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谏议大夫殷侑言:“《三史》为书,劝善惩恶,亚於《六经》。比来史学多
废,至有身处班列,而朝廷旧章莫能知者。”於是立史科及《三传》科。
文宗太和八年,宰相王涯以为礼部取士乃先以榜示中书,非至公之道。自今
一委有司,以所试杂文、乡贯、三代名讳送中书门下。
唐众科之目,进士为尤贵,而得人亦最为盛,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缙绅虽
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
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先是,进士试诗赋及时务
策五道,明经策三道。建中二年,中书舍人赵赞权知贡举,乃以箴、论、表、赞
代诗赋,而皆试策三道。太和八年,礼部复罢进士议论而试诗赋。文宗从内出题
以试进士,谓侍臣曰:“吾患文格浮薄,昨自出题,所试差胜。”乃诏礼部岁取
登第者三十人,苟无其人,不必充其数。时文宗好学嗜古,郑单以经术位宰相,
深嫉进士浮薄,屡请罢之。帝曰:“敦厚、浮薄,色色有之。进士科取人二百年
矣,不可遽废。”因得不罢。
容斋洪氏《随笔》曰:“唐以赋取士,而韵数多寡、平仄次叙,元无定格。
故有三韵者,《花萼楼赋》以题为韵是也;有四韵者,《荚赋》以‘呈瑞圣朝’,
《舞马赋》以‘奏之天庭’,《丹甑赋》以‘国有丰年’,《泰阶六符赋》以
‘元亨利贞’,为韵是也;有五韵者,《金茎赋》以‘日华川上动’为韵是也;
有六韵者,《水止魍魉》《人镜》、《三统指归》、《信及豚鱼》、《洪钟待撞》、
《君子听音》、《东郊朝日》、《蜡日新天》、《宗乐德》、《训胄子》诸篇是
也;有七韵者,《日再中》、《射已之鹄》、《观紫极舞》、《五声听政》诸篇
是也;八韵有二平六仄者,《六瑞赋》以‘俭故能广,被褐怀玉’《日五色赋》
以‘日丽九华、圣符土德’,《径寸珠赋》以‘泽浸四荒,非宝远物’为韵是也;
有三平五仄者,《宣耀门观试举人》以‘君圣臣肃,谨择多士’,《悬法象魏》
以‘正月之吉、悬法象魏’,《元酒》以‘荐天明德,有古遗味’,《五色土》
以‘王子毕封,依以建社’,《通天台》以‘洪台独出,浮景在下’,《幽兰》
以‘远芳袭人,悠久不绝’,《日月合璧》以‘两耀相合,候之不差’,《金
尼》以‘直而能一,斯可制动’为韵是也;有五平三仄者,《金用砺》以‘商
高宗命傅说之官’为韵是也;有六平二仄者,《旗赋》以‘风卷€舒,军容清肃’
为韵是也。自太和以後,始以八韵为常。唐庄宗时,常覆试进士,翰林学士承旨
卢质以《后从谏则圣》为赋题,以‘尧舜禹汤,倾心求过’为韵。旧例,赋韵四
平四仄,质出韵乃五平三仄,大为识者所诮,岂非是时已有定格乎?国朝太平兴
国三年九月,始诏自今广文馆及诸州府礼部试进士赋,并以平仄次用韵。其後又
有不依次者,至今循之。”
九年,中书门下奏:“面奉进止,令条流进士数,及减下诸色入仕人等。进
士,准太和四年格,及第每年不过二十五人,今请加至四十人;明经,准太和八
年敕减下人数外,及第不得过一百一十人,今请再减下十人。”
武宗会昌五年,举格节文:“公卿百家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外州府举
士人等,修明经、进士业者,并隶名所在监及官学,仍精加考试。所送人数:其
国子监明经,旧格每年送三百五十人,今请送二百人,进士依旧格送三十人,其
隶名明经亦请送二百人;其宗正寺进士送二十人;其东监、同、华、河中所送进
士不得过三十人,明经不得过五十人;其凤翔、山南西道东道、荆南、鄂岳、湖
南、郑滑、浙西、浙东、坊、宣商、泾、江南、江西、淮南、西川、东川、
陕虢等道所送进士不得过一十五人,明经不得过二十人;其河东、陈许汴、徐泗、
易定、齐德、魏博、泽潞、幽孟、灵夏、淄青、郓曹、兖海、镇冀、麟胜等道所
送进士不得过一十人,明经不得过十五人;金汝、盐丰、福建、黔府、桂府、岭
南、安南、邕容等道所送进士不得过七人,明经不得过十人。其诸支郡所送人数,
请申观察使为解都送,不得诸州各自申解。诸州府所试进士杂文,据元格并合封
送省。准开成三年五月三日敕落下者,今缘自不送所试以来,举人公然拔解;今
诸州府所试,各须封送省司检勘,如病败不近词理,州府妄给解者,试官停见任
用阙。”
时宰相李德裕尤恶进士。初,举人既及第,缀行通名,诣主司第谢。其制:
序立西阶下,北上东向;主人席东阶下,西向;诸生拜,主司答拜,乃叙齿、谢
恩,遂升阶,与公卿观者皆坐,酒数行,乃赴期集。又有曲江会、题名席。至是,
德裕奏:“国家设科取士,而附党背公,自为门生。自今一见有司而止,其期集、
参谒、曲江、题名皆罢。”德裕尝论公卿子弟於科举,武宗曰:“向闻杨虞卿
兄弟朋比贵势,妨平进之路。昨黜杨知至、郑朴等,抑其大甚耳。有司不识朕意,
不放子弟即过矣,但取实艺可也。”德裕曰:“郑肃、封敖子弟皆有材,不敢应
举。臣无名第,不当非进士,然臣祖天宝末以仕进无他岐,勉︹随计,一举登第。
自後家不置《文选》,盖恶其不根艺实。然朝廷显官,须公卿子弟为之,何者?
少习其业,目熟朝廷事,台阁之仪,不教而自成。寒士纵有出人之才,固不能闲
习也,则子弟未易可轻。”德裕之论,偏异盖如此。然进士科当唐之晚节,尤为
浮薄,世所共患也。
宣宗大中元年,礼部侍郎魏扶放及第二十三人,续奏:“堪放及第三人封彦
卿、崔彖、郑延休等,皆以文艺为众所知,其父皆在重任,不敢选取,其所试
诗赋并封进。”奉进止:“令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知制诰韦琮等考。”尽合程
度,其月二十三日奉进止:“并付所司放及第。有司考试,只合在公,如涉徇私,
自有刑典。从今以後,但依常例取舍,不得别有奏闻。”
懿宗咸通四年,进士皮日休上疏,请以《孟子》为学科,曰:“臣闻圣人之
道不过乎经,经之降者不过乎史,史之降者不过乎子,子不异乎道者《孟子》也。
今国家有业庄、列之书者,亦登於科,其诱善也则深,而悬科也未正。伏望命有
司去庄、列之书,以《孟子》为主,有能精通其义者,其科选视明经同。”不报。
昭宗天复元年赦文,令中书门下选择新及第进士中有人在名场,才沾科级,
年齿已高者,不拘常例,各授一官。於是礼部侍郎杜德祥奏:拣到新及第进士陈
光问年六十九,曹松年五十四,王希禹年七十三,刘象年七十,柯崇年六十四,
郑希颜年五十九。诏光问、松、希禹可秘书省正字,象、崇、希颜可太子校书。
洪氏《容斋随笔》曰:“昭宗当斯时乱离极矣,尚能眷眷於寒儒,甚可书也。
《摭言》云:上新平内难,闻放进士,甚喜,特授官,制词曰:‘念尔登科之际,
当予反正之年,宜降异恩,各膺宠命。’时谓此举为五老榜。”
《唐登科记》总目:
高祖武德元年上书拜官一人
二年、三年、四年,不贡举。
五年,秀才一人,进士四人。
六年,进士四人。
七年,秀才二人,进士六人。
八年,秀才一人,进士五人。
九年,秀才二人,进士七人。
太宗贞观元年,秀才二人,进士四人。
二年,米贵不举贡。
三年,秀才二人,进士五人。
四年,秀才一人,进士九人。
五年,秀才一人,进士十五人。
六年,秀才一人,进士十二人。
七年,秀才二人,进士十三人。
八年,秀才一人,进士九人。
九年,进士六人。
十年,进士十一人。
十一年,秀才一人,进士八人。
十二年,秀才一人,进士十一人。
十三年,秀才二人,进士十七人。
十四年,秀才一人,进士五人。
十五年,秀才一人,进士十四人。
十六年,不贡举。
十七年,进士十五人。
十八年,秀才一人,进士二十四人。
十九年,秀才三人,上书拜官一人。
二十年,秀才一人,进士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