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侯元为右,互范为左)。晋罢羽林中郎将,又省一监,置一监而已。哀帝
省。宋武帝永初初,复置江右领营兵,江左无复营兵。羽林监及虎贲中郎将并铜
印墨绶,武冠,绛朝服;其在陛列,则尾冠(鸟每斗死不止),绛纱单衣。
江左不服著冠。齐因之。後魏有羽林监。北齐置监十五人。後周有左右羽林率,
属大司马。隋炀帝改左、右领军为左、右屯卫,所领兵为羽林。唐贞观十二年,
於元武门置左、右屯营,以诸卫将军领之,其兵名曰飞骑。又於飞骑中简材力骁
捷善战者,号为百骑,扈从游幸则衣五色袍,乘六闲马,赐猛兽衣鞯。龙朔二年,
改左、右屯营为左、右羽林军。武太后临朝,永昌元年改百骑为千骑,天授中改
军为卫。中宗景龙元年,改千骑为万骑。大将军一人(大足元年,左、右羽林卫
各增置将军一人),所掌与左右卫同,将军各三人以副之(领官属并唐置)。
    ○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附)
    唐初有禁兵,号为百骑,属羽林。永昌元年,改羽林百骑为千骑。景龙元年,
改千骑为万骑,仍分为左、右营。开元二十六年,析羽林军置左、右龙武军,以
左、右万骑营隶焉。官属并唐置。至德中,分置左、右神武军,各置官属,如羽
林之制。
    ○左右神策军
    唐上元中,以北衙军使卫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镇陕州,中使鱼朝恩为观军容
使监其军。初,哥舒翰破吐蕃临洮西之磨环川,即其地置神策军,以成如ギ为军
使。及安禄山反,如ギ以伯玉将兵千人赴难,伯玉与朝恩皆屯於陕。时边土陷蹙,
神策故地沦没,即诏伯玉所部兵号“神策军”,以伯玉为节度使,与陕州节度使
郭英义皆镇陕。其後伯玉罢,以英义兼神策军节度。英义入为仆射,军遂统於观
军容使。广德元年,代宗避吐蕃幸陕,朝恩举在陕兵与神策军迎扈,悉号神策军,
天子幸其营。京师平,朝恩遂以军归禁中,自将之,然尚未与北军齿也(南衙诸
卫兵,北衙禁军)。永泰元年,吐蕃复入寇,朝恩又以神策军屯苑中。自是浸盛,
分为左、右厢,势居北军右,遂为天子禁军,非他司比。朝恩领之,又请以京兆
之好、凤翔之麟游、普润皆隶神策军。明年,又以兴平、武功、天兴隶之。及
朝恩罪诛,以刘希暹代为神策军使。希暹复得罪,以朝恩旧校王驾鹤代将。德宗
即位,以白志贞代之。及李希烈反,河北盗起,数出禁军征伐,神策之士多斗死
者,下诏募兵,而志贞阴以市人补之,名隶籍而身居市肆。及泾卒溃变,皆戢伏
不出,帝遂出奔。及志贞流贬,神策都虞候李晟与其军之他将皆自飞狐道西赴难,
遂为神策行营节度,屯渭北,军遂振。贞元二年,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
军,特置句当左、右神策军,以宠宦者,而益置大将军以下。又令左、右神策军
皆加将军二员,以待诸道大将有功者。其後,京畿之西多以神策军镇之。以窦文
场、霍仙鸣为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又诏左、右神策置统军,以崇亲卫。时边兵
衣饣襄多不赡,而神策军廪赐赢三倍,繇是诸将多请遥隶神策军,往往称神策行
营,皆内统於中人矣。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欲取神策兵柄,以夺宦者权而不
克。元和时,废左右神武、左右神威军,以吴兵骑分隶左、右神策军。及僖宗幸
蜀,田令孜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离为十军。令孜自为左、右神策十军兼十二
卫观军容使(肃宗以後,营卫惟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神威最盛,皆隶北军,
亦名左右十军),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领以都
将,亦曰“都头”。景福二年,昭宗以藩臣跋扈,天子孤弱,议以宗室典禁兵。
及伐李茂贞,乃用嗣覃王允为京西招讨使,神策诸军五十四军悉隶之,屯兴平。
已而兵自溃,茂贞逼京师,又与王行瑜、韩建连兵犯阙,天子为之斩中尉,杀宰
相,乃去。後又诏诸王阅亲军,收拾神策亡散,得数万,置殿後四军,嗣覃王允
与嗣延王戒丕将之。茂贞再犯京师,覃王战败,昭宗幸华州。明年,韩建畏诸王
有兵请,皆归十六宅,於是四军二万馀人皆罢。又请诛都头李筠,遂杀十一王。
及还长安,左、右神策军稍复置之,以六十人为定。是岁,左、右神策中尉刘季
述等废帝,幽之。季述等诛,而昭宗召朱全忠兵入诛宦官。宦官觉,劫天子幸凤
翔。全忠围之岁馀,天子乃诛中尉韩全诲等,以解梁兵,乃还长安。於是悉诛宦
官,而神策左、右军繇此废矣。诸司悉归尚书省郎官,两军兵皆隶六军,而以崔
允判六军十二卫事。六军者,左右龙武、神武、羽林,其名存而已。自是军司以
宰相领。
    按:《通典》叙唐十六卫建置官将之事详矣,而左、右神策军独阙焉,盖杜
公所言多至德、天宝以前事,而神策虽萌芽於肃、代之时,实磐固於德宗幸奉天
之後。其初也,则劫制天子,专擅策立;而其末也,则外召贼臣,覆亡宗社。盖
唐自中叶以後,强藩擅兵,禁卫寡弱,而其仅存者复为神策所并,视同中人之私
属。至昭宗之时,外不足以定寇,而内徒以胁君,逮中人诛,神策废,而唐遂亡
矣。《新史·职官志》亦以神策大将军叙於诸卫之後,但不言其兴废之本末,故
摭史传所言以补之。
    ○殿前司
    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副都虞候,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
名籍及训练之政。
    宋初有都点检、副都点检之名,在都指挥使之上,後不复置。入则侍卫殿陛,
出则扈从乘舆,大礼则提点编排,整肃禁卫卤簿仪仗,掌宿卫之事。都指挥使以
节度为之,而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以刺史以上充,资序浅则主管本司公事,马步
军亦如之。备则通治,阙则互摄。凡军事皆行以法,而治其狱讼,若情不中法,
则禀奏听旨。骑军有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
钅仓班、东西班、散直、钧容直及捧日以下诸军指挥。步军有御龙直、骨朵子直、
弓箭弩直及天武以下诸军指挥。诸班有都虞候、都虞候指挥使、诸知、副都知、
押班。御龙诸直有四直都虞候,本直各有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
都头、十将、将虞候。骑军、步军有捧日、天武左右四厢都指挥使,捧日、天武
左右厢各有都指挥使。每军有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
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十将、将虞侯、承局、押官,各以其职隶於殿前司。政
和四年,诏:“殿前都指挥使在节度使之上,副都指挥使在正任承宣使之上,殿
前都虞候在正任防御使之上。”中兴後,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虚不除,则以
主管殿前司一员任其事。其属有辨公事、主管禁卫二员,准备差遣、准备差使、
点检医药饭食各一员,书写机宜文字一员。本司掌诸班直禁旅扈卫之事,捧日、
天武四厢隶焉。训齐其众,振饬其艺,通轮内宿,并宿卫亲兵并听节制。其下有
统制、统领、将佐等分任其事。凡诸军班功赏、转补、行门拍试、换官,阅日排
连以诏於上;诸殿侍差使年满出职,抵应参班,核其名籍;以时教阅,则谨鞍马、
军器、衣甲之出入;军兵有狱讼,则以法鞫治。初,渡江草创,三衙之制未备,
稍稍招集,填置三帅,资浅者,各有主管某司公事之称。又别置御营司,擢王渊
为都统制。其後外州驻,又有御前诸军都统制之名。又并入神武军,以旧统制、
统领改充殿前统制、统领官。
    石林叶氏曰:“殿前司与侍卫司马军、步军为三衙,其实两司。而侍卫司都
指挥使外,又置马、步军都指挥使耳。殿前司亦参马、步军,而总於都指挥使,
故殿前司都指挥使、副都虞候,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副都虞候与马军步军都指挥
使、副使虞候,两司三卫合十二员,分天下兵而领之。此祖宗制兵之大要也。始
唐制有十二卫兵,後又有六军。十二卫兵为南衙,汉之南军也;六军为北衙,汉
之北军也。末年常以大臣一人总之,如崔允判六军十二卫是也。都指挥使本方镇
军校之名,自梁起宣武军,乃以其镇兵因仍旧号,置在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而自将
之。盖於唐六军诸卫之外,别为私兵。至後唐明宗,遂改为侍卫亲军,以康义诚
为马步军都指挥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