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过活。朱尔斯长到十八岁了,还一直没有找到职业,整天在马路上游荡,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结识了黑社会的神秘人物伯纳德。伯纳德雇佣朱尔斯当
了自己的私人司机。然而有一次伯纳德进一所大宅办事,半天没有出来,朱
尔斯最后闯进门一看,原来是所空宅,伯纳德早已被人割断喉管,倒在血泊
里。这件事对朱尔斯刺激很大,他怕受到牵连,又到了一家花店当司机。以
前他曾见过伯纳德的侄女娜丁一面,谁知竟掉进情网,常常送花给她,借此
表示自己的爱情。娜丁的父亲是个高级职员,整天忙于工作和应酬,她的母
亲也是当地社交圈的活跃人物,因此,他们虽然很疼爱自己的独生女儿,却
对她关怀不够,娜丁精神苦闷空虚,认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真没意思,她连
续两次逃离,都被警察送了回来。自从认识了朱尔斯以后,使她看到了一线
希望,不过她并非对朱尔斯产生什么爱情,只是愿意同他浪迹天涯。一天,
朱尔斯偷了一辆汽车,找到娜丁,打算和她一起逃往墨西哥,到达得克萨斯
州时,忽然染上重病,人事不知,等他清醒过来,娜丁早抛弃他回家了。朱
尔斯病愈后就流落在西部,为了生活,一度在一家医院当科学实验的对象,
结果把眼睛搞坏了。十年后,他又返回底特律,替一个发了大财的伯父做助
手,从而再次与娜丁相逢,重新燃起往日的恋情。可娜丁此时已嫁给一位有
名的律师。她生活虽然无忧无虑,但精神一直不好,心理变态尤其严重。为
了能与朱尔斯幽会,她特地租了一个僻静的公寓,两人如胶似漆地在一起欢
度了一天一宿,每分每秒似乎都沉浸在爱情的海洋里。次日清晨,朱尔斯恋
恋不舍地与她告别,娜丁在送他的途中,突然拿出手枪,先朝朱尔斯打了两
枪,然后又向自己开了一枪,结果两人都受了重伤。原来,娜丁是想与朱尔
斯同归于尽,似解脱精神上久抑的痛苦。朱尔斯在西部时曾经常往家里写信,
这些信给莫丽恩以很大的精神安慰,使她逐渐康复。从1966 年起,她开始读
夜大学,刚刚26 岁,却觉得自己的灵魂衰老得象四五十岁似的。她对一些年
轻的小伙子丝毫不感兴趣,一心想勾引一个已婚的中年教师,这倒不是因为
她对他产主了真正的爱情,只是想试一试自己的魅力,看看能不能使一个有
妇之夫抛弃家庭,和她生儿育女。不久,她果然如愿以偿,与那位教师结了
婚。到了1976 年6 月,朱尔斯身上的枪伤已基本愈合,但心头的创伤依然如
故。一天,他正在街上散步,偶然遇到“新左派”的一个主要成员毛特,立
刻被其滔滔不绝的革命理论所吸引,他成了毛特忠实的崇拜分子,跟随他出
席各种集会,几天后还跟他一起参加了底特律大暴动。那天,街面上到是拥
挤的人群,抢的抢,烧的烧,一片混乱,人人都说“这是一场革命”。市民
们也乘机砸商店抢东西。混乱中连朱尔斯的母亲洛丽泰都抢到一架电视机。
朱尔斯不知从哪里搞到一支枪,搭上一辆满载着狂热青年的卡车上街游行,
看到警察向示威者行凶,殴打女学生,他开枪还击,竟打死了一名警察。暴
动结束后,他又作为“反贫困联合行动”组织的成员,和该组织的领导人在
电视上发表讲话,激情满怀地宣称,“火已经烧起来了,决不会再被扑灭。”
当洛丽泰在电视中认出她的儿子时,真为他感到羞耻,恨自己生了个“刽子
手”。其实,朱尔斯参加的是什么样的革命,连他自己也搞不清,他只是为
了混饭吃,脑子里想的是如何大做生意,多赚钱,以便和家世高贵的娜丁结
婚。受组织的委派,朱尔斯要到洛杉矶去开展“革命”,临行前他向已怀孕
的莫丽恩告别!“他把她的手抓过来吻了一下,说了声再见,带着讥讽而亲
昵的神情又向她鞠了一躬。这就是她一直喜爱的朱尔斯的形象,如今他就要
走了,跟她再见了,永远地离开她了。”其时正是整个美国都处在动荡不安
的1966 年8 月。
作品鉴赏《他们》是一部以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的变迁为主
要内容的社会小说。作者通过温德尔一家,尤其是女主人公洛丽泰和她的几
个儿女的经历,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的命运,提出了美国当代城市生活中许
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提出了整个美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按照欧文的说法,
“整个底特律就是一出传奇戏剧,生活在该地的人命中注定要在这出传奇剧
中扮演角色。”与过去的年代相比,尽管他们有了汽车,电冰箱,电视机,
可他们的精神世界依然空虚迷惘,生活仍象一场永远圆不了的噩梦;他们挣
扎过,奋斗过,但对幸福还是可望而不可即;他们在社会的阶梯上不断地跌
倒,爬起来,又跌倒,最终只能成为不幸的牺牲者。这一切,都在读者心里
留下了一个找不到答案的疑问。洛丽泰的命运可谓老一辈人遭遇的缩影。她
在青春妙龄时与伯尼相爱,谁知一天晚上心上人竟死于自己的流氓哥哥的枪
口之下。后来,迫于淫威她只得嫁给了警察温得尔,然而大战的爆发,温德
尔的入伍,又彻底打碎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把三个孩子扶养成人,
她历尽千辛万苦,以至于沦落街头,出卖自己的肉体。好容易盼到战争结束,
刚刚从战场归来的丈夫又无端死于工厂事故之中。从此,苦难就象影子紧紧
追逐着她。洛丽泰虽然为人浮华浅薄,但她本性不坏,她一生渴求幸福,也
曾为之不懈地奋斗,可是三十年来生活带给她的又是什么呢?除了痛苦还是
痛苦。一再的打击使这个女人的心彻底地麻木了。我们看到,在本书的结尾,
她已经从三十年代一个憧憬美好未来的纯真少女蜕变成为六十年代挣扎在社
会最底层的一个孤独的老妇人。相比之下,洛丽泰的大儿子朱尔斯和大女儿
莫丽恩则是青年一代的代表。在他们身上已很少看到委屈求全的忍耐,更多
的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的钻营和抗争。他们不甘命运的任意摆布,
以自己微弱的力量与命运进行顽强地搏斗。然而,这只是一种无望的挣扎,
等待着他们的也是和老辈人同样的下场。于是,他们就以放浪形骸,玩世不
恭的消极方式来表示对现实的轻蔑。莫丽恩为了积攒一点钱以便离开这个庸
俗不堪的家庭,过一种安宁的生活,而不得不象其母亲一样沦为妓女。她后
来虽然进了夜大学,并同一个已有三个孩子的男人结婚,但她没有因此获得
幸福和爱情,自己反倒变得更加冷漠和自私。朱尔斯则很早就离开学校和家
庭,干过小偷,也做过各种低贱的工作,甚至被人用作医学实验的对象。他
凭借英俊的外表,赢得了许多女人的青睐,可他深爱的女友却在他病中离开
了他,最后竟想开枪射杀他。从此,他对一切都充满了愤激心理,盲目地向
社会进行报复。这里,尤其发人深醒的是娜丁这个人物,从她所表现的那种
近乎于歇斯底里的疯狂和变态,使我们不禁意识到,当前西方社会的精神危
机已经达到何种严重的程度。因为小说探索的重点在于“我们这一代人”,
因此无论是朱尔斯、莫丽恩还是娜丁,他们对自己所面临的处境和日后的前
途都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情绪。正如莫丽恩在写给她的老师的信中发
出的痛苦呼声:“。。我知道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因为它将一去不复返了。
但我对此并没有什么感觉,我已经麻木不仁了。将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我感到害怕,不仅仅是为我自己的前途而担忧,我还为整个世界的前途而担
忧。”在艺术上,作者着力探寻一种新的表现手法,除了采用剪辑式的结构
和跳跃行进的方式,在传统叙事过程中还充分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以挖掘
人物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此外,小说的语言晓畅明诀,比喻生动新颖,情节
线索貌似混乱,实则乱中有序,确是“心理现实主义”的一部典范作品。
(张锦)
欧文·肖富人,穷人(1970)
作者简介欧文·肖(1913—1984)美国作家。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
1934 年从布鲁克林学院毕业后即从事文学创作。任《新共和》杂志的戏剧评
论员,随后到纽约大学讲授文学创作课。1942—1945 年在美国陆军服役,1951
年以后长期居住在法国和瑞士。他的第一部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