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羽林郎材官,取三辅良家之子,自给鞍马。唐谓之北衙,左、右羽林军大将军各
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三人,从三品。掌统北衙禁兵,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大
朝会则周卫阶陛,巡幸则夹驰道为内仗,凡飞骑南上者配其职。有敕上南衙者,
大将军承墨敕,白移於金吾,引驾仗官与监门奏覆降墨,然後乃得入。
    宋朝因之,旧号武德司,太平兴国诏改今名。政和官制,改皇城使为武功大
夫,而其职任则选内外通领焉(皇城司以入内两都知主内判,内定事入内都知无
不与;知者惟宿直,诸班禁卫略无统摄。而皇城司亲从官数千人,乃命武臣二员
同两都知主之,而殿前复不预,此祖宗处军政深意也)。绍兴中,诏行宫禁卫所
改为行在皇城司。三年,诏皇城司系专掌禁庭出入,依祖宗法,不隶台察。
    ○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
    宋初但曰军头、引见司。端拱元年,改军头司为御前忠佐军头司,引见司为
御前忠佐引见司。军头司掌崇班供奉及诸州驻泊捕捉之事。引见司掌军头名籍、
诸军搜阅引见之事。中兴以来,提点官、办官并以ト门官充。绍熙三十二年,
诏知ト门官兼,则称提点;宣赞舍人、ト门祗候兼,则称办。乾道三年,诏提
点办共以四员为额。
    ○带御器械
    宋初,尝选三班以上武亲信者佩、御剑,或以内臣为之。初,是职止
名“御带”。咸平元年,改为御带器械。景二年,诏自今无得过六人。庆历元
年,诏遇阙员,以历边任有功者补之(旧制,外任带御器械过阙朝见,不宿卫。
熙宁六年,向宝移真定府路总管,过京师,特命宿直)。中兴初,诸将在外者多
带职,盖假禁近之名,为军旅之重(绍兴七年,枢密院言:“带御器械官合带插。”
上曰:“祖宗置此官,所以卫不虞也,今乃佩数只箭,不知何用。方承平时,
至饰以珠珍,车驾每出,为观美而已。他日恢复,此等事当尽去。”)。二十九
年,诏中外举荐武臣,无阙可处,增置带御器械四员,然近侍亦或得之。乾道以
来,诏带御器械立班在枢密院检详文字之上。淳熙,凡正除军中差遣或外任者,
不许衔内带行;又许供职一年,方与解带恩例,於是属之职益加重矣。
    按:唐承前代置十六卫,皆所以命武臣掌禁旅也。宋兴以来,环卫官特以处
宗亲,无限员,无职事,而禁旅则仍五代之制,属之三衙,有都副指挥、虞候为
之长,其次则有ト门、御带,其所职亦皆唐十六卫之任。然三衙则专掌兵,以大
将主之,而御带、ト门则或以处戚畹内臣,不专为将帅之任,而其职掌皆在京师,
故俱次序其事於十六卫将军之後。

    ●卷五十九·职官考十三
    ○大将军并官属
    大将军,战国时官也。楚怀王与秦战,秦败楚,虏其大将军屈丐是矣。汉高
帝以韩信为大将军(初拜信,萧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儿戏耳。”乃
择良日,斋戒设坛,以礼拜之。又窦婴为大将军,每朝大议,列侯莫敢亢礼)。
武帝又置。初,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以为大将军,欲尊宠之,故置大司马官
号以冠之(卫青字仲卿,为车骑,击匈奴,大立功,引兵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
将军印,因军中拜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卿以下皆拜,惟汲黯独揖。後又加青
大司马位冠於大将军上,共为一官)。後霍光、王凤等皆然。成帝绥和二年,赐
大司马印绶,罢将军官。後汉光武时,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後汉大将军自为
一官,其大司马不加於其上)。和帝时,以窦宪为之。旧大将军位在三公下,置
官属依太尉。宪威权振朝廷,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长史、司马
秩中二千石,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自下各有增(宪初为此官,威振天下,尚
书以下欲拜之,伏称万岁。尚书令韩棱曰:“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乃止。後
梁冀为之,官属倍於三公府)。自安帝政理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常在
京都。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梁冀别传》云:
“元嘉二年,又加冀礼仪。大将军朝,到端门,谒者将别;增掾属、舍人、令史、
官骑、鼓吹各十人。”《风俗通》曰:“桓帝初,京师谣曰:‘游平卖印自有评,
不避豪强及大姓。’按:窦武字游平,为大将军,印绶所加,咸得其人。”)。
汉末犹在三公上(魏武为大将军,袁绍为太尉,绍耻班在下,魏武乃固以大将军
让绍)。魏黄初中,又有上大将军,以曹真为之(吴亦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诸葛
恪为大将军)。明帝青龙三年,晋宣帝自大将军为太尉,然则大将军在三司下矣。
其後,又在三司上。自汉东京,大将军不常置,为之者皆擅朝权。至晋景帝为大
将军,亦受非常之任,後以叔父孚为太尉,奏改大将军在太尉後,位次三司下。
後复旧,在三司上。太康元年,琅琊王迁大将军,复制在三司下。薨,复如
旧。冠绶佩服与大司马同。宋唯彭城王义康为之,章绶冠佩亦与晋同。齐以为赠。
梁有之。陈以为赠。後魏、北齐为二大,与大司马同。後周建德四年,增置上大
将军。隋并以为武散官,不理事。上大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唐贞观二年
九月敕:“六军先己各置统军一人。今十六卫宜各置上将军一人,秩从二品。其
左右卫及左金吾卫上将军俸料、随军人马等,并同六军统军。其诸卫上将军,次
於统军支给。自今已後,内外文武阙官,於文武班中材望相当者参叙,仍符以後
各依故事,於本卫量置卫兵。仍举故事,置武班朝参,其廊下食亦宜加给,稍令
优重。”汉不见官属。後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有长史一人、
司马一人(窦宪为大将军,置长史、司马员吏官属,位次太傅属官),从事中郎
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又赐官骑四十人及鼓吹(应劭曰:
“鼓吹二十人,非常员。”)。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
军司马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曲下有屯,屯长一人。其不置校尉部,
但有军司马一人。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候。魏
以司马景王为大将军,置掾十人,则无属官。其骠骑、车骑府有长史、司马。晋
骠骑、卫将军,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领、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
军、辅国等大将军开府者,皆为位从公,品秩俸赐亦与诸公同;加兵者,增置司
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主簿记室督各一人,官属并与公同。宋大将军、骠骑、
车骑、卫将军诸府,皆有长史一人,又各置司马一人。齐有大将军为赠官,无僚
属;诸骠骑、车骑、卫、镇军、中军、抚军、四征、四镇等将军,凡加“大”字
位从公,长史、司马诸官属,亦同公。梁因之,诸将军优者亦然。陈为赠官,无
僚属。後魏大将军僚属如三公。北齐亦然。後周大将军有长史、司马、中郎掾属、
诸曹参军、典签等员。隋以後无。
    ○都督
    魏文帝黄初三年,以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假黄钺,总统内外诸军。明
帝太和四年,司马懿征蜀,加号大都督。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司马昭都督中外诸
军,寻加大都督。晋武帝伐吴,以贾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总统六师。
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等权重者乃居之。宋氏人臣无居者,惟江夏王
义恭得假黄钺,则专戮郎将,非人臣常器也。後魏亦有都督中外诸军事。後周以
来,改都督为总管、校尉。唐分诸道,各置都督府,而都督之名微矣。
    宋绍兴初,吕颐浩以左仆射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置司镇江。既而又
命孟庾以参知政事权同都督。四年,赵鼎自知枢密院为川陕宣抚处置使,以与吴
共事为嫌,乃改都督川陕、荆襄诸军事。五年,鼎与张浚并相,遂带兼都督诸
路军马入衔(浚之初为都督也,以行府为名,凡事干朝廷,则关三省、枢密院。
孟庾时为政府,不平曰:“三省、枢密院乃奉行行府文书邪?”)。七年,将罢
浚,先废都督府。三十二年,叶义问始以知枢密院事为督视军马,盖朝议以义问
非相臣,故其名下都督一等。盖不考孟庾、赵鼎故事而失之也。隆兴初,张浚再
以枢密使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