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分判仓、兵、骑、胄四曹事,副使及行军司马通署),掌书记一人(掌表
奏书檄。《齐书》曰:“宋江夏王义恭取邱巨源为掌书记。”),参谋无员(或
一人,或二人,参议谋画),随军四人(分使出入)。开元中,凡八节度使(碛
西、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幽州、剑南、岭南,此八节度也。後更增加,兼
改名号),盖古之持节都督江左四中郎将、近代行军总管之任(凡将帅出行,兵
满万人以上,则置长史、司马,仓、兵等曹参军;若万人以下,员数递减。自至
德以来,天下多难,诸道皆聚兵,增节度使为二十馀道。其非节度使者谓之防御
使,以采访使并领之。采访理州县,防御理军事。初,节度与采访各置一人,天
宝中始一人兼领之。乾元中,始置都统,使监总管诸道,或领三道、或领五道,
皆古方岳牧伯之任也。上元末,省都统,後又改防御使为都团练守捉使,皆主兵
事而无旌节,僚属亦减。有副使一人掌贰使事,判官二人分判军事。自永泰以来,
都团练使稍有加置参谋者)。若朝觐则置留後,择其人而任之(宋武帝起义讨桓
元既平京口,向建业,以孟昶为长史,总摄後事;及讨司马休之,伐荆州,以中
军将军刘道邻监留府事,皆留後之任也。自後无代无之,不复遍举)。
○都护
汉宣帝地节二年,初置西域都护,为加官也。或以骑都尉、谏议大夫使护西
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始以郑吉为之。後废。至後汉永平十七年复置(班超为
西域都护,大破焉耆、尉犁,斩其王。自是西域降伏,纳质者五十馀国)。晋、
宋以後,有都护之官,亦其任也。(《齐书》曰:“广州西南有二江,川源深远,
别置督护,专征讨之任。陈伯超为西江都护,沈ダ为南江都护。”)。唐永徽中,
始於边方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後又加单于、北庭都护府(麟
德元年,改€中都护为单于都护)。府置都护一人(掌所统诸蕃慰抚、征讨、斥
堠,安辑蕃人及诸赏罚,叙禄勋功,总判府事),副都护二人(掌贰都护事。其
安北、单于则置一人),长史、司马各一人(录事、功曹、仓曹、户曹、兵曹、
法曹参军各一人,参军事三人。其安北、单于唯有司马、仓曹、兵曹各一人,馀
并不置)。
○观风俗使
唐贞观八年,分遣萧、李靖、杨恭仁、王、窦静、李大亮、刘德威、皇
甫无逸、韦挺、李袭誉、张亮、杜正伦、赵宠智等巡省天下,延问疾苦,观风俗
之得失,察政刑之苛弊,以後不复置。
○巡察按察巡抚等使
贞观二十年,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二十一人,以六条巡察四方,多所举刺。太
宗命褚遂良一其类以闻,乃亲自临决牧宰以下,以能官进擢者二十人,罪死者七
人,流罪以下免黜数百人。天授二年,发十道存抚使,以右肃政御史中丞、知大
夫事李嗣真等为之(时分巡天下者,皆左、右台官)。神龙二年,敕左右台内外
五品已上官,识理通明无屈挠者二十人,分为十道巡察使,二周年一替,以廉按
州郡。景龙二年,置十道按察使,分察天下。至开元八年五月,复置十道按察使,
以陆象先、王皎等为之。贞元八年,以江、淮荆、襄、陈、宋、河朔水灾,遣中
书舍人奚陟、左庶子姚齐语、秘书少监雷成、京兆少尹韦武为诸道宣抚使,振给
灾荒,均平赋役,疏决囚系,惩肃官吏。元和四年,以旱灾,复遣左司郎中郑敬
等为诸道宣抚使。
○黜陟使
贞观八年,发十八道黜陟大使。二十年,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以六条巡察四方,
黜陟官吏。开元二十一年遣使,以崔翘等为之。天宝五载遣使,以席豫等为之。
至德二载遣使,以虢王等为之。建中元年,以庾何等为之。自建中以後省。
○采访处置使
开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采访处置使,以御史中丞卢绚等为之,仍置印。二
十五年,命诸道采访使考课官人善绩,三年一奏,永为常式。天宝九载,敕:
“采访使但察访善恶,举其大纲,自馀郡务所有奏请,并委郡守,不须千及。”
乾元元年,诏:“近缘狂寇乱常,每道分置节度。其管内缘徵遣及文牒,兼使命
来往,州县应命非不艰辛,仍加采访,转益烦扰。其采访使置来日久,并诸道黜
陟使宜且停,待後当有处分”(其年改为观察处置使)。
容斋洪氏《随笔》曰:“唐世於诸道置按察使,後改为采访处置使,治於所
部之大郡,既又改为观察。其有戎旅之地,即置节度使。分天下为四十馀道,大
者十馀州,小者二、三州,但令访察善恶,举其大纲。然兵甲、财赋、民俗之事,
无所不领,谓之都府,权势不胜其重,能生杀人,或专私其所领州,而虐视支郡。
元结为道州刺史,作《舂陵行》,以为‘诸使诛求符牒二百馀通’,又作《贼退
示官吏》一篇,以为‘忍苦裒敛’。阳城守道州,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又
遣判官督赋,城自囚於狱。判官去,复遣官来按举。韩愈《送许郢州序》云:
‘为刺史者恒私於其民,不以实应乎府;为观察使者常急於其赋,不以情信乎州。
财已竭而敛不休,人已穷而赋愈急。’韩皋为浙西观察使,封杖决安吉令孙至
死。一时所行,大抵类此,然每道不过一使临之耳。今之州郡按制控刺者,率五
六人,而台省不预,毁誉善否,随其意好,又非唐时一观察使比也。”
按:野处所言,以为唐之州县不过一使临之,而宋则有帅、漕、宪、仓四司,
故州县之官尤难以奉承展布。盖唐制,一道兵政属之节度使,民事属之观察使,
然节度多兼观察;又各道虽有度支、营田、招讨、经略等使然,亦多以节度使兼
之。盖使名虽多,而主其事者,每道一人而已。至宋则监司各自有建台之所,每
司专有长官,专有掾佐,而号令之行於统属者始烦矣。然宋之监司虽多,而一司
犹不过一人专之也。若夫司存鼎立,而每司之称牧伯刺史者比肩数人,而以临乎
其郡;每郡则称守者比肩数人,而以临乎其县;每县则称宰者比肩数人,而以临
乎其民,则其诛求之苛密,奉承之不易易,又振古所无也。
○度支营田使
开元十年敕,度支、营田若一使专知,宜同为一额,共置判官两人。元和十
三年诏曰:“事关军旅,并属节制;务系州县,悉归廉察。二使所领,实曰管辖。
诸道度支、营田承前各置使。自艰虞以後,名制因循,方镇除授之时,或有兼带
此职,遂令纲目所在各殊。今日务修旧章,思一法度,去烦就理,众心为宜。唯
别置营田处,其使,且令仍旧。其忠武、凤翔、武宁、魏博、山南东道、横海、
宁、义成、河阳等道度支、营田使及淮南度支,近已停省,其馀诸道并准此处
分。”初,景€、开元,节度、度支、营田等使诸道并不置,又一人兼领者甚
少。艰难以来,优宠节将,天下拥旄者常不下三十人,例衔节度、度支、营田、
观察四使。其边界藩镇增置名额者又不一。前後六十馀年,虽尝增减官员及使额,
而度支、营田以两河诸将兼领,故朝廷不议停废。至是群盗渐息,宰臣等奏罢之。
○租庸使
开元十一年,宇文融除殿中侍御史,句当租庸地税使。天宝二年,陕郡太守
韦坚兼知句当租庸使。六载,杨国忠加诸郡租庸使。至德,元载、第五琦除监察
御史,充江、淮租庸使。广德元年,考功郎中裴为河东道租庸、盐铁等使。永
泰元年,京兆尹第五琦奏:“租庸使请一切并停,唯差判官一人、巡官二人催遣。”
从之。
○两税使
建中三年,初分置汴东、西水陆运两税盐铁使(包佶、崔纵分为之)。八年,
以东都、河南、江淮、岭南、山南东道两税等钱物,令户部侍郎、转运使张滂主
之。东渭桥以东诸道巡院并隶滂。以关辅、河东、剑南、山南西道财物,令户部
尚书、度支使班宏主之。其後,宏、滂互有短长。宰相赵憬、陆贽具以其事上闻,
由是参用大历故事,如刘晏、韩所分焉。元和四年制,令盐铁使杨子留後,宜
兼充淮南、浙西东、宣歙、福建等道两税使;其江陵留後,宜兼充荆南、山南东
道、鄂岳、江西、湖南、岭南等道两税;使度支山南西道分巡院官宜兼充剑南、
东西川、山南西道两税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