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任三少、使相共八人,曾任三少、使相七人,曾任执政官六人,大中大夫以上
二人;武臣使相已上八人,节度使六人,承宣使五人,观察使四人;文臣中大夫、
武臣防御使己下,并不得推遗表恩。先是,绍兴初,中书舍人赵思诚尝上任子限
员之议,诏从官讨论申省,淳熙九年八月庚子,始用廷臣集议行之。既而从官有
身前已奏六人,而身後推恩为吏部所格者,开禧未,议者有请,乃诏致仕、遗表
恩泽在限员之外,若非泛恩泽,则概不许云(谓监司、帅臣遇有恩,及泛使出疆
之类)。铨试者,旧有之,凡任子若同进士出身之人皆赴,建炎兵火後权停,绍
兴三年始复旧。无出身人许习经义、诗赋、时议或《刑统》义、断案。十三年九
月,诏兼试二场,惟有出身人试律如故。其任子之在蜀者,旧法令益、梓两路漕
司轮年分春秋铨试;乾道二年,从知蜀州杨民望之请,委制置司主之。後有降敕
差监试、考试官,惟蜀士同出身之在东南者,则免铨试。故事,春秋再试,十人
而取七。乾道二年後,上春试,二人而取一;绍熙末,议者病其寡学,乃请三人
而取一;後三年,谢用光为吏部侍郎,上言今世禄之家己留意学问,请复旧制,
诏许焉。今蜀中铨试甚宽,凡假手者率费七百缗,又势要子孙鲜不与选。或谓宜
悉赴吏部,然吏部亦不免此,要当如祖宗时先试而後命可也。旧铨试未合格者许
堂除,淳熙中,孝宗始严其令。八年八月,赵卫公帅泸,奏其子昱书写机宜文字。
既受敕矣,木待问蕴之在西掖,缘他事以未铨试为言,遂寝其命。绍熙元年八月,
计司业衡又奏,乞中选人就吏部长贰厅前帘试,试中然後许参选(小经义一首,
或小赋或省题诗一首)。明年四月,吏部条具如所奏,内同进士出身并恩科人更
不帘试,仍下四川制置司一体施行。从之。黄子由时为考功郎官,建言今已增试
律义,自不须更帘试。大臣进呈,光宗曰:“帘试以革代笔之弊,正当加严,岂
可废也!”三年八月,谢子肃侍郎又言:“铨试不中,四十以上注残零阙人,乞
令郎官就长贰厅写律一条,俾之解释,如或不通,未得参注。”从之。始任子降
等补文学者,与恩科人皆免铨试。考宗以为非是,亦命试焉。惟宗室子铨试,则
终场无杂犯者皆出官,盖朝廷优天属之意(广东、西漕司旧亦有铨试,乾道八年
罢之)。
    乾道元年,吏部尚书叶上言:“选人差注格法、堂除赏典,并在中铨人之
上。比年以来,调官者急於请谒,而堂除不胜其多;在官者巧於经营,而赏典不
胜其滥。至於铨试,号为公选,旧来一岁二试,十取其七,今乃从而损之,岁止
一试,十取其五。夫其严且难如此,而注授之际,乃为多且滥者所升压,非所以
为平也。”上从其议,命更法焉。
    淳熙十二年,臣僚言:“比年铨试,有以国戚而与宫观,有以勋阀而与差遣,
问尝中铨乎,曰未也。臣闻古之行法,必自贵近始。舍贵近而行於疏远,则天下
不服;法行而天下不服,则法废矣。请明诏执事,自今一时除授未察其中否者,
令吏部条具来上,未中者许给舍缴驳,台谏弹罢,虽宫观、岳祠带贴职者亦在所
不与。盖贴职者,天子之优恩,非可假此以免试也;岳祠、宫观,临民之渐也。
不中铨试,不以贴职而出官,不以岳祠、宫观而临民,则幸塞矣。”从之。

    ●卷三十五·选举考八
    ○童科(小学附)
    汉兴,萧何草律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
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
    後汉左雄奏召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禄。及
汝南谢廉、河南赵建章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童子郎(汉法:孝廉试经者
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黄琬以公孙为童子郎。臧洪年十五,以父功拜
童子郎,知名太学。任延年十二,为诸生,显名太学中,号为:“任圣童”。张
堪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杜安年十三,入太学,号
“奇童”。黄香年十二,博学经典,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司马
朗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
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
者异之。
    唐有童子科,凡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诵文十通者
予官,通七者与出身。
    广德二年,停童子岁贡。大历三年,又复之,仍每岁令本贯申送礼部,同明
经举人之例考试讫,奏闻。十年,再停之。
    开成三年,敕:“诸道应荐万言及童子,朝廷设科取士,门目至多,有官者
合诣吏曹,未试者即归礼部,文词学艺,各尽其长。此外更有招延,则为冗长。
起今以後,不得更有闻荐,俾由正路,冀绝幸门。”(虽有是命,而以童子为荐
者,比比有之)
    後唐庄宗同光三年,礼部贡院奏:“今後童子委本州府依诸色举人例考试经
解选省,任称乡贡童子,长吏不能表荐。若无本处解送,本司不在考试之限。”
    天成三年,敕:“近年诸道解童子,皆越常规,或年齿渐高,或神情非俊,
或道字颇多讹舛,或念书不合格文,积成乖敝。此後应州府不考艺能,滥发文解,
其逐处判官责罚。仍下贡院将解到童子精加考较,须是年颜不高,念书合格,道
字分明,即放及第。”
    长兴元年,敕:“童子准往例委诸道表荐,不得解送,每年所放不得过十人,
仍所念书并须是正经,不得以诸子书虚成卷数。及第後,十一选集,初任未得授
亲民官。”
    周太祖广顺三年,户部侍郎、权知贡举赵上交奏:“童子元念书二十四道,
今欲添念书通前五十道,念及三十道者放及第。”从之。
    宋真宗景德二年,抚州进士晏殊年十四,大名府进士姜盖年十二,并长吏以
闻。至是,亦召试,殊诗赋各一篇,盖诗六章,赐殊进士出身,盖同学究出身。
後旨复召殊试诗、赋、论,嘉其敏赡,擢授秘书省正字。
    王氏《挥麈录》曰:“《真宗实录》,召试神童蔡伯亻希,授官之後,寂无
所传。明清因於故书中得其奏状一纸云:‘伏念臣先於大中祥符八年,真宗皇帝
遣内臣毛昌达宣召赐对,试诵真宗皇帝御制歌诗,即日蒙恩释褐,授守秘书省正
字。臣遭遇之年,方始三岁,及赐臣御诗云:七闽山水多才俊,三岁奇童出盛时。
续蒙宣赴东宫侍仁宗皇帝读书,朝夕亲近,颇历岁年。其後臣年一十七岁,以家
贫陈乞差遣,仁宗皇帝圣念矜怜,特依所乞,仍有旨馀人不得援例。自兹累历任
使,今来本任,至来年二月当满。重念臣生事萧条,累族重大,又无得力儿男可
以供侍,一日舍禄,无以为生。幸遇皇帝陛下至仁至治,无一物失所,其於老者
惠恤尤深。臣以祥符八年三岁,甲子庚申,即未至衰老,欲望圣慈特赐许臣再任
管句江州太平观一任,觊仍廪稍,得养单贫。’盖元丰初,计其年尚未七十,司
农少卿,今之朝议大夫也,碌碌无所闻,岂非聪明不及於前时邪?”
    朱兴仲《续归田录》云:“伯亻希字景蕃,与晏元献俱五六岁以神童侍仁宗
於东宫,元献自幼梗介,蔡最柔媚,每太子过门阑高者,蔡伏地令太子履其背而
登。既践祚,元献被知遇,至宰相;蔡竟不大用,以旧恩常领郡,颇不循法令,
或被劾取旨,上识其姓名,必曰:‘藩邸旧臣,且令转官。’凡更四朝,元符初
致仕,己八十岁矣。监司荐之,乞落致仕与宫祠,其辞略云:‘蔡伯亻希年八十
岁,食禄七十五年。’余谓人生名位固可得,罕得绵长如此者。”
    按:史言晏殊以景德二年召试,年十四。仁宗以大中祥符三年生,则仁宗有
生之年,殊年已十九。今谓殊与蔡伯亻希俱以五六岁为神童,侍仁宗於东宫,误
矣。
    仁宗即位,以童子赐出身者凡十人。宝元元年,以为无补而罢之。
    神宗元丰时,置在京小学,有“就傅”、“初筮”两斋。
    徽宗政和四年,小学生近千人,尚有继至者,分十斋处之。增教谕俸,不许
受У。自八岁至十二岁,率以诵经书字多少差次补内舍、上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