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兼充淮南、浙西东、宣歙、福建等道两税使;其江陵留後,宜兼充荆南、山南东
道、鄂岳、江西、湖南、岭南等道两税;使度支山南西道分巡院官宜兼充剑南、
东西川、山南西道两税使;其硖内五监旧属盐铁使,宜割属度支使,便委山南西
道两税使兼知粜货,各奉所职,期於悉心。
○户口使
开元十二年,宇文融除御史中丞,充诸色安辑户口使。天宝四载,户部郎中
王钅共加句当户口色役使。
苏氏曰:“九寺、三监,东宫三寺、十二卫,及京兆河南府,是王者之有
司,各勤所守,以奉职焉。尚书省旧章立程度以颁之,御史台按格令采奸滥以绳
之。中书门下立百司之体要,察群吏之能否,善绩著而必进,败德闻而且贬。政
有恒而易守,事归本而难失,经远之理,舍此奚据?洎奸臣广言利以邀恩,多立
使以示宠,克下民以厚敛,张虚数以献状,上心荡而益奢,人望怨而成祸。使天
子有司,守其位而无其事,受厚禄而虚其用。宇文融首倡其端,杨奢矜、王钅共
继遵其轨,杨国忠终成其乱。仲尼云‘宁有盗臣,而无聚敛之臣’,诚哉是言。
前车既覆,後辙未改,求达化本,不亦难乎?”
洪氏《容斋随笔》曰:“杨国忠为度支郎,领十五馀使;至宰相,凡领四十
馀使。第署一字不能尽,胥吏因是恣为奸欺。《新》、《旧唐史》皆不详载其职。
按其拜相制前衔云‘御史大夫判度支,权知太府卿事,兼蜀郡长史,剑南节度、
度支、营田等副大使,本道兼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两京太府、司农、出纳、监
仓、祠祭、木炭、宫市、长春九成宫等使,关内道及京畿采访处置使,拜右相兼
吏部尚书、集贤殿崇元馆学士、修国史、太清太微宫使。’自馀所领,又有管当
租庸、铸钱等使。以是观之,概可见矣。宫市之事,咸谓起於德宗贞元,不知天
宝中已有此名,且用宰臣充使也。韩文公作《顺宗实录》,但云旧事宫中有要市
外物,令官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贞元末以宦者为使。亦不及天宝时已
有之也。”
○转运使
唐先天二年,李杰(始名务光)始为水陆发运使,盖使名之起。开元二十一
年,裴耀卿以侍中充江淮、河南转运使,而崔希逸、萧为副,盖副使始此。天
宝以韦坚充句当转运使,第五琦充诸色转运使,刘晏充诸路转运使。其後韩、
杜、杜让能、崔昭纬皆以宰相充使,而诸道分置巡院,皆统於此。五代罢巡院,
始置转运使。
宋朝艺祖开基,惩五季之乱,藩臣擅有财赋,不归王府,自乾德以後,僭伪
略平,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开宝六年,广南平,除徐泽为判官,盖转运
判官始此。其转运使之名,国初但曰句当某路水陆计度转运事,官高者则曰某路
计度转运使。太平兴国初皆曰使,两省以上则为都转运使,又置副使与诸路判官
焉,又置同句当转运事,俄罢诸路副使。真宗每用兵,或令都部署兼转运使;王
师征讨,则有随军转运使,事毕即停。至道中,诏曰:“天下物宜,民利病,
惟转运使得以周知。令更互赴阙,延见询问焉。”庆历中,皆带按察之任;六年,
罢之(三年,诏诸路转运使并兼按察使,每岁具官吏能否。先是,欧阳修请遣使
按察官吏,贾昌朝言转运以按察官吏,故令兼而领之。六年赦书,以为所过烦扰,
吏不能安其职,遂并罢之)。先是,判官与转运争权而罢。至嘉中复置。熙宁
二年,诏转运使用本资序人即充,资序下一等为权,二等为权发遣。中兴以来,
逐路都转运使除授不常,惟使、副、判官常置。旧制,转运司除授皆命词给诰,
渡江已後,例给敕命,後稍复旧,转运使、副命词,运判则否。六年,诸路运判
亦命词给诰。光宗绍熙以来,使副、运判不双除。属官有主管文字一员、办公
事人员,又有准备差遣,员多寡不一。
东莱吕氏曰:“国初,未尝有监司之目。其始除转运使,止因军兴,专主粮
饷,至班师即停罢。如太祖时平泽、潞,则命户部侍郎高防、兵部侍郎边光范充
北路转运使;用师湖南,则命部判官滕白充南面,给事中沈义伦充京西水陆转运
使是也。至於命何幼冲充东面,刘仁遂充西面,曹翰充南面,胡玩充北面,皆水
陆转运使。太宗时,如刘保勋为河东城西四面转运使,乐冲为太原管内水陆转运
使,郭泌为御河至关南水陆转运使,王在田为陆路转运使,崔迈为水路判官。或
谓路,或谓道,或曰知,或曰同,或曰同知,或为当,皆缘用武,责以馈运之
职也。太祖开宝五年,命二参政事薛居正、吕馀庆兼领提举诸州水陆转运使。明
年,薛居正、沈义伦拜相,吕馀庆去位,遂以居正、义伦二相兼提举水陆漕事。
累朝以武臣为帅守而兼漕事,则太祖朝,均州刺史、襄州荆门至石门关兵马都总
管曹翰兼西南面水陆转运使,襄州节度使潘美、庐州节度使尹崇珂同知广州军州
事,并兼岭南转运使;太宗朝,右武卫大将军、滨州团练使、知通利军王宾兼河
北转运使,又以宾知扬州、兼发运司;真宗朝,定州驻泊都总管、山南东道节度
使、同平章事王显兼河北水陆都转运使,显总领、定、高阳三路,又领河北都转
运使,副都总管、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天平军节度使王超充转运副使。此皆武臣
任帅守兼漕也。太祖朝,知容州守素、知邕州范、通判桂州符嗣,各知本管
转运事。太宗朝,知广州李符兼诸州转运使,知洪州王明兼江南西路转运使。真
宗朝,知益州宋太初兼川陕四路都转运使,参知政事、判天雄军府王钦若都大提
举江北转运使。此皆文臣任帅守兼漕也。始转运一司隶州县,与夫废置皆在一时,
初无定制,所掌者军需粮饷而已。自高保寅知怀州,州隶河阳,时赵普为河阳帅,
与保寅素有隙,事多抑制,保寅不能平,手疏请罢支郡。会左拾遗李亦言:
‘诸州藩镇支属州郡,多俾亲吏掌其关市,颇不便於商贾,滞天下之货。望不令
有所统摄,以分方面之权,尊奖王室,亦强弱枝之术也。’时太平兴国二年也。
遂诏:‘、宁、泾、源、、坊、延、丹、陕、虢、襄、均、房、复、邓、唐、
澶、濮、宋、亳、郓、济、沧、德、曹、单、青、淄、兖、沂、贝、冀、滑、卫、
镇、深、赵、定、祈等州先隶藩镇,令直属京师,郡长吏得自奏事。’自是而後,
边防、盗贼、刑讼、金、按廉之任,皆委於转运使。又节次以天下土地形势,
俾之分路而治矣。继增转运使判官,以京官为之。於是转运使於一路之事无所不
总也。太宗淳化二年五月,诏转运使司命常参官一人纠察州军刑狱。四年十月,
诏刑狱司宜从省罢,委转运司振举之。以此知转运司总刑狱之事也。真宗大中祥
符二年五月,广南西路转运使言:‘如洪寨主、殿直李文著以轻兵掩袭蛮贼,文
著中流矢死,其随文著将校八人,本司并斩讫。’七年八月,梓州转运使寇言:
‘本使公宇在梓、遂州,去戎、泸地远,或戎人缓急寇边,难於照应,请置资州。’
诏从之。以此知转运司总边防之事也。至道元年八月,荆湖转运使何士宗请执政
大臣出领外郡,应合申转运司公事,只书通判以下姓名,太宗谓宰相等曰:‘大
臣品位虽崇,若出临外藩,即转运使所部,要系州府,不系品位,此朝廷典宪,
不可轻改,并仍旧贯。’由是观之,转运使权可谓重矣。然又疑其权太重,复置
朝臣於诸路为承受公事,是机察漕司也。真宗即位,省罢承受之官。景德,遂
建提点刑狱一司,实分转运使之权,又以武臣带ト职者副之。熙宁中,议罢武臣
提刑。或谓真宗时以武臣提刑,令机察漕司也。监司之官既众,所领之职又分,
诸路复以知州带一路安抚、钤辖等名目,自领军事,而转运司所职催科徵赋、出
纳金、应办上供、漕辇纲运数事而已。仁宗庆历中,患漕司权轻,令带按察使。
後二年,江东漕臣杨、王绰与提刑王鼎颇务深刻,号江东三虎,其馀刻轹州郡,
窘辱大臣者多矣,朝廷又患之,遂罢转运按察名,皆非太宗、真宗时委任转运使
意也。富弼等论带按察使而不察司吏,以朝会速配率多为能;又谓转运使依资循
例而入,多非其人,郡县官守因循,人受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