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盖於唐六军诸卫之外,别为私兵。至後唐明宗,遂改为侍卫亲军,以康义诚
为马步军都指挥使,秦王从荣以河南尹为大元帅典六军,此侍卫司所从始也。及
从荣以六军反入宫,义诚顾望不出兵,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朱弘实击之,其後遂
不废。殿前军起於周世宗,是时太祖为殿前司都虞候。初诏天下选募壮士送京师,
命太祖择其武艺精高者为殿前诸班,而置都检点,位都指挥使上。太祖实由此受
禅,见於《国史》。殴阳文忠公为《五代史》,号精详,乃云不知所始,盖考之
未详也。自有两司,六军诸卫渐废,今但有其名。则两司不独为亲军而已,天下
之兵柄皆在焉。其权虽重,而军政号令则在枢密院,与汉、周之史弘肇之徒为
之者异矣。此祖宗之微意,非前世所可及也。”(熙宁九年,殿前都指挥郝质言,
往军器监与判监刘奉世会议军器,上批:“殿前、马、步三帅,朝廷待遇,礼继
二府,事体至重,寺、监小官岂可呼召?自今止令移文定议。”)
沈氏《笔谈》曰:“三衙内中见宰执,皆横杖於文德殿後,立廊阶下唱喏,
宰相出,立阶揖之。外遇从官於通衢皆避焉,此礼久废。惟内中横杖之礼,至今
不废。”
殴阳氏《归田录》曰:“宝元、康定之间,予自贬所还京,见王君贶初作舍
人,余时在坐,见都知、押班殿前马步军联骑立门外,呈榜称“不敢求见”,舍
人遣人谢之而去。庆历三年,余作舍人,三衙军相逢而敛马驻立,前呵者传声
“太尉立马”,急遣人谢之,比舍人马过,然後敢行。後余官於外十年而还,遂
入翰林。与学士相逢,分道而过,更无敛避之礼,盖两制渐轻,三衙渐重。”
洪迈《论三衙军制子》:“臣仰惟陛下天资神武,留意治军,将士感恩用
命,非复前比。然臣区区管见,独以为犹有可议者,军制不立,名位不正是也。
请以祖宗之制大略论之,三衙军职之大者凡八等:除都指挥使或不常置外,曰殿
前副都指挥使、马军副都指挥使、步军副都指挥使,曰殿前都虞候、马军都虞候、
步军都虞候,曰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秩秩有序,
若登梯然,不可一级辄废。一成有阙,即以功次递迁。降此而下,则分营、分厢,
各置都、副指挥使,如捧日左厢第一军都指挥使、天武右厢第二军都指挥使之类。
边境有事,命将讨捕,则旋立总管、钤辖、都监之名,使各将其所部以出,事己
则复初。二百年之,累圣相承,皆用此术,以制军诘禁。自南渡以後,触事草
创,於是三帅之资浅者始有主管某司公事之称,而都虞候以下不复设置。乃以天
子宿卫虎士而与在外诸军同其名号,以统制、统领为之长,又使遥带外路总管、
钤辖之名。考之旧制则非法,稽之事体则非是。以陛下圣明,能知人善任,使所
谓爪牙之士,岂无数十人以待用者?若法祖宗之制,正三衙之名,改诸军为诸厢,
改统制以下为都虞候、指挥使,使宿卫之职预有差等,士卒之心明有所系,异时
拜将,必无一军皆惊之举。於以销压未萌,循名责实,则环卫将军虽不置可也。
如蒙圣慈或以为然,乞下枢密讨论故实,图议其当,恐或可以少赞陛下布昭圣武
之意。兹事体大,愿陛下深念之。”
○侍卫马军司
马军都指挥使一人,以节度使充。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皆无定员,副都指挥
使以观察使以上充,都虞候以防御使以上充。掌骑兵之名籍及训练之政令。所领
马军,自龙卫而下有左右四厢都指挥使,龙卫左右厢各有都指挥使。每军有都指
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十将、将
虞候、承局、押官,各以其职隶於马军司。中兴後,常出戍建康。所设官属如殿
前司。
○侍卫步军司
掌步军之政令,凡出入扈卫、守宿以奉上,开收阅习、转补以励下。所设官
置属及所领步军,自神卫而下左右四厢如马军司。
○知ト门事
即古者摈相之职也。《周礼》大行人掌九仪及宾客之位。汉有通事舍人。
宋朝横班有内客省使、客省使(崇政殿受朝,则升东阶侍立。掌四方进奉及
四夷朝贡、牧伯朝觐酒馔饔饩,宰相、近臣、禁卫将校节仪,诸州进奉赐物回诏
之事)、引进使、四方馆使(唐四方馆以通事舍人判,隶中书省。石晋始有,为
卿监专掌判馆者。皇朝初以检校官判馆。淳熙四年,改置使名。掌文武官正衙见
谢辞、国忌赐香,诸道月旦正至章表,郊祀朝会,蕃官、贡举人、进奉使、京官、
致仕官、道释、父老陪位之事)、东上ト门使、西上ト门使(凡取禀旨命、供奉
乘舆、朝会游宴及赞导三公、群臣、蕃国朝见、辞谢,纠弹失仪之事,使、副专
之。舍人以下名通班赞名而已)。其供职於内者,多用国戚世族,号为华要,礼
均侍从。政和官制,横班使、副之名既改为大夫,而其职任则命内外官知焉。其
後所除,总名知ト门事,仍兼客省、四方馆之职焉。靖康元年,诏ト门并立员额
(监察御史胡舜陟奏:“ト门之职,祖宗所重,宣赞不过三、五人。熙宁,通
事舍人十三员,祗候、看班祗候六人,当时议者犹以为多。今舍人一百八员,祗
候七十六员,看班四员,内免职者二百三员,由宦侍恩亻幸以求财。朱π父子交
卖尤多,富商豪子往往得之。真宗时,诸王夫人因圣节乞补ト门,帝曰:‘此职
非可以恩泽授。’不许。神宗即位之初,用宫邸直省官郭昭选为ト门祗候,司马
光言:‘此祖宗以畜养贤才,在文臣为馆职。’其重如此。今岂可卖以求财,乞
赐裁省。”故有是诏)。绍兴元年,上以宋{饯}孙藩邸旧人,稍习仪注,命转
行横行一官,主管ト门。绍兴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ト门事,兼客省、四
方馆事,官未至者即称同知ト门事、同兼客省四方馆事,以除授为序,称同知者
在知ト门之下。
○同知ト门事
宋朝东、西上ト门副使虽无定员,然选任不及疏远,而所置常少於正使之数。
政和官制,以左武、右武郎易二ト副使,而ト门事乃命横行知焉。则同知之职乃
昔时所谓副使也。
○ト门宣赞舍人(ト门祗候)
故事,ト门无通事舍人,而通事舍人沿唐制,自隶中书省,如抽赴ト门,并
称ト门祗候。其後直授ト门通事舍人,非旧制也。天禧中,去“ト门”二字,政
和六年,改为宣赞舍人。又旧以ト门通事舍人、ト门祗候二等,谓之ト职,盖武
臣之清选也(ト门通事舍人、ト门祗候二等,比馆职清流,为进取之基,非熟於
朝仪不在此选。又有看班祗候,以命世家新进及擢ト门点检使臣为之。而点检官
乃知班使之长者,二年无过,遂改看班。政和,改通事作宣赞,且不复选人才,
而滥除不知其数,人不以为贵也)。旧止三、五员(天禧初,上与辅臣语及减吏
员,向敏中曰:“太祖、太宗朝,ト门祗候不过三、五员,宣导赞谒而己。今逾
数百,而除授未已。”上曰:“此盖相承为例,当渐省之。”),熙宁四年,ト
门请择武臣子弟六人,前後殿日祗应,以ト中看班祗候为名,候五年熟识仪数,
乃除ト门祗候。绍兴中,许令供职注授内外合入差遣,阙到,然後免供职。其後
供职舍人员数稍冗,裁定以四十员为额。乾道六年,上欲清ト门之选,除宣赞舍
人、ト门祗候仍旧通掌赞引之职外,置ト门舍人十员,以待武举之入官者。掌诸
殿觉察失仪兼侍立,驾出行幸亦如之;六参、常朝,後殿引亲王起居。仿儒人馆
阁之制,召试中书省,然後命之。又许转对如职事官,供职满二年与边郡。淳熙
,置看班祗候,令忠训郎以下充,秉义郎以上始除ト门祗候。又增重荐举ト门
祗候之制,必廉有方略,善弓马,两任亲民无遗阙,及曾历边任者充。绍熙以
来,立定员额。庆元初,申严ト门长官选择其属之令,非右科前名之士不与召试。
ト门为右列清选之职,盖先後维持之力云。
○办皇城司
周虎贲氏“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汉北军即今之皇城司也。汉置
羽林郎材官,取三辅良家之子,自给鞍马。唐谓之北衙,左、右羽林军大将军各
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三人,从三品。掌统北衙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