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寸,米之合勺,划刷根括,秋毫尽矣,乃於既足之馀,复有重催之害,一追再追,
乞取浩瀚。此文引乞觅之弊。乞诏诸监司禁戢州县,措置更革,奉行不虔者劾治。”
从之。
    △代输
    隆兴二年,知赣州赵公称收到宽剩钱十万馀缗,请为民代输今年夏税。
    乾道二年,知邵州李元老奏,节省剩钱五十馀贯,乞理纳向後年分下户税赋。
    淳熙五年,知昭州王光祖将郡计馀剩为民送纳夏料役钱。知隆兴府张子颜为
八县人户代输二税旧欠。知江阴军林元奋将公使库趱到钱补足人户所欠上供本色
夏税。八年,知泉州程大昌奏:“本州岁为台、信等州代纳上供银二万四千两,
系常赋外白科,苦民特甚。盖科取一害,先期预借一害,不给钞或勒重纳又一害。
臣已措画为民代输淳熙九年一年上供银数齐足,乞从今禁预借,及不即给钞者官
吏并坐之,许民越诉。”
    十二年,知隆兴府程叔达乞蠲淳熙十年未纳苗税,其未纳苗税及上管分隶之
数自行管认。赵汝愚知太平州、郑侨知建宁府、韩同卿知泰州、曾知婺州、宇
文绍彭知太平州任内,俱撙节浮费,将州用钱为下等人户代输,并补还各郡积欠
税赋、折帛等钱。谏议大夫郑昭先言,诸路县道抑令户长代输逃绝之户,往往破
家。诏申严禁戢。
    ◎畸零
    淳熙六年,临安府守臣吴渊言:“准乾道令:人户纳二税,每贯收朱墨钱二
十文足,不成贯者收十五文,不成百者免收。今自九百九十文至一百文例取十五
文足,显有不均。乞一百文收二文足,每一百增二文,至七百文省,即收十五文
足,委是利民,且不冲改条令。”上曰:“畸零税赋纳钱不及一贯者,皆贫民下
户,所当矜恤。”乃从之。

    ●卷六·田赋考六
    ○水利田
    魏史起引漳水溉邺。
    魏襄王时,史起为邺令。起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赋田之法,一夫百
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西门豹不知用,是不知也。”於是
乃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民歌之曰:“邺有贤令兮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
旁,终古舄卤兮生稻粱。”
    秦开郑国渠。
    韩欲疲秦人,使毋东伐,乃使水工郑国说秦,令开泾水,自中山西抵瓠口
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国,国曰:
“始臣为,然渠成亦秦之利也。”乃使卒就渠。渠成,用溉注填阏之水,溉舄
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锺,於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名曰“郑
国渠”。
    秦李冰开蜀渠。
    秦平天下,以李冰为蜀守。冰壅江水作堋(部朋反),穿二江成都中,双过
郡下,以通舟船,因以灌溉诸郡,於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公非刘氏《七门庙记》曰:“予为庐州从事,始以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
堰者。问於居人:其田溉几何?对曰:‘凡二万顷。’考於图书,则汉羹颉侯信
始基,而魏扬州刺史刘馥实修其废。昔先王之典,有功及民则祀之,若信者,可
谓有功矣。然吾恨史策之有遗,而怜舒人之不忘其思也。昔高帝之起,宗室昆弟
之有材能者,贾以征伐显,交以出入传命谨信为功,此二者皆裂地为王,连城数
十;代王喜以弃国见省,而子濞亦用力战王吴。独信区区,仅得封侯,而能勤心
於民,以兴万世之利,而爱惠岂与贾、濞相侔哉?夫攻城野战,灭国屠邑,是二
三子之所谓能,能杀人者也;与夫辟地垦土,使数十万之民世世无饥馁之患,所
谓善养人者,於以相譬,犹天地之悬绝也。然覃、濞以功自名,信不见录,岂杀
人易以快意,养人不见形象哉?然彼贾、濞之死,泯无闻久矣,而信至今民犹思
之。”
    按:此汉初之事,史所不载,然溉田二万顷,则其功岂下於李冰、文翁邪?
愚读《公非集》,表而出之,以补遗轶。
    汉文帝以文翁为蜀郡太守,穿煎氵臾(羊朱反)口,溉灌繁田千七百顷,人
获其饶。
    武帝开渭渠、龙首渠、白渠。
    元光中,大司农郑当时言:“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馀里,
渠下民田万馀顷,又可得以溉田,益肥关中之地,得。”天子以为然,令齐水
工徐伯表(巡行表记之),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渠下民颇得以溉田
矣。其後,河东守番系请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皮氏,
今龙门县地,属绛郡。汾阴,今宝鼎县地。蒲坂,今河东县地,并属河东郡),
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ヂ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二百
万石以上。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数岁,河移徙,渠不利,则田者不
能常种。久之,河东渠田废,与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时越人有徙者,以田与
之,其租税入少府也。稍,惭也。其人未多,故谓之“稍”)。其後庄熊罴言:
“临晋民(即今冯翊县)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馀顷(重泉在今冯翊郡界,今有
乾坑,即熊罴之所穿渠)故恶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於是为发卒万馀人穿
渠,自徵(音惩)引洛水至商颜下(徵在冯翊郡,即今郡之澄城县。商颜,今冯
翊县界)。岸善崩(洛水岸),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
水,水颓以绝商颜(下流曰“颓”),东至山岭十馀里。井渠之生自此始。穿
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作之十馀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是时,用事
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
引诸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泽名),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
各万馀顷,他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自郑国渠起,至元鼎六年,百三十六
岁,而倪宽为左内史,奏请穿凿六辅渠(在郑国渠之里,今尚谓之辅渠,亦曰六
渠),以益溉郑国傍高仰之田(素不得郑国之溉灌者。仰谓上向)。帝曰:“农,
天下之本也。泉流灌浸,所以育五也。左、右内史地,名山、川原甚众,细民
未知其利,故为通沟渎,畜陂泽,所以备旱也。今内史稻田租挈重,不与郡同
(租挈,收田租之约令。郡谓四方诸郡),其议减,令吏民免农,尽地利,平徭
行水,勿使失时(平徭者,均齐渠堰之力役,谓俱得水之利)。”後十六岁,赵
中大夫白公(此时无公爵,盖相呼尊老之称也)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
尾入栎(音药)阳(谷口,今€阳县治谷是也),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
五百馀顷,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饶,歌之曰:“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
前,白渠起後。举锸为€,决渠为雨(锸,锹)。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
粪,长我禾黍(水停淤泥,可以当粪)。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言此两渠之饶
也。
    自河决瓠子後二十馀岁,岁数不登,而梁、楚尤甚。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
其明年旱,乾封少雨,乃发卒塞瓠子决河,筑宫其上,名“宣房宫”,而道河北
行二渠,复禹旧迹,梁、楚乃无水灾。是後,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
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辅渠,倪宽所穿)引堵水,
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太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馀顷,他小
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元帝时,召信臣造钳卢陂。
    建昭中,召信臣为南阳太守,於穰县理南六十里造钳卢陂,累石为堤,傍开
六石门以节水势,泽中有钳卢王池,因以为名。用广溉灌,岁岁增多至三万顷,
人得其利。及後汉,杜诗为太守,後收其业,时歌之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
    《息夫躬传》:躬言:“秦开郑国渠以富国强兵,今为京师,土地肥饶,可
度地势水泉,广灌溉之利。”天子使躬持节领护三辅都水,躬上表,欲穿长安城,
引漕注太仓下,以省转输。议不可成,乃止。
    《翟方进传》:汝南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
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视,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是防
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及翟氏灭,乡曲归恶,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
陂云。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