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助教等员。天宝九载,又於国子监置广文馆,领学生为进士业者。置博士、助教
各一人,其品秩并与太学同)。置祭酒一人,掌监学之政。皇太子受业,则执经
讲说,皆以儒学优重者为之。天宝九载,置广文馆学生进士。
    国子司业。炀帝大业三年,於国子监初置司业一人。《礼》曰“乐正司业,
父师司成”,因以为名。唐置二人,副贰祭酒通判监事。龙朔二年,改为少司成,
咸亨初复旧。凡祭酒、司业,皆儒重之官,非其人不居。
    丞,隋置三人,唐一人。
    主簿,北齐置。隋一人,唐因之。
    宋国子监判监事二人,以两制或带职朝官充,凡监事皆总之。直讲八人,以
京官、选人充,掌以经术教授诸生。丞一人,以京朝官或选人充,掌钱出纳之
事。主簿一人,以京官或选人充,掌文簿以句考其出纳。监生无定员。元丰正官
名,置祭酒、司业、丞、簿各一人,太学博士十人(旧系直讲),正、录各五人,
武学博士二人,律学博士、正名一人。祭酒掌国子、太学、武学、律学、小学之
政令,司业为之贰,丞参预监事。凡诸生之隶於太学者,立三舍法(见《学校门》)。
崇宁立辟ń,置大司成一人为师儒之首,总辟ń、太学之政令,位诸曹侍郎上,
宣和罢。中兴初,并国子监归礼部。绍兴三年,置国子监;十二年,置祭酒;十
三年,始复建太学。隆兴并省司业,不与祭酒并除。乾道七年,乃并除如故。
    国子博士,班固云,按六朝时往往有博士,掌通古今(又曰:博士,秦官,
汉因之)。汉博士多至数十人,冠两梁(文帝时,博士朝服元端,章甫冠)。武
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成帝之代,《五经》定法稍增,置博士
一人。博士选有三科,高第为尚书,次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补诸侯太傅。
於时孔光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以高第为尚书(叔孙通为博士,初制汉
礼。又贾谊年二十馀,文帝召为博士,年最少。每有诏议下,诸老生未能言,谊
尽为对之,人人各如其意)。後汉博士凡十四人(《易》:施、孟、梁京、邱氏;
《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氏;《礼》:大、小戴;《春
秋》:严、颜,各一博士。华峤《汉后书》曰:“初,欲立《左氏传》博士。范
以为《左氏》浅末,不宜立。陈元闻之,乃诣阙上疏争之,更相辩对,凡十馀
上,帝卒立《左氏》学。”),掌以《五经》教子弟,国有疑事掌丞问对。旧时
从议郎为博士,其通异艺,人平尚书,出部刺史、诸侯、守相,久次转谏议大
夫。中兴高第为侍中,小郡若都尉博。士限年五十(其《督邮版状》曰:“生事
爱敬,丧没如礼。理《易》、《尚书》、《孝经》、《论语》,兼崇载籍,穷微
阐奥,师事某官,经明受谢。见授门徒尚五十人以上。正席谢坐,三郡二人。隐
居乐道,不求闻达。身无金痍痼疾,三十六属,不与妖恶交通。王侯赐赏,行应
四科,经任博士。”下言某官某甲保举。顺帝讳“保”,故称“守”)。安帝以
博士多非其人,诏命三公、将军、中二千石举博士各一人,务得经明行高,卓尔
茂异。是时群僚承风,凡所旌赏,绰有馀裕。後旋复故,遂用陵迟。初,平帝元
始四年,改博士为博士师。後汉兼而存之,并择儒者(桓荣、鲁恭、戴凭等并为
博士)。魏及西晋朝,博士置十九人。武帝咸宁四年,初立国子学,置国子博士
一人,皆取履行精淳、通明典义,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
得召试(元帝时,荀崧上疏曰:“昔咸宁、太康、永嘉之中,侍中、常侍、黄门
通洽古今、行为世表者领国子博士。”)。宋、齐诸博士皆皂朝服,进贤两梁冠,
佩水苍玉。梁国学有博士二人;天监四年,置《五经》博士各一人(魏、晋、宋、
齐并不置《五经》博士,至此始置焉)。旧国子学生限以贵贱,武帝欲招来後进,
五馆生皆引寒门隽才,不限人数。陈因之。後魏、北齐并有之。隋仁寿元年,省
国子博士;大业三年,复置一人。唐增置二人。龙朔二年改为司成宣业,咸亨初
复旧。诸州府亦有经学博士一人。
    助教。晋咸宁四年,初立国子学,置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江左及宋并十
人(宋制,《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仪礼》、《左传》、《公
羊》、《梁》各为一经,《论语》、《孝经》为一经,合十经,助教分掌)。
宋、齐并同。梁国子助教,旧视南台御史,品服与博士同。陈因之。後魏亦有。
北齐置十人。隋置四人唐国子学助教三人,诸府州县各有助教职员(府、州二人,
县一人,学生各有差)。
    太学博士。晋江左增置国子博士十六人,谓之太学博士,品服同国子博士。
梁置太学博士八人。陈因之。後魏亦然。北齐国子寺有太学博士十人。後周置太
学博士下大夫六人。隋初置太学博士五人;仁寿元年,罢国子,唯立太学,置博
士五人;大业三年,减置二人。唐因之。助教,後魏置。北齐亦有之,置二十人。
後周曰太学助教上士。隋又曰太学助教,五人;大业三年,减三人。唐因之。
    广文馆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并以文士为之,唐天宝九载置。
    四门博士。《後魏书》刘芳表:“云太和二十年,立四门博士,於四门置学。
按《礼记》曰‘天子设四学’,郑元注曰‘四郊之虞庠也’。今以其辽远,故置
於四门。请移与太学同处。”从之。北齐二十人。隋五人。唐三人。助教,北齐
国子寺有二十人,隋初则五人,唐因之。直讲四人,唐初置,无员数,长安四年
始定为四员。大成二十人,唐置,取贡举及第人,简聪明者,试书日诵得一千言,
并日试策所习业等十条通七,然後补充,仍散官,禄俸赐会同直官例给。武太后
长安中省,而置直讲,定为四员。
    律学博士,晋置,属廷尉。卫觐奏请律学博士,转相教授。东晋以下因之。
梁曰胄子律博士,属廷尉。陈亦有律博士。後魏、北齐并有之。隋大理寺官属有
律博士八人。唐因之,而置一人,移属国学。助教一人,位从九品上。
    书学博士,唐置三人,又置典学二人。
    算学博士,唐置二人,又置典学二人。
    宋国子监无博士,有直讲八人,熙宁改为太学博士。元丰定制亦无国子博士。
大观元年乃置国子博士四员,国子正、录各二员,与太学官分掌教导。中兴後,
置国子博士二员。太学博士,元丰改直讲为之。绍圣元年令:太学博士、正、录,
令国子监长贰荐举,召试而後除。绍兴十二年,置太学博士三员。国子正、录,
大观初置,掌行学规,纠不如规者罚之。绍兴十三年,诏正、录各置一员。太学
正、录:仁宗朝胡瑗掌太学,其正、录第补诸生。熙宁末兴三舍,始选官为正、
录,如学官之制。正、录各五人,掌行学规,不如规者纠罚之。元三年,罢命
官正、录,以上舍、内舍充,後复置命官学正二员。绍圣悉如元丰旧制。绍兴十
二年,复各置一员。书库官:淳化五年,判国子学李志言:“监中印书,亦主掌
钱物,凡有公文,其所司止以印书钱物所为名,稍为近俗。今乞改为国子监书库
官。”从之。书库监官以京朝官充,掌印经史群书,以备朝廷宣索赐予之用,及
出鬻而收其直以上於官。元丰三年省。中兴後,并国子监入礼部。绍兴十三年乃
复置一员,三十一年罢。龙兴初,诏主库兼书库。乾道七年,复置一员。
    武学,唐开元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
牲、乐如文宣王,仍以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贞元元年,尊太公为武成王,诏
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六十四人图形焉。
    宋庆历三年,诏置武学於武成王庙,以阮逸为教授。八月,罢武学,以议者
言“古名将如诸葛亮、羊祜、杜预等,岂专学孙、吴”故也。熙宁五年,枢密院
言:“古者出师,受成於学,文武弛张,其道一也,乞复置武学。”诏於武成王
庙置学。绍兴十六年,诏修建武学。武博、武谕尝以兵书、弓马、武艺诱诲学者。
元丰官制行,以博士代教授。绍兴二十六年,诏武学博士、学谕各置一员,内博
士於文臣有出身或武举出身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