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其国强,民寡则其国弱,盖当时国之与立者民也。光、岳既分,风气日漓,民
生其,才益乏而智益劣。士拘於文墨,而授之介胄则惭;农安於犁锄,而问之
刀笔则废。以至九流、百工、释老之徒,食土之毛者,曰以繁夥,其肩摩袂接,
三孱不足以满隅者,总总也,於是民之多寡,不足为国之盛衰。官既无藉於民之
材,而徒欲多为之法,以征其身,户调、口赋,日增月益,上之人厌弃贱薄,不
倚民为重,而民益穷苦憔悴,只以身为累矣。作《户口考》第三,叙历代户口之
数与其赋役,而以奴婢、占役附焉。凡二卷。
    役民者官也,役於官者民也。郡有守,县有令,乡有长,里有正,其位不同,
而皆役民者也。在军旅则执干戈,兴土木则亲畚锸,调征行则负羁绁,以至追胥、
力作之任,其事不同,而皆役於官者也。役民者逸,役於官者劳,其理则然。然
则乡长、里正非役也,後世乃虐用其民,为乡长、里正者,不胜诛求之苛,各萌
避免之意,而始命之曰户役矣。唐、宋而後,下之任户役者,其费日重;上之议
户役者,其制日详。於是曰差,曰雇,曰义,纷纭杂袭,而法出奸生,莫能禁止。
噫!成周之里宰、党长,皆有禄秩之命官;两汉之三老、啬夫,皆有誉望之名士,
盖後世之任户役者也,曷尝凌暴之至此极乎!作《职役考》第四,叙历代役法之
详,而以复除附焉。凡二卷。
    征榷之途有二:一曰山泽,茶、盐、坑冶是也;二曰关市,酒酤、征商是也。
羞言利者,则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而欲与民庶争货殖之利,非王者之事也。
善言利者,则曰山海天地之藏,而豪强擅之,关市货物之聚,而商贾擅之,取之
於豪强、商贾,以助国家之经费,而毋专仰给於百姓之赋税,是崇本抑末之意,
乃经国之远图也。自是说立,而後之加详於征榷者,莫不以藉口,征之不已,则
并其利源夺之,官自煮盐、酤酒、采茶、铸铁,以至市易之属。利源日广,利额
日重,官既不能自办,而豪强商贾之徒又不可复擅,然既以立为课额,则有司者
不任其亏减,於是又为均派之法。或计口而课盐钱,或望户而榷酒酤,或於民之
有田者计其顷亩,令於赋税之时带纳,以求及额,而征榷遍於天下矣。盖昔之榷
利,曰取之豪强、商贾之徒,以优农民,及其久也,则农民不获豪强、商贾之利,
而代受豪强、商贾之榷。有识者知其苛横,而国计所需,不可止也。作《征榷考》
第五,首叙历代征商之法,盐铁始於齐,则次之;榷酤始於汉,榷茶始於唐,则
又次之;杂征敛者,若津渡、架之属,以至汉之告缗,唐之率贷,宋之经、总
制钱,皆衰世一切之法也,又次之。凡六卷。
    市者,商贾之事也。古之帝王,其物货取之任土所贡而有馀,未有国家而市
物者也。而市之说则於《周官》之泉府,後世因之,曰均输,曰市易,曰和买,
皆以泉府藉口者也。籴者,民庶之事。古之帝王,其米粟取之什一所赋而有馀,
未有国家而籴粟者也。而籴之说则於齐桓公、魏文侯之平籴,後世因之,曰常
平,曰义仓,曰和籴,皆以平籴藉口者也。然泉府与平籴之立法也,皆所以便民。
方其滞於民用也,则官买之、籴之;及其於民用也,则官卖之、粜之。盖懋迁
有无,曲为贫民之地,初未尝有一毫征利富国之意。然沿袭既久,古意浸失。其
市物也,亦诿曰榷蓄贾居货待价之谋;及其久也,则官自效商贾之为,而指为富
国之术矣。其籴粟也,亦诿曰救贫民贱钱荒之弊;及其久也,则官未尝有及民
之惠,而徒利积粟之入矣。至其极弊,则名曰和买、和籴,而强配数目,不给价
直,鞭笞取足,视同常赋。盖古人恤民之事,後世反藉以厉民,不可不究其颠末
也。作《市籴考》第六。凡二卷。
    《禹贡》,八州皆有贡物,而冀州独无之;甸服有米粟之输,而馀四服俱无
之。说者以为王畿之外,八州俱以田赋所当供者市易所贡之物,故不输粟,然则
土贡即租税也。汉唐以来,任土所贡,无代无之,著之令甲,犹曰当其租入。然
叔季之世,务为苛横,往往租自租而贡自贡矣。至於珍禽、奇兽、袤服、异味,
或荒淫之君降旨取索,或奸谄之臣希意创贡,往往有出於经常之外者。甚至留
官赋,阴增民输,而命之曰“羡馀”,以供贡奉,上下相蒙,苟悦其名,而於百
姓则重困矣。作《土贡考》第七。凡一卷。
    贾山《至言》曰:“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君
有馀财,民有馀力,而颂声作。秦皇帝以千八百国之民自养,力罢不能胜其役,
财尽而不能胜其求。一君之身耳,所自养者驰骋弋猎之娱,天下弗能供也。”然
则国之废兴非财也,财少而国延,财多而国促,其效可睹矣。然自《周官·六典》
有太府,又有王府、内府,且有“惟王不会”之说,後之为国者因之。两汉财赋
曰大农者,国家之帑藏也,曰少府、曰水衡者,人主之私蓄也。唐既有转运、度
支,而复有琼林、大盈;宋既有户部、三司,而复有封桩、内藏。於是天下之财,
其归於上者,复有公私。恭俭贤主,常捐内帑以济军国之用,故民裕而其祚昌;
淫侈僻王,至糜外府以供耳目之娱,故财匮而其民怨。此又历代制国用者龟鉴也。
作《国用考》第八,叙历代财计首末,而以漕运、赈恤、蠲贷附焉。凡五卷。
    古之用人,德行为首,才能次之。虞朝载采,亦有九德,周家宾兴,考其德
行,於才不屑屑也。两汉以来,刺史、守、相得以专辟召之权;魏晋而後,九品
中正得以司人物之柄。皆考之以里之毁誉,而试之以曹掾之职业,然後俾之入
备王官,以阶清显。盖其为法,虽有愧於古人德行之举,而犹可以得才能之士也。
至於隋而州郡僚属皆命於铨曹,绅发轫悉由於科目。自以铨曹署官,而所按者
资格而已,於是勘籍小吏,得以司升沈之权;自以科目取士,而所试者词章而已,
於是操觚末技,得以阶荣进之路。夫其始进也,试之以操觚末技,而专主於词章;
其既仕也,付之於勘籍小吏,而专校其资格,於是选贤与能之意,无复存者矣。
然此二法者,历数百年而不可以复更,一或更之则荡无法度,而侥滥者愈不可澄
汰,亦独何哉?又古人之取士,盖将以官之。三代之时,法制虽简,而考核本明,
毁誉既公,而贤愚自判。往往当时士之被举者,未有不入官,初非有二途也。降
及後世,巧伪日甚,而法令亦滋多,遂以科目为取士之途,铨选为举官之途,二
者各自为防闲检尼之法。至唐则以试士属之礼部,试吏属之吏部,於是科目之
法、铨选之法,日新月异,不相为谋。盖有举於礼部而不得官者,不举於礼部而
得官者,而士之所以进身之涂辙亦复不一,不可比而同之也,於是立举士、举官
两门以该之。作《选举考》第九。凡十二卷。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所谓学校,至不一也。然惟
国学有司乐、司成,专主教事,而州、闾、乡、党之学,则未闻有司职教之任者。
及考《周礼·地官》: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孟月属民而读法,祭祀则以礼
属民;州长掌其州之教治政令,考其德行道艺,纠其过恶而劝戒之。然後知党正
即一党之师也,州长即一州之师也,以至下之为比长、闾胥,上之为乡、遂大夫,
莫不皆然。盖古之为吏者,其德行道艺,俱足以为人之师表,故发政施令,无非
教也。以至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盖役之则为民,教之则
为士,官之则为吏,钧是人也。秦汉以来,儒与吏始异趋,政与教始殊途。於是
曰郡守,曰县令,则吏所以治其民;曰博士官,曰文学掾,则师所以教其弟子。
二者漠然不相为谋,所用非所教,所教非所用。士方其从学也,曰习读;及进而
登仕版,则弃其诗书礼乐之旧习,而从事乎簿书期会之新规。古人有言曰:“吾
闻学而後入政,未闻以政学者。”後之为吏者,皆以政学者也。自其以政学,则
儒者之学术皆筌蹄也,国家之学宫皆刍狗也,民何由而见先王之治哉?又况荣途
捷径,旁午杂出,盖未尝由学而升者滔滔也。於是所谓学者,姑视为粉饰太平之
一事,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