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统陵夷,藩方擅财赋以自私,而朝廷不知。人主又多好殖私财,节镇刺史往往
取经常之赋,以供内府之所进奉,上之人因而利之,遂不复能究其岁入之数,而
苟为是姑息之举,则其意出於私也。宋之法立於承平之时,盖拊民以仁,驭吏以
礼,而人主未尝有耽欲黩货之事,虽内藏之蓄积,常捐以助版曹,则州郡之财赋
固己其不必尽归之京师。又使为监司、郡守者,厨传支吾,官给其费,则不取之
於民,而因以行宽裕之政,则其意出於公也。然此法沿袭既久,得失相半。其得
者则如前所云;而其失者,盖自中兴以来,朝廷之经费日夥,则不免於上供之外,
别立名色,以取之州郡,如经总制、月桩钱之类是也。州郡之事力有限,则不免
於常赋之外,别立名色,以取之百姓,如斛面米、头子钱之类是也。盖其所以倚
办责成於州郡者,以其元有桩留之赋,然有限之桩留,不足以给无艺之徵取。又
其法立於倥偬之时,州郡利源之厚薄,事力之优剧,不能审订斟酌,而一概取之。
故郡计优裕,幸而长吏又得廉之人,则撙节奉上之外,其馀力又可代输下户之
逋悬,对补无名之窠额。若郡计凋弊不幸,而长吏又值贪庸之辈,则经常之赋入,
不登於版曹,而并缘之渔猎,己遍及於闾阎矣!愚常备论其事於经总制钱之末,
虽然,仁厚之泽所以著在人心者何也?盖虽愧於取民有制之事,而每有视民如伤
之心,故奉行之者不敢亟疾,所谓不从其令而从其意者是也。虽不免季世征敛之
法,而能行之以士君子忠厚之心,故蒙被者不见其苛娆,所谓不任法而任人者是
也。

    ●卷二十五·国用考三
    ○漕运
    秦欲攻匈奴,运粮,使天下飞刍挽粟(运载刍稿令疾至,故曰飞刍。挽粟,
谓引车船也。音晚),起於黄、垂(音谁。东莱二县)、琅琊负海之郡,转输
北河(言沿海诸郡,皆令转输至北河。北河,今朔方之北河也),率三十锺而致
一石(六斛四斗为锺。计其道路所费,凡用百九十二斛乃得一石)。
    汉兴,高帝时,漕运山东之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
    娄敬说帝都关中。张良曰:“关中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
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敬说是也。”
孝文时,贾谊上说曰:“天子都长安,而以淮南东道为奉地,钅强道数千,不轻
致输,郡或乃越诸侯而遂调均发徵,至无状也。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
输将繇使,其远者不在五百里而至;公侯地百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远者
不在五十里而至。输者不苦其繇,繇者不伤其费,故远方人安。及秦,不能分人
寸地,欲自有之,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不轻而致也。上之
所得甚少,而人之所苦甚多也。”
    孝武建元中,通西南夷,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至十馀锺致一石。其
後,东灭朝鲜,置沧海郡,人徒之众,拟西南夷。又卫青击匈奴,取河南地(今
朔方)。复兴十万馀人,筑卫朔方,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
    元光中,大司农郑当时言於帝曰:“异时关东运粟,漕水从渭中上,度六月
而罢,而渭水道九百馀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傍南山下,至河三百
馀里,径易漕,度可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馀顷,又可得以溉,此损漕省卒,而
卒肥关中之地,得。”上以为然,发卒穿渠以漕运,大便利也。其後,番系言:
“漕从山东西,岁百馀万石,更底柱之险,败亡甚多,而亦颇费。穿渠引汾,溉
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阪下(皮氏,今绛郡龙门县。汾阴、蒲阪,今河
东郡宝鼎、河东二县),度可得五千顷,故尽河ヂ弃地,度可得二百万石以上。
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底柱之东,可无复漕。”上又以为然,发卒作渠田。
数岁,河移徙,渠不到,田者不能偿种。久之,河东渠田废,予越人,令少府以
为稍入(时越人徙者以田予之,其租税入少府,其入未多,故谓之稍)。其後,
又有人上书欲通褒斜道(褒、斜,二水名。褒水东流,南入沔,今汉中郡褒城县。
斜水北流入渭,今武功县及扶风郡)。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言:“抵蜀
从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
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百馀里,以车转,从斜入
渭。如此,汉中可致,而山东从沔无限,便於底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
饶,拟於巴蜀。”上以为然,拜汤子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馀里。
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
    武帝作柏梁台,宫室之修,由此日丽。徒奴婢众,而下河漕度四百万石,及
官自籴乃足。
    元封元年,桑弘羊请令民入粟补吏、赎罪,他郡各输急处,而诸农各致粟,
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馀。
    按:汉初,致山东之粟,不过岁数十万石耳。至孝武,而岁至六百万石,则
几十倍其数矣。虽征敛苛烦,取之无艺,亦由河渠疏利,致之有道也。
    昭帝元凤二年,诏:“曰前年减漕三百万石。”三年,诏曰:“民被水灾,
颇匮於食,其止四年勿漕。”
    孝宣即位,岁数丰穰,耿寿昌五凤中奏言:“故事,岁漕关东四百万斛以
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郡,足供京师,
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天子从其计。御史大夫萧望之奏言:“寿昌欲近籴漕关
内之,筑仓理船,费直二万万馀(万万,亿也),有动众之功,恐生旱气,人
被其灾,寿昌习於商功分铢之事,其深计远虑,诚未足任,宜且如故。”帝不听,
漕事果便。
    光武北征,命寇恂守河内,收四百万斛以给军,以辇车骊驾,转输不绝。
    虞诩为武都太守,开漕船道,而水运通利。
    明帝永平十三年,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初,平帝时,河、汴决
坏,久而不修。建武时,光武欲修之而未果。其後,汴渠东侵,日月弥广,兖、
豫百姓怨叹。会有荐乐浪王景能治水者,乃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
修汴渠堤,自荣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馀里。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溃漏之
患。费以百亿计。
    致堂胡氏曰:“世言隋炀帝开汴渠以幸扬州。文士考《禹贡》言尧都冀州,
居河下流,而八都贡赋重於用民力,故每州必记入河之水。独淮与河无相通之道,
求之故迹而不得,乃疑汴水自禹以来有之,不起於隋。世既久远,或名鸿沟,或
名官渡,或名汴渠,大概皆自河入淮,故淮可引江湖之舟以达於冀也。今据《後
汉书》,则平帝时己有汴渠,曰‘河、汴决坏’,则谓输受之所也。至是,发卒
四十万修渠堤,则平地起两岸,而汴水行其中也。十里立一水门,更相洄注,则
以节制上流,恐河溢为患也。是正与今之汴渠制度无异,特未有导洛之事耳。史
曰‘渠堤自荣阳而东’,则上疑其为鸿沟,下疑其为官渡者,恐未得其要。官渡
直黄河也,故袁、曹相距,沮授曰:‘悠悠黄河,吾其济乎!’汴渠自西而东,
鸿沟乃横亘南北,故曰未得其要也。独所谓自禹以来有汴者,此则不易之论也。”
    汉丞相诸葛亮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息民休
士三年而後用之。
    木牛,其法:“方腹曲胫,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於腹。载多而行少,
宜住,可大用,而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
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
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御双辕,
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三十里,而人不大劳,牛不饮食。”流马
亦有尺寸之数。
    先公曰:“邸阁者,仓禀之异名欤!魏晋以来多称之。《晋史·景纪》言,
蜀将姜维寇狄道,帝曰:‘姜维攻羌,收其质任,聚作邸阁讫而复转行至此’
云云。是邸阁者,仓禀之名耳。”
    魏齐王正始四年,司马宣王使邓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今淮阳郡至寿春郡)。
艾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