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西学。在中央曰太学,天子之所自学也。’《礼记·保傅篇》曰:‘帝入东学,
上亲而贵仁;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入北学,上贵而尊爵;
入太学,承师而问道。’与《易传》同。魏文侯《孝经传》曰:‘太学者,中学
明堂之位也。’《礼记·古大明堂之礼》曰:‘膳夫是相礼,日中出南围,见九
侯门子。日侧出西围,视五国之事。日ウ出北围,视帝节犹。’《尔雅》曰:
‘宫中之门谓之闱。’王居明堂之礼,又别阴阳门,东、南称门,西、北称闱,
故《周官》有门闱之学,师氏教以三德,守王门,保氏教以六艺,守王闱。然则
师氏居东门、南门,保氏居西门、北门也,知掌教国子。与《易传》、《保傅》
王居明堂之礼参相发明,为四学焉。《文王世子篇》曰:‘凡大合乐,则遂养老。
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师先圣焉。始之养也,东序,释奠於先
老,遂设三老位焉。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皆於东序。凡祭与养老、乞言、
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於东序。’又曰:‘大司成论说在东序。’然则诏学皆
在东序。东序,东之堂也,学者诏焉,故称太学。仲夏之月,令祀百辟卿士之有
德於民者。《礼记·太学志》曰:‘礼,士大夫学於圣人、善人,祭於明堂,其
无位者祭於太学。’《礼记·昭穆篇》曰:‘祀先贤於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
即所以显行国礼之处也。太学,明堂之东序也,皆在明堂辟ń之内。《月令记》
曰:‘明堂者,所以明天气,统万物。’明堂上通於天,象日辰,故下十二宫象
日辰也。水环四周,言王者动作法天地,德广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辟雍。
《王制》曰:‘天子出征,执有罪,反,舍奠於学,以讯馘告。’《乐记》曰:
‘武王伐殷,为俘馘於京太室。’《诗·鲁颂》云:‘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京,镐京也。太室,辟ń之中明堂太室也。与诸侯泮宫俱献馘焉,即《王制》所
谓‘以讯馘告’者也。《礼记》曰:‘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孝经》
曰:‘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
南自北,无思不服。”言行孝者则曰明堂,行悌者则曰太学,故《孝经》合以为
一义,而称镐京之诗以明之。凡此皆明堂、太室、辟ń、太学事通合之义也。其
制度数各有所法。堂方百四十四尺,坤之策也。屋圆,屋径二百一十六尺,乾之
策也。太庙明堂方三十六丈,通天屋径九丈,阴阳九六之变也。圆盖方载,六九
之道也。八闼以象八卦,九室以象九州,十二宫以应辰。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
四户八牖乘九室之数也。户皆外设而不闭,示天下不藏也。通天屋高八十一尺,
黄锺九九之实也。二十八柱列於四方,亦七宿之象也。堂高三丈,亦应三统。四
乡五色者,象其行。外广二十四丈,应一岁二十四气。四周以水,象四海。王者
之大礼也。”
    按:如蔡邕之说,则古者明堂、辟ń、太学、太庙合为一所,以朝、以祭、
以教、以飨、以射,皆於其地。东汉时辟ń以为天子养老、大射行礼之所,太学
以为博士弟子授业之所,析为二处,与古异。要之太学与辟ń固不可析为二处,
养老、大射其与传道授业亦岂二事哉。
    班固《辟ń诗》:“乃流辟雍,辟ń汤汤。圣皇莅止,造舟为梁。皤皤国老,
乃父乃兄。抑抑威仪,孝友光明。”
    致堂胡氏曰:“明帝幸辟雍,遣使者安车迎三老、五更於太学。详此礼,则
知东京太学与辟ń相去亦非近地。盖汉世辟ń不为养士之所,显宗以迎老更而至
焉。非此时也,则黉宇之设遂虚之邪?商、周在先代之学,故《记》言养国老於
某庠养、庶老於某序。且食三老、五更於太学矣,不应以为未足,又建辟ń也。”
    永平九年,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四姓为外戚樊氏、郭氏、
阴氏、马氏诸子弟,以非列侯,故曰小侯)。
    安帝元初六年,邓太后召和帝弟济北、河王子男女年五岁以上四十馀人,
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馀人,并为开邸第,教学经书,躬自监试。尚幼者使置师保,
朝夕入宫,抚循诏导,恩爱甚渥。
    肃宗建初中,大会诸儒於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帝亲临称制,如石
渠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又诏高堂生受《古文尚书》、《毛诗》、
《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所以网
罗逸轶,博存众家。
    和帝永元十二年,赐博士弟子员在太学者布,人三疋。
    司徒徐防上疏,以为“汉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劝勉。伏见太学试
博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修家法。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
十难以试之。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者,皆
正以为非。”上从之。
    和帝亦数幸东观,览阅书林。及邓后称制,学者颇懈。时樊准、徐防并陈敦
学之宜,又言儒职多非其人,於是制诏公卿妙简其选,三署郎能通经术者,皆得
察举。
    顺帝永建六年,缮太学,更开拓房室。
    将作大匠翟言:“孝文皇帝始置一经博士,武帝大合天下之书,而孝宣论
《六经》於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光武初兴,愍其荒废,起太学博士舍、
内外讲堂,诸生横巷,为海内所集。明帝时辟ń始成,欲毁太学,太尉赵熹以为
太学、辟ń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颓废,至於园采刍牧之处。宜更修缮,
诱进後学。”帝从之。学者为立碑铭於学。
    阳嘉元年,以太学新成,试明经下第者补弟子,增甲乙科员各十人。除郡国
耆儒九十人补郎、舍人。左雄又奏召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
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
於是负书来学,€集京师。
    前汉成帝末,岁课甲科四十人、乙科二十人,今各增十人,则甲科五十人,
乙科三十人,并丙科二十人为一百人。
    自安帝览政,薄於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颓敝。顺帝感
翟之言,更修黉舍,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
    质帝本初元年,令郡国学明经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诣太学。自大将军至六
百石,皆遣子受业。岁满课试,以高第五人补郎中,次五人太子舍人。又千石、
六百石、四府掾属、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其高第者上名
牒,以次赏进。
    梁太后诏:令大将军以下,悉遣子入学,每岁辄於乡射月一飨会之,以此为
常(《汉官仪》曰:春三月、秋九月习乡射礼,礼生皆使太学学生)。自是游学
增盛,至三万馀生。然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
    桓帝延熹五年,太学西门自坏。襄楷上疏曰:“太学,天子教化之宫,其门
无故自坏者,言文德将丧,教化废也。”
    时甘陵有南北部党人之讥,汝南、南阳又有“画诺”、“坐啸”之谣。因此
流言转入太学,诸生三万馀人,郭林宗、贾伟节为之冠,并与李膺、陈蕃、王畅
更相褒重。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
又渤海公族进阶(公族,姓也,名进阶)、扶风魏齐卿,并危言深论,不隐豪强。
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牢修乃上书,诬告膺等养太学游士,交
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天子震怒,下郡国捕
党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收执膺等。辞所连及,陈之徒二百馀人,书名三
府,禁锢终身。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徒,遂共相标榜,指天下
名士,为之称号。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曰“八顾”,曰“八及”,曰
“八厨”,犹古之“八元”、“八恺”也。
    东坡苏氏《南安军之学记》曰:“学莫盛於东汉,士数万人,嘘枯吹生,自
三公九卿皆折节下之,三府辟召常出其口,其取士议政可谓近古。然卒为党锢之
祸,何也?曰:此王政也。王者不作,士自以其私意行之於下,其祸败固宜。”
    建和初,诏:“诸学生言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