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无,其患无量。至於支移,徙丰就歉,理则宜然。豪民赃吏故徙歉以就丰,挟
轻货以贱价输官,其利自倍。而下贫之户各免支移,估直既高,更益脚费,视富
户反重,因之逋负,困於追胥。”又非法折变,既以绢折钱,又以钱折麦。以绢
较钱,钱倍於绢;以钱较麦,麦亿於钱。展转增加,民无所诉。”前後奏请,帝
必为之申禁且定法,而有司终不承恻怛之意焉。
宣和元年,臣僚言:“方田以均天下之税,神考良法,陛下推行,今十年,
告成者六路,可谓缓而不迫矣。御史台受诉,乃有二百馀亩方为二十亩者,有二
顷九十六亩方为七十亩者,虔州之瑞金是也。有租税一十三钱而增至二贯二百者,
有租税二十七钱则增至一贯四百五十者,虔之会昌是也。盖方量官惮於跋履,并
不躬亲,而行纟拍,验定土色,一任之胥吏。望诏常平使者密行检察,若
未按举,他时有诉不平,则明加贬黜改正。”诏令诸路提刑司体问。
二年,诏罢诸路方田。又诏:“自今诸司得起请方田。诸路未方田县分已
方量,赋役不以有无论诉,悉如旧额输税。民因方田而逃移归业者,逋欠并放。”
高宗绍兴元年,江西、湖南宣抚大使朱胜非言:“民之病,正税外科敷烦
重。税米一斛有输至五六斛,税钱一缗有输及十八缗者,和籴与正税等,而未尝
支钱。他皆类此。”又言:“输苗请以限前听民从便纳早占米充支用。”从之。
江东帅臣李光言:“广德县秋苗旧纳水阳镇,乡民惮远。乞每一石贴三斗七升充
脚剩,就本军送纳。自是立为年额。”诏蠲其半。
六年,殿中侍御史周秘言:“昨朝廷展放淮南税限,闻州县有收撮课子之例,
夏则撮麦,秋则撮。又有助军米、借牛租,名色十一,往往取至四五分。重敛
如此,乃以爱惜民力欺朝廷,使百姓虚被放免之惠。盖税赋则所取少而有限,收
撮则所取多而无时,今欲信朝廷宽恤之令,宽百姓输纳之力,除已立定课子合官
私中分外,馀宜一切禁止。”权发遣淮南两路张成宪言:“还业之人税额未定,
乞据实种顷亩权纳课子五年。”并从之。
七年,知扬州晁公武言:“朝廷以沿淮荒残,未行租税,民复业与创户者,
虽阡陌相望,惧後来税重,闻之官者十才见一二。昔晚唐民务稼穑则增其租,故
播种少;吴越民垦荒田而不加税,故无旷土。望诏两淮更不增赋,庶民知劝。”
诏可。
二十年,用正言章夏奏,诏州县收纳二税出剩数并附赤历,无得拨归公使库。
二十三年,张守帅江西,奏请蠲积欠预和买、和籴,上欲行之,时秦桧为相,
方损度为月进,且日虞四方财用之不至,怒而不行。是时,两浙州县合纳绵、
纟由、税绢、茶绢、杂钱、白米六色,皆以市价折钱,别科米麦,有一亩地纳
四五斗者。京西根括隐田,增添租米,加重於旧。湖南有土户钱、折纟钱、醋
息钱、麴引钱,名色不一。曹泳为户部侍郎,又责荆南已蠲口赋二十馀万缗甚急。
桧晚年怒不可测,而泳其亲党,凶焰炽然。盖自桧再相,密谕诸路暗增民税七八,
尝建言:国家经费,惟仰二税,乞蠲免,理宜禁绝。虽经界之行,或谓但求括
摘漏税,亦无实惠及民,故民力重困,饥死者众,皆桧之为也。
绍兴三年,户部言:“人户抛弃田产,已诏三年外许人请射,十年内虽已请
射及拨充职田者,并听理认归业,官司占田不还,许越诉。如孤幼儿女及亲属依
例合得财产之人,委守令面问来历,取索契照。如无契照,句勒耆保邻佐照证得
实,即时给付,或伪冒指占者论如律。如州县沮抑,及奉行不虔,隐匿晓示,委
监司按治。”从之。
绍兴二年,工部侍郎李擢言:“平江府东南有逃田,湖浸相连,塍岸久废,
岁失四万三千馀斛。乞招诱流民疏导耕垦,其不可即工者蠲其额。又郡民之陷虏
者,弃田三万六千馀顷,皆掌以旧佃户,诸县已立定租课,许以二年归业。圭田
瘠薄,民以旧籍为病,愿除其不可耕之田,损其已定过多之额。”後皆次第行之
(此经界张本也)。
十二年,左司员外郎李椿年言经界不正十害:一、侵耕失税;二、推割不行;
三、衙门及坊场户虚供抵当;四、乡司走弄税名;五、诡名寄产;六、兵火後税
籍不信,争讼日起;七、倚阁不实;八、州县隐赋多,公私俱困;九、豪猾户自
陈,税籍不实;十、逃田税偏重,人无肯售。经界正则害可转为利。且言:“平
江岁入,昔七十万斛有畸,今按籍虽三十万斛,然实入才二十万斛耳。询之土人,
皆欺隐也。望考按实自平江始,然後施之天下,则经界正而仁政行矣(椿年尝
知宁国县,宣谕使刘大中荐其练习民事,稽考税额,各有条理。五年秋九月召对,
椿年奏:“州县不治,在不得人,若於二税稍加措置,不至大陷,用度自足。”
寻通判洪州,屡迁浙东提举。八年春三月,三省奏:“台州有匿名书,称椿年刻
薄等事,欲率众作过。”上曰:“兵火以来,官物多失陷,既差官检察,若稍留
心,便生诬毁,此必州县吏所为。万一作过,当遣兵剿杀。”後卒无事。至是,
乃建此议)。”上谓宰执曰:“椿年之论,颇有条理。”秦桧曰:“其说简易可
行。”程克俊曰:“比年百姓避役,止缘经界不正,行之乃公私之利。”翌日甲
午,以椿年为两浙运副,专委措置经界。椿年条画来上,请先往平江诸县(朱熹
所谓“先自其家田上量起”者是也),俟其就绪,即往诸州,要在均平,为民除
害,更不增税额。如水乡秋收後妄称废田者,许人告;陂塘塍埂之坏於水者,官
借钱以修之;县令、丞之才短者听易。置图写墟亩,选官按覆,令各户各乡造砧
基簿,仍示民以赏罚,开谕禁防,靡不周尽。吏取财者论如法。
诏:“人户田产多有契书,而今来不上砧基簿者皆没官。”又诏:“州县租
税簿籍,令转运司降样行下,真谨书写。如细小草书,官吏各科罪。其簿限一日
改正,有欺弊者依本法。”并用椿年请也。
初,椿年置经界局於平江府,守臣周葵问之曰:“公今欲均赋邪,或遂增税
也?”椿年曰:“何敢增税。”葵曰:“苟不欲增,胡为言本州七十万斛?”椿
年曰:“当用图经三十万斛为准。”
仓部员外郎王循友言:“国家平昔漕江、淮、荆、浙六路之粟六百二十馀万,
加以和籴,而近岁上供才二百八十馀万,两浙膏腴沃衍,无不耕之土,较之旧额
亦亏五十万石。此盖税籍欺隐,豪强诡挟所致。比漕臣建议正经界,朝廷从之,
望敕诸路漕臣各根检税籍。”
十四年,椿年权户部侍郎,仍旧措置经界。十二月,椿年以母忧罢,两浙运
副王权户部侍郎,措置经界。
十七年,李椿年再权户部侍郎,专一措置经界。自椿年去位,有司稍罢其所
施行者,及是免丧还朝,复言:“两浙经界已毕者四十县,其未行处,若止令人
户结甲,虑形势之家尚有欺隐,乞依旧图画造簿,本所差官覆实。先了而民无争
讼者推赏,弛慢不职者劾奏。”皆从之。椿年又言:“已打量及用砧基簿计四十
县,乞结绝。其馀未打量及不曾用砧基簿,止令结甲县分,欲展期一月,许人户
首实。昨已起新税,依额理纳,俟打量宽剩亩角,即行均减,更不增添税额。仍
令都内人各书诣实状,遇有两争,即对换产税。”并诏可。
十九年,诏:“汀、漳、泉三州据见今耕种田亩收纳二税,未耕种者权行倚
阁。”行经界法於诸路,而剧盗何白旗扰汀、漳诸郡,故有是旨。然汀在深山穷
谷中,兵火之馀,旧籍无有存者,豪民漏税,常赋十失五六,郡邑无以支吾,於
是计口科盐,大为民害。是年冬十一月,经界之事始毕。
初,朝廷以淮东西、京西、湖北四路被边,姑仍其旧,又漳、汀、泉三州未
毕行。明年,诏琼州、万安昌化吉阳军海外土产瘠薄,已免经界,其税额悉如旧。
又泸南帅臣冯揖抗疏论不便,於是泸叙州、长宁军并免,渠果州、广安军既行亦
复罢。自馀诸路州县皆次第有成。二十一年,前权发遣临江军王伯淮代还,言:
“本州倚郭清江县修德乡有税钱四十馀贯、苗米四百馀石,人烟、田产并在筠州
高安县祈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