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师古曰:“文翁学堂在今益州城内。”)
    按:武帝时始为博士、学官置弟子员,前此所谓博士者,虽有弟子,要皆京
师自授其徒,其徒自愿受业,朝廷未尝有举用之法,郡国亦无荐送之例。而蜀地
僻陋,非齐鲁诸儒风声教化之所被,故文翁遣其民就学,必以物遗博士,而使教
之。及武帝既兴学校,则令郡国县官谨察可者,与计偕,诣太常受业如弟子,则
郡县皆有以应诏,而博士弟子始为国家选举之公法也。
    元帝时,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
    平帝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曰学,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
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
    何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
    西汉以郡文学入官:
    梅福、隽不疑、韩延寿、王章、盖宽饶、诸葛丰、郑崇、张禹
    世祖建武六年,李忠为丹阳太守。忠以丹阳越俗,不好学,乃为起学校,习
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之。
    明帝永平十年,幸南阳,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埙篪和之,
以娱嘉宾。
    宋均调辰阳长,为立学校。
    寇恂为汝南太守,修学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举焉。
    卫飒为桂阳太守,下车修庠序之仪。
    任延为武威太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习业受业,复其徭役。章句既
通,悉显拔荣进之。郡遂有儒雅之士。
    秦彭为泰山太守,崇好儒雅,修明庠序。每春、秋飨祀,辄修升降揖逊之仪。
    鲍德为南阳太守,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黉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
    班固《东都赋》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献酬交错,俎豆莘
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鲁丕为赵相,赵王商尝欲避疾,便时稍住学官(学官,学舍也),丕止不听。
曰:“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宴,事不可听。”
诏从丕言。
    魏明帝时,延寿亭侯高柔上疏曰:“汉末陵迟,礼乐崩坏,太祖初兴,愍其
如此,在於拨乱之际,并使州县立教学之官。高祖即位,遂阐其业,兴复辟雍,
州立课试,於是天下之士,复闻庠序之教,亲俎豆之礼焉。”
    晋虞溥,太康时为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具为条制。
於是至者七百馀人,溥乃作诰以奖谕之,曰:“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
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
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然
後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
於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也。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後事
其色,修色积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弟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
其行,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後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
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
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时祭酒求更起屋行礼,溥曰:“君子
行礼,无常处也,故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而行礼於大树之下。况今学庭庠序,高
堂显敞乎!”
    右系鄱阳郡学事迹之见於前史者。溥之言有味可书,《郡志》殊欠登载。
    穆帝永和中,征西将军庾亮在武昌开置学官,起立讲舍,亮家子弟及参佐大
将子弟,悉令入学。四府博学识义,通涉文学经纶者,建儒林祭酒,使班同三署,
厚其供给。皆妙选邦彦,必有其宜者以充此举。近临川、临贺二郡,并求复学
校。若非束之流,礼教所不及,而欲阶缘免役者,不得为生。明为条制,令法
清而人贵。
    梁武帝选学生,遣就会稽€门山,受业於庐江何胤。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
立学。
    後魏献文帝天安初,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後令
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八十
人;中郡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
四十人。郡县学始乎此矣。
    北齐制:诸郡并立学,置博士、助教授经,学生俱被差逼充员,士流及豪富
之家皆不从调。备员既非所好,坟籍固不关怀,又多被州郡官人驱使。纵有游惰,
亦不检察,皆由上非所好之所致也。诸郡俱得察孝廉,其博士、助教及游学之徒
通经者,推择充举。射策十条,通八以上,听九品出身。其尤异者亦蒙抽擢。
    隋仁寿元年,诏废州县学。(详见《太学门》)
    唐制:京都学生八十人,大都督、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
州各五十人,下州四十人,京县五十人,上县四十人,中县、中下县各三十五人,
下县二十人。州县学生,州县长官补,长史主焉。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
送之尚书省。(详见《太学门》)
    武德七年,诏诸州县及乡并令置学,有明一经以上者,有司试册加阶。
    元宗开元二十一年敕:“诸州县学生年二十五以下、八品九品子若庶人并年
二十一已下,通一经已上及未通经,精神聪悟,有文词史学者,每年铨量,举送
所司简试,听入四门学,充俊士。即诸州人省试不第,情愿入学者听。国子监所
管学生,尚书省补;州县学生,州县长官补(州县学生取郭下人充)。诸州县学
生习正业之外,仍兼习吉凶礼,公私有礼事处,令示仪式,馀皆不得辄使。诸百
姓任立私学,其欲寄州县受业者亦听。”
    二十六年正月十九日赦:“古者乡有序,党有塾,将以弘长儒教,诱进学徒。
化人成俗,率由於是。其天下州县,每乡之内,里别各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
教授。”
    正元三年正月,右补阙宇文炫上言,请京畿诸县乡村废寺,并为县学。并上
制书事二十馀件。疏奏不报。
    後唐天成三年,宰臣兼判国子祭酒崔协奏:“请颁下诸道州府,各置官学。
如有乡党备谙、文行可举者,录其事实申监司,方与解送。但一身就业,不得影
庇门户。”
    宋太宗皇帝太平兴国二年,知江州周述言:庐山白鹿洞,学徒常数千百人,
乞赐《九经》肄习。诏国子监给本,仍传送之。
    先时南唐升元中,白鹿洞建学馆,以本道为洞主,掌其教授。
    又赐石鼓书院敕额。
    书院唐元和衡州李宽所建,国初赐额。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应天府民曹诚,即楚邱戚同文旧居,造舍百五十,聚
书数千卷,博延生徒,讲习甚盛。府奏其事,诏赐额曰应天府书院,命奉礼郎戚
舜宾主之,仍令本府幕职官提举,以诚为府助教。
    八年,赐潭州岳麓书院额。始,开宝中郡守朱洞,首度基创宇,以待四方学
者。李允则来为州,请於朝,乞以书藏。方是时,山长周式以行义著,八年,召
见便殿,拜国子学主簿,使归教授。诏赐书院名,增赐中秘书。
    右宋兴之初,天下四书院建置之本末如此。此外则又有西京嵩阳书院,赐额
於至道二年;江宁府茅山书院,赐田於天圣二年。嵩阳、茅山後来无闻,独四书
院之名著。是时未有州县之学,先有乡党之学。盖州县之学,有司奉诏旨所建也,
故或作或辍,不免具文;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者所建也,故前规後随,
皆务兴起。後来所至,书院尤多,而其田土之锡,教养之规,往往过於州县学,
盖皆欲仿四书院云。
    仁宗即位之初,赐兖州学田。已而又命藩辅皆得立学。其後诸旁郡多愿立学
者,诏悉可之,稍增赐之田如兖州。由是学校之设遍天下(皇四年,诏自今须
藩镇乃得立学,他州勿听)。庆历四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建议精贡举,请兴学
校,本行实。乃诏州县立学,本道使者选属部为教授,不足则取於乡里宿学之有
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赋,旧尝充者,百日而止(见《举士门》)
    安定先生胡瑗,自庆历中教学於苏、湖二十馀年,束弟子前後以数千计。
是时方尚辞赋,独湖学以经义及时务。学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