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录事参军各一人,隋置。唐因之。掌句稽、监印。
    仓曹参军各一人,隋置。唐因之。掌官员假使、仪式、粮廪、膳羞、田园、
公廨、遇所、监药等事。
    兵曹参军各一人,隋置。唐因之。掌府内卫士以上名帐差科及公私马驴等。
    胄曹参军各一人,隋置,为铠曹。唐长安中,改为胄曹参军。神龙初,复为
铠曹。太极中,复为胄曹。掌军器、仪仗、公廨营造、罪罚。长吏以下官局所领
职务,诸率府并同。
    亲府、勋府、翊府中郎将各一人。梁左、右卫率共领十一营,一率各领殿中
将军十人、员外将军十人。北齐左、右卫坊率,各领骑官备身员外,又有内直备
身正副都督。隋左、右卫率下直ト四人,直寝八人,直斋、直後各十人。唐则曰
亲、勋、翊三府,各置中郎将、左右郎将各一人。唐置录事、兵曹参军各一人。
    宋制,左右卫、司御、清道、监门、内率府率率府副率,不常置。中兴後,
惟监门率府副率为环卫阶官。
    ○左右司御率府
    隋文帝置左、右宗卫,官制如左、右卫,各掌以皇族侍卫。炀帝改左、右武
侍率。唐为左、右宗卫率府。龙朔二年,改为左、右司御卫,後改卫为率府。神
龙初,复为宗卫。景€二年,复为司御率府。置率各一人,掌与左、右卫率同
(副率以下职亦同,他准此)。副率二人。长史、录事及仓、兵、胄参军各一人。
    ○左右清道率府
    隋有左、右虞候,各置开府一人,掌斥堠,伺奸非。长史以下如左、右卫。
炀帝改开府为左、右虞候,并置副率二人。唐为左、右虞候率府,职拟左、右金
吾。龙朔二年,改为左、右清道卫。神龙初,又为虞候率府。开元初,为清道率
府。各置率一人,掌斥堠道路,先驱、後殿,伺察奸非。副率二人,长史、录事
及仓、兵、曹参军各一人。
    宋至道元年,东宫置左清道率府副率兼左春坊谒者,主赞引。真宗登位省。
仁宗在东宫,复以郭承庆、夏元亨为之,登位复省。
    ○左右监门率府
    隋左、右监门率各置一人,掌诸门禁。炀帝改为监门将军。唐复为左、右监
门率,拟左、右监门。龙朔二年,改为左、右崇掖卫。咸亨初复旧。垂拱中,改
为鹤禁卫。神龙初,复旧。各置率一人,掌门禁、副率各二人,长史、录事参军
及兵、胄二曹参军各一人。
    ○左右内率府
    隋置左右内率、副率各一人,掌领备身以上(所领千牛以下,与千牛卫同),
禁内侍卫,供奉兵仗。唐为左、右内率府。龙朔二年,改为左、右奉裕率。咸亨
初,复旧。各置率一人,掌侍卫左右,供奉兵仗。副率、长史、录事参军及兵、
胄二曹参军各一人。千牛各十六人,掌执细刀弓箭,宿卫侍从。备身各二十八人,
掌宿卫侍从。龙朔二年,改太子左、右千牛备身为太子左、右奉裕,寻复旧。
    ○太子旅贲中郎将
    旅贲中郎将一人,职如武贲中郎将,宋初置。天子有武贲,习武训也;诸侯
有旅贲,御灾害也。唐诸率府初有中郎、郎将官。永徽元年,以太子名“忠”,
改诸率府中郎将为旅贲郎将,其郎将改为翊军。後或改或省。
    ○太孙官属附
    唐永淳元年三月,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将置府寮,高宗召吏部郎中王方庆
问曰:“前代故事如何?”方庆进曰:“臣按《周礼》,有嫡子无嫡孙。汉、魏
以来,皇太子在,亦不立太孙。晋惠帝永宁元年,立愍怀太子第三子襄阳王尚为
皇太孙,太子官属即转为太孙官属。南齐永明十年,立文惠太子长子南郡王昭业
为皇太孙,便居东宫。今皇太子在而立太孙,旁求载籍,未有前例。”上曰:
“自我作古,可乎?”对曰:“五帝不相沿乐。苟不失上下之序,不亏政理之道,
亦何事而不可?”上悦,使方庆详求典故、官属、乃奏太孙府置师、傅、友、文
学、祭酒,及长史、曹掾、主簿、管记、司录以下六曹从事等官,各加王府一级。
上後颇以为疑,竟不补授而止。
    《朱子语录》曰:“或问东宫官属,曰:‘《唐六典》载太子东宫官制甚详,
如一小朝廷。置詹事以统众务,则犹朝廷之尚书也。置左、右二春坊以领众局,
则犹朝廷之中书、门下省也。左、右春坊又皆设官,又各帅其属之意。崇文馆犹
朝廷之馆阁。赞善大夫犹朝廷之谏议大夫。其官职一视朝廷,而为之隆杀。此等
制度犹存,今之东宫官属极苟简。左、右春坊,旧制选贤德者为之,今遂用武弁
之小有才者,其次惟有讲读数员而已。如赞善大夫诸官,又但为阶官,非实有职
业。神宗以《唐六典》改官制,当时亦有不曾讨论者,如东宫官属之不备是也。
旧尝入,论东宫官制疏略,宜仿旧损益之,不报。’”
    ○六院四辖
    ◎检院
    周置大司寇。南梁武帝天监元年,诏於公府置。唐天宝九载,改理匦使为献
纳使,後又改知匦使。
    宋雍熙元年,改匦为检(东延恩曰崇仁,南招谏曰思谏,西申冤曰申明,北
通元曰招贤)。景德四年,改为登闻检院,命枢密直学士张咏判(仍差内品监门,
不得关预公事)。隶谏议大夫,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凡言朝政得失、公
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及奇方异术,皆受以通达。凡进状者先
鼓院,若为所抑,则诣检院(外有理检院使,今不置。始於淳化三年置理检院於
乾元门西北廊,以知制诰钱若水领之,复唐制也。至道三年废。天圣七年,上因
读《唐史》,见匦甬达下民冤枉之事,乃置匦甬,仍专命御史中丞为理检院使,
以分记)。中兴之初,因旧制,置局於阙门之前(旧左宣德门外,仗隶门下省),
建炎三年,专隶谏院。南渡以来,创治所於和宁门之下。绍兴戊寅,复承平之制,
移置居双阙之左。
    ◎登闻鼓院
    古者,朝有诽谤之木、敢谏之鼓,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
    宋朝曰鼓司,以内臣掌之,鼓在宣德门南街北廊。至道三年,命太子中舍王
济句当鼓司,用朝臣句当自此始。景德四年,诏改为登闻鼓院,掌诸上封而进之,
以达万人之情,隶司谏、正言。凡文武臣僚ト门无例通进文字者,先经登闻鼓院
进状,未经鼓院者,检院不得收接。建炎元年,因旧制,置局於阙门之前。(高
宗即位於南京,召李纲为宰相,纲奏曰:“今艰难之际,四方休戚利害,日欲上
闻,而士民之愿效其智虑者尤多,而检、院鼓犹未置,恐非所以通下情而急先务
也。”)三年,专隶谏院。
    ◎进奏院
    唐藩镇皆置邸京师,以大将主之,谓之上都留後,大历十二年,改为上都知
进奏院官。五代以来,支郡不隶藩镇补人为者,听其置邸,隶藩镇者兼掌焉。
    宋缘旧制,皆本州镇补人为进奏官。其军监、场务、转运司则差知後官则副
知掌之。逐州就京师各置进奏院。太平兴国六年,诸州罢知後之名,简知後官,
得李楚等百五十人,并充进奏官,命供奉官张文璨提辖诸道进奏院。监官以京朝
官及三班使臣充,掌受诏敕及诸司符牒,辨其州府军监以颁下之,并受天下章奏
案牍状牒以奏御,及分授诸司。中兴以来,隶门下後省,给事中点检。讫乾道九
年,依旧隶後省,合传报事,令後省录以报行。
    ◎官诰院
    宋初於右掖门置院,四司诰身案并集於此,以备中书除改,本司郎官各主其
事。淳化五年,始专置官司於省内。凡官诰,各以本司诰身印印之,文臣用吏部,
武臣用兵部,王公、命妇用司封,加勋用司勋。掌文武官将校诰身及封赠。官诰
院提举一人,以知制诰充;判院一人,以带职京朝官充。元丰五年行官制,文武
诰身属吏部,蕃官诰属兵部,封赠及命妇诰属司封,加勋并将校诰属司勋。官诰
院四部诰身案及吏人,随事隶本部。七年,并司封、司勋、诰身案入吏部预书库
收掌。崇宁四年,吏部转置造官诰局。五年罢,令尚书右选主管。大观元年复置,
寻改为官诰院,仍隶左右司。三年复罢归吏部。政和三年六月,诏依旧置官诰院,
差官二员主管,少府监铸印记,吏部制造诰身案记为文。中兴以来,因仍不改。
    ◎审计院
    宋朝以三司使总邦计,司各有院,以秉中外泉出入之政,盖会计之府也。
然案牍从委,典者不能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