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阶,通为横班。自太尉至下班祗应,凡五十三阶。
    新官          旧官
    太尉(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主兵官,遂定为武阶之首)。
    通侍大夫        内客省使
    正侍大夫        延福宫使
    宣政大夫(政和新置)  履正大夫政和新置
    协忠大夫(政和新置)
    中侍大夫        景福殿使
    中亮大夫        客省使
    中卫大夫        引进使
    翊卫大夫(政和新置)
    亲卫大夫(政和新置)
    左武大夫        东上ト门使
    右武大夫        西上ト门使
    正侍郎(政和增置)
    宣正郎(政和增置)
    履正郎(政和增置)
    协忠郎(政和增置)
    中侍郎(政和增置)
    中亮郎         客省副使
    中卫郎         引进副使
    翊卫郎(政和增置)
    拱卫郎(政和增置)
    左武郎         东上ト门副使
    右武郎         西上ト门副使(已上系横班)
    武功大夫        皇城使
    武德大夫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武显大夫        左藏库、东西作坊使
    武节大夫        庄宅、六宅、文思使
    武略大夫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
    武经大夫        西京左藏库使
    武义大夫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使
    武翼大夫        供备库使(已上系诸司正使)
    武功郎         皇城副使
    武德郎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
    武显郎         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
    武节郎         庄宅、六宅、文思副使
    武略郎         内园、洛苑、如京、崇义副使
    武经郎         西京左藏库副使
    武义郎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武翼郎         供备库副使(已上系诸司副使)
    敦武郎         内殿承制
    修武郎         内殿崇班
    从义郎         东头供奉官
    秉义郎         西头供奉官
    忠训郎         左侍禁
    忠翊郎         右侍禁
    成忠郎         左班殿直
    保义郎         右班殿直
    承节郎         三班奉职
    承信郎         三班借职(以上系使臣)
    下班祗应        殿侍
    右宋制武阶,旧有横行正使、横行副使,有诸司正使、诸司副使、有使臣。
政和易以新名,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横行正副亦然,於是有郎居大夫之上,
至绍兴始正其序(自正侍郎至右武郎,旧在武功大夫之上,今正在武翼大夫
之下,武经郎之上)。又通侍大夫旧为内客省使,国朝未尝除人,自易武阶,不
迁通侍,沿初意也。转至忠侍无磨勘者,特旨除修武郎以上,为大使臣。承信郎
以上,为小使臣。五年一转,至武功大夫有止法。
    进武校尉 进义校尉 下班祗应 进武副使 进义副尉 守阙进义副尉 进
勇副尉 守阙进勇副尉 
    以上无品。二校尉参吏部,下班参兵部,以下并参刑部。
    元丰初定官制,或请并内侍官名易之,神宗曰:“祖宗为此名,有深意,岂
可轻议?”政和二年始改焉,凡十有二阶。
    新官     旧官
    供奉官    内东头供奉官
    左侍禁    内西头供奉官
    右侍禁    殿直
    左班殿直   高品
    右班殿直   高班
    黄门     黄门
    祗候侍禁   祗候殿头
    祗候殿直   祗候高班
    祗候黄门   祗候高班内品
    内品
    祗候内品
    贴祗候内品(以上三名仍旧不改)
    按:唐宦者所历散官与文官同。仇士良至开府仪同三司,请荫其子,给事中
李中敏判云“开府阶,诚宜荫子,谒者监,何由有儿”是也。此外,则贵之阶
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正议大夫者多有之。祖宗立法,不以内侍溷清流,故自有阶
官云。
    政和初,既易武阶,而医官之名亦遂改焉,凡十有四阶。
    新官               旧官
    和安、成安、成全、成和大夫 军器库使
    保和大夫              西陵锦使
    保安大夫              榷易使
    翰林良医              翰林医官使
    和安成和成安成全郎         军器库副使
    保和郎               西陵锦副使
    保安郎               榷易副使
    翰林医正              翰林医官副使
    凡除职事官,以寄禄官品之高下为准,高一品以上为行,下一品为守,下二
品已下为试,品同者否。绍圣三年,户部侍郎吴居厚言:“神宗官制,凡台、省、
寺、监之官制,禄有行、守、试三等之别。元中,裁减冗费,而职事官兼行者
第存虚名而已。请付有司讲复旧制。”从之。四年,翰林学士蒋之奇言:“所谓
试,则非正官也。今尚书、侍郎皆正官而谓之试,失之矣。如以其阶卑则谓之守
可也。臣请凡有正官者皆改试为守。”崇宁中,吏部授选人差遣,亦用资序高下
分、行、守、试三等。政和三年,诏选人在京职事官依品带行、守、试,其外任
则否。宣和以後,官高而仍旧职者谓之领,官卑而职高者谓之视,故有庶官视从
官,从官视执政,执政视宰相,凡道官亦视文阶云。
    ○勋官
    上柱国、柱国,皆楚之宠官,楚怀王使柱国昭阳将兵攻齐。陈轸问楚国之法,
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是也(陈胜为王,蔡赐为上柱国)。
历代无闻。至後魏孝庄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又
拜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增佐吏。及荣败後,天柱及柱国将军官遂废(天柱之名,
尊崇莫大。昔王莽末,刘伯升起兵,自号天柱大将军。而梁末侯景克建业後,亦
自为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至大统中,始以宇文泰为之。其後功参佐
命、声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自大统十六年以前,任者凡有八人(宇文泰、元欣、
陇西公纬、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时宇文泰任总百揆,督中
外军事。元欣以魏氏懿戚,从容禁闼而已。其馀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凡十二大
将军。当时荣盛,莫以为比。其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其後功臣位至柱国者
众矣,咸是散秩,无复统御也。後周建德四年,增置上柱国大将军。隋置上柱国、
柱国,以酬勋劳,并为散官,实不理事(杨元感以父素军功位至柱国,与其父俱
为第二品,朝会则齐列,後文帝乃命元感降一等也)。唐改为上柱国及柱国。
    秦有护军都尉,汉因之。高帝以陈平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然则复以都尉
为中尉(陈平为护军中尉,人谗之曰:“平受诸将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
处。”)。武帝元狩四年,以护军都尉属大司马,於时复为都尉矣(成帝绥和元
年,居大司马府,比司直)。哀帝元寿元年,更名司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
军(初,韩安国以护军将军击匈奴,赵充国以大将军都尉击武都也)。汉东京省。
班固为大将军中护军,隶将军幕府,非汉朝列职。魏武帝为丞相,以韩浩为护军,
史奂为领军,亦非汉官也。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魏初
因置护军将军,主武官选,隶领军,晋世则不隶矣(历代史籍皆云护军将军主武
官选,则领军无主选之文。唯陶藻《职官要录》云领军将军主武官选举,而护军
不言主选;又引曹昭叔《述孝诗叙》曰“余年三十迁中领军,总六军之要,秉选
举之机”,以此为证。今按:汉高帝初以陈平为护军中尉,已令主武官选矣,故
陈平有受金之谗。又《魏略》云:“护军之官,总统诸将,主武官选。前後当此
官者不能止货赂,故蒋济为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