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秋大享於明堂。诏从之。上谓辅臣曰:“明堂者,布政之宫,天子路寝,今大
庆殿是也,况明道初已合祭天地於此。”乃下诏以大庆殿为明堂,揭御篆“明堂”
二字、飞白“明堂之门”四字,祠已,藏宗正寺。
    判太常寺兼仪事宋祁等检详典礼,条请:一、据明堂制,有五室。当大享时,
即设昊天上帝座於太室中央,南向;配帝位於上帝东南,西向;青帝室在东,西
向;赤帝室在南,北向;黄帝在太室内少西南,北向;白帝室在西,东向;黑帝
室在北,南向。今大庆殿初无五室,欲权为幔室,以准古制,每室为四户八牖;
或不为幔室,即止依方设版位,於礼亦不至妨阙。其五神位,即设於庭中东南。
一、明堂古制,南面三阶,三面各二阶。今大庆殿唯南向一面有两阶,其三面之
制即难备设。欲於南向权设五阶,以备乘舆登降。一、明堂大享,唯真宗崇配,
据礼合止告一室。伏缘乘舆入庙,仰对列圣,若专享一室,礼未厌情。今欲罢有
司今年孟秋时享,请皇帝亲行朝享之礼,即七室皆遍,可尽恭虔,於礼为便。其
真宗室祝册,兼告崇配之意,自馀齐宿,如南郊之仪。一、南郊礼毕,自大次辇
还帷宫,钧容鼓吹导引;自帷宫还内,诸营兵夹路鼓吹奉迎。今明堂礼毕还文德
殿,以须旦明登楼肆赦,缘宫禁地近,难用钧容鼓吹。其钧容合在宣德门外排列,
营兵鼓吹合在驰道左右排列,欲候礼成乘舆离大次还文德殿时,自内传呼出外,
计钧容及诸营鼓吹一时振作,俟乘舆至文德殿御幄,即传呼令罢。
    太常礼院言:“昨赴大庆殿详度陈列天地以下神位,今参比郊坛兆上下位
叙如左:殿上五室,内太室中北,昊天上帝位,皇地在左,皆南面;太祖、太
宗、真宗位在东,西向。黄帝在太室中西南,北面,人帝在左,少退;青帝、赤
帝、白帝、黑帝、各从本室,人帝在左,少退。神州、地、日、月、北极、天
皇大帝,并设於五室之间,其位少退(五帝、神州、日、月、北极、天皇帝,郊
坛为第一龛位)。五官、勾芒以下设於明堂庭中少东南,别为露幄。五纬、十二
次、紫微垣内官、五方岳、镇、海、渎、岁星、真枵、钩星以下七十二位,於东
西夹庑下版设(於郊坛为第二龛位)。二十八舍、黄道内天官、角宿、摄提、五
方山、林、川、泽以下一百七十九位,於丹墀龙墀道东西版设(於郊坛为第三龛
位)。黄道外天官及众星五方坟、衍、原、隰以下四百九十六位,并东西庑周环
殿後版设,以北为上(於郊坛为内之内外位)。仿古明堂之制,又稍与坛位
叙相类。及令修内司并少府、司天监量广深丈尺,约陈列祭器不至并隘。如得允
当,望下司天监绘图以进。”
    诏曰:“国朝三岁亲郊,即合祭天地,祖宗并配,而百神从祀。今祀明堂,
而礼官所定祭天不及地,配坐不及祖宗,未合三朝之制。且移郊为大享,盖为民
祈福,宜合祭皇地,奉太祖、太宗、真宗并配,而五帝、神州、地亦亲献之。
日、月、河、海诸神,悉如圜丘从祀。”因谓辅臣曰:“礼非天降地出,缘人情
耳。今礼官习拘儒之旧传,昧三朝之成法,非朕所以昭孝息民也。”
    先是,资政殿学士、知杭州范仲淹建言:“祀明堂旷礼,宜召元老旧德陪位
於庭。”乃诏南京起太子太保杜衍,西京起太子少傅任布陪祀,且供帐都亭驿待
之。既而二人皆以老疾,力辞不至,遂赐衣带、器币。自後每遇大礼,而前两府
致仕者率有诏召焉,然亦无至者。
    按:宋初虽有季秋大享明堂之礼,然未尝亲祠,只命有司摄事,沿隋唐旧制,
寓祭南郊坛。至仁宗皇二年,始以大庆殿为明堂,合祭天地,三圣并侑,百神
从事,一如圜丘南郊之仪。盖当举郊祀之岁,而移其礼用之於明堂,故不容不重
其事也。
    嘉六年九月辛亥,大享明堂,奉真宗配。
    礼院言:“皇参用南郊百神之位,不应祀法。宜如隋唐旧制,设昊天上帝、
五方帝位,以真宗配,而五人帝、五官神从祀,馀皆罢。又前一日亲享太庙,当
时尝停孟冬之荐。考详典礼,宗庙时祭,未有因严配而辍者。今明堂去孟冬日尚
远,请复荐庙。前者祖宗并侑,今用典礼独配,前者地、神州并享,今以配天
而亦罢,是皆变於礼中之大者也。《开元》、《开宝》二礼,五帝无亲献仪。旧
礼,先诣昊天奠献,五帝并行分献,以侍臣奠币,皇帝再拜,次诣真宗神座,於
礼为允。”诏恭依,而五方帝亦行亲献。
    宋祁奏:“臣切见郑康成以上天之神凡六,昊天者天皇大帝,五帝者太微五
帝。王肃曰:‘天惟一神,以五帝为次神。’而诸儒附郑者多,胡据而为说云:
‘凡合祭五帝,一岁有二祀:龙见之月,祭於南郊,谓之大雩,一也;九月大享
於明堂,宗祀文王以配,一也。’祭明堂者,诸儒之言不同,或说:‘周家祭五
天帝,皆明堂中,以五人帝及文王配;五官神坐庭中,以武王配,号曰祖、宗,
礼所谓祖文王而宗武王者也。施设神位,准五行相向以为法:威仰在卯,西面;
怒在午,北面;招拒在西,东面;叶光纪在子,南面。太、炎帝、黄帝、少
、高辛各在其位,少退,勾芒、祝融、后土,蓐收、元冥皆在人帝下,少後。
文王坐太之南,位如主人,少退。’或曰:‘合祭之日,五精之帝皆西向。其
牲,则天帝各一犊,合用十牲,文王、武王之牲用太牢,以《诗·我将篇》曰: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文王、武王而用太牢者,以五人帝各专配一天,为之
主,主足为外神依止,则文王配五帝矣。不专配,则所用牲得从尽物之享云。’”
    英宗治平元年冬十月,诏明堂奉仁宗配。
    时礼院奏,乞与两制同议仁宗皇帝配侑明堂。钱公辅等奏曰:“三代之法,
郊以祭天,而明堂以祭五帝。郊之祭,以始封之祖,有圣人之功者配焉;明堂之
祭,以创业继体之君,有圣人之德者配焉。故《孝经》曰:‘昔者,周公郊祀后
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又曰:‘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
天,则周公其人也。’以周公言之,则严父也;以成王言之,则严祖也。後世失
礼,不足考据,请一以周事言之。臣切谓圣宋崛起,非有始封之祖也,则创业之
君,是为太祖矣。太祖则周之后稷,配祭於郊者也;太宗则周之文王,配祭於明
堂者也。此二配至重,万世不迁之法也。真宗则周之武王,宗乎庙而不祧者也,
虽有配天之功,而无配天之祭。未闻成王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而移於
武王也。仁宗则周之成王也,虽有配天之功,而无配天之祭。亦未闻康王以严父
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而移於成王也。以孔子之心,推周公之志,则严父也;
以周公之心,摄成王之祭,则严祖也。严祖、严父,其义一也。下至於两汉,去
圣甚远,明堂配祭,东汉为得。在西汉时,则孝武始营明堂,而以高帝配之,其
後又以景帝配之,孝武之後无闻焉。在东汉时,则孝明始建明堂,而以光武配,
其後孝章、孝安之後无闻焉。当始配之代,符严父之说,及时异事迁,而章、
安二帝亦弗之变,此最为近古而合乎礼者也。有唐始在孝和时,则以高宗配之;
在明皇时,则以睿宗配之;在永泰时,则以肃宗配之。礼官杜鸿渐、王涯辈皆不
能推明经训,务合古初,反雷同其论,以惑时主,延及於今,牢不可破。当仁宗
之初,倘有建是论者,配天之祭,常在乎太宗矣。当时无一人言者,故使宗周之
典礼,不明於圣代,而有唐之曲学,流弊乎後人。愿陛下深诏有司,博谋群贤,
使配天之祭不胶於严父,而严父之道不专乎配天,循宗周之典礼,替有唐之曲学。
治平元年正月上。”於是又诏台谏及讲读官与两制再详定以闻。孙等奏议曰:
“仁宗继体保成,置天下於大安者四十二年,功德於人,可谓极矣。今庙之始,
遂抑而不得配上帝之享,甚非所以宣章陛下为後严父之大孝。”司马光等奏曰:
“臣等窃以孝子之心,谁不欲尊其父者?圣人制礼,以为之极,不敢逾也。故祖
已训高宗曰:‘祀无丰於昵。’孔子与孟懿子论孝,亦曰:‘祭之以礼。’祭则
事亲者不以数祭为孝者,贵於得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