’祭则
事亲者不以数祭为孝者,贵於得礼而已。前汉以高祖配天,後汉以光武配明堂,
以是观古之帝王,自非建邦启土,及造有区夏者,皆无配天之文。故虽周之成、
康,汉之文、景、明、章,其德业非不美也,然而子孙不敢推以配天者,避祖宗
也。《孝经》曰:‘严父莫大於配天,则周公其人也。’孔子以周公有圣人之德,
成太平之业,制礼作乐,而文王其父也,故引之以证‘圣人之德,莫大於孝’
答曾子之问而已,非谓凡有天下者,皆当以父配天,然後为孝也。近世祀明堂者,
皆以其父配五帝,此乃误识《孝经》之意,而违先王之礼,不可以为法也。景
二年,仁宗诏礼院官稽案礼典,辨崇配之序,定二祧之位,以太祖为帝者之祖,
比周之后稷,太宗、真宗为帝者之宗,比周之文武,然则祀真宗於明堂以配五帝,
亦未失古礼。今仁宗虽丰功美德,洽於四海,而不在二祧之位,议者乃欲舍真宗
而以仁宗配明堂,恐於祭法不合。必若此行之,不独乖违典礼,恐亦非仁宗意也。
臣等窃谓宜遵旧,以真宗配五帝於明堂为便。”诏从孙等议,以仁宗配享明堂。
    或问朱子曰:“《我将》之诗,乃祀文王於明堂之乐章。《诗传》以为物成
形於帝,人成形於父,故季秋祀帝於明堂,而以父配之,取其成物之时也。此乃
周公以义起之,非古制也。不知周公以後,将以文王配邪,以时王之父配邪?”
曰:“诸儒正持此二议,至今不决,看来只得以文王配。且周公所制之礼,不知
在武王之时,在成王之时。若在成王时,则文王乃其祖也,亦自可见。”又问:
“继周者如何?”曰:“只得以有功之祖配之。”问:“周公郊后稷以配天,宗
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此说如何?”曰:“此是周公创立一个法如此,将文王
配明堂,永为定例。以后稷配郊推之,自可见後来妄将严父之说乱了。”
    治平四年七月(时神宗已即位),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等言:“季秋大享明
堂,请以英宗皇帝配神作主,以合严父之义。”诏恭依。
    熙宁四年六月,诏以今年季秋有事於明堂,冬至更不行南郊之礼。恩赏就明
堂礼毕施行。
    太常礼院言:“亲祀明堂,惟昊天上帝、英宗皇帝及五方帝,并皇帝亲献;
五人帝、五官神位,即命分献。”从之。
    元丰三年,诏:“历代以来,合宫所配,杂以先儒六天之说,朕甚不取。将
来祀英宗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馀从祀群神悉罢。”
    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详定:“谨按《周礼》,有称昊天上帝,有称上帝。以
义推之,称昊天上帝者,一帝而已,如‘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
之’之类是也;称上帝者,昊天上帝及五帝,如‘类造上帝,封於大神’之类是
也;称五帝者,昊天上帝不与,如‘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之类也,繇是而言,
则《经》所谓‘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者,与《周礼》所称上帝同矣。其将
来祀英宗皇帝於明堂,以配昊天上帝及五帝,欲以此修入仪注。”并据知太常礼
院赵居锡、杨杰、王仲修,检讨杨完、何直状:“谨按《周礼·掌次职》曰:
‘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祀五帝,则设大次、小次。’又《司服职》曰:‘祀
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明上帝与五帝异矣。则《孝经》所
谓‘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者,非可兼五帝也。考之《易》、《诗》、《书》
所称上帝非一。《易》曰:‘先王作乐崇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诗》曰: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又曰:‘上帝是。’《书》曰:‘以昭受上帝,天
其申命用休。’又曰:‘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如此类者,岂可皆以五帝而言
之?自郑氏之学兴,乃有六天之说,而事非经见,至晋泰始初,论者始以为非,
遂於明堂惟设昊天上帝一座而已。唐《显庆礼》亦止祀昊天上帝於明堂。今大享
在近,议者犹以谓上帝可以及五帝。请如圣诏,祀英宗皇帝於明堂,惟以配上帝,
至诚精,以称皇帝严父之意。”诏如赵君锡等所议。
    杨氏曰:“愚按《孝经》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
堂以配上帝。’而注疏家言明堂者,皆曰祀五帝,然则上帝之与五帝同乎,异乎?
山阴黄度曰:‘昊天上帝者,天之大名也;五帝,分王於四时者也。周人祀天於
圜丘,祀上帝於明堂,皆报本也;祀五帝於四郊,所以致其生物之功也。《大宗
伯》言祀昊天上帝,而不言祀五帝,义可知矣。’由此观之,则明堂祀上帝者,
祀天也,非祀五帝也。而注疏家言明堂者,皆曰祀五帝,其说何从始乎?遭秦灭
学,专用夷礼。汉兴,袭秦四,增之为五。自是以後,郊祀用新垣平之言,
则祠五帝;明堂用公玉带之言,则祀五帝。皆以五为主,不知有上帝、五帝之
分也。成帝即位,用匡衡之说改郊祀,明年,衡坐事免官,众庶多言不当变动,
祭祠者遂复甘泉泰及雍五如故。夫明堂祀五帝,自武帝首行之。光武中兴以
後,始建明堂,明帝、章帝、安帝遵行不变,大抵以武帝汶上明堂为法,不知周
人祀上帝於明堂之意矣。是故汉儒之注释明堂者,皆云祀五帝,盖其见闻习熟然
也。其後晋泰始中,有言明堂、南郊宜除五帝坐,只设昊天上帝一位。未几,韩
杨建言,以汉魏故事,兼祀五帝,无祀一天者,竟复明堂五帝位,是又习熟汉魏
故事而然也。抑又有甚焉者,唐开元中,王仲邱奏谓:‘享上帝,有合经义,
而五帝并祀,行之已久,请二礼并行,以成大享之义。’本朝皇中,宋祁奏以
上帝、五帝二礼并存,以明圣人尊天奉神之义,不敢有所裁抑。夫祀上帝於明堂,
周礼也;祀五帝於明堂,汉礼也。合周、汉而并用之,既并祀五帝,又祀上帝,
其义何居!是说也,创於王仲邱,袭於宋祁,後之言礼者,习熟见闻,又将循此
以为不易之典。甚矣!知天之学不明,诸儒惑於古今同异,而莫知所决,行之既
久,而莫觉其误也。肆我神祖,圣学高明,洞见周人明堂以文王配上帝之深意,
屏黜邪说,断然行之,不以为疑。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其孰能与於此哉!”
    详定礼文所言:“祀帝於南郊,以天道事之;享帝於明堂,以人道事之。以
天道事之,则虽配帝用犊,《礼》所谓‘帝牛不吉,以为稷牛’是也;以人道事
之,则虽天帝用太牢,《诗》所谓‘我将我享,维羊维牛’是也。梁仪曹郎朱异
请明堂用特牛,故隋唐因之,皆用特牲,非所谓以人道享上帝之意也。皇大享
明堂,用犊七以荐上帝、配帝、五方帝,用豕各五以荐五人帝。熙宁中,礼院议
昊天上帝、配帝用犊与羊豕各一,五帝、五人用犊与羊豕各五。皆未应礼。今明
堂亲祠上帝、配帝、五方帝、五人帝,谓用牛羊豕各一。”六月,太常礼院言:
“今年明堂,尚在慈圣光献皇后三年之内,请如熙宁元年南郊故事,惟祀事用乐,
卤簿、鼓吹、宫架、皆备而不作。”从之。是後凡国有故,皆用此制。
    又言:“按晋挚虞议,明堂之祭,备物以荐,三牲并陈,笾豆咸列,礼同人
理,故配以近考。《开元》、《开宝礼》及见行仪注,明堂之享,席用藁秸,器
陶匏,并与郊祀无别,殊非所谓‘礼同人理,配以近考’之意。请以莞席代藁秸、
蒲越,以玉爵代匏爵,其豆、登、簋、俎、樽、,并用宗庙之器。”从之。
    哲宗元元年,吏部尚书吕大防等请宗祀神宗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诏以
季秋择日有事於明堂。
    九月辛酉,帝大享於明堂,诏:“明堂礼毕,御紫宸殿,群臣起居,不奏祥
瑞。御楼惟行肆赦仪,称贺并罢。”以太常寺言司马光薨故也。
    四年九月辛巳,大享於明堂。礼毕,诣景灵宫及寺观恭谢。
    先时,三省言:“按天圣五年南郊故事,礼毕行劳酒之礼,如元会之仪。今
明堂礼毕,请太皇太后御会庆殿,皇帝於帘内行恭谢之礼,百僚称贺讫,宣群官
升殿赐酒。”太皇太后不许,诏曰:“皇帝临御,海内晏安,五经季秋,再讲宗
祀,以享天心。顾吾何功,获被斯福?今有司因天圣之故事,修会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