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种生活》的叙述方式。作者放弃了有始有终、按时序发展的传统叙事
结构,代之以用思想、感受和情绪为基础的心理结构。复杂多变的内心独白、
回忆、梦幻这些形式如行云流水,自由灵活、地点互相交错,场景不断变换,
时序先后颠倒,使作者省去大量笔墨交代事件的过程和情节的衔接,集中精
力刻画奥尔加的心灵世界,把她内心的所有层次统统挖掘出来。《另一种生
活》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读者看不到全知全能、居高临下地对一切现象进
行解释和评判的作者的身影,作者的声音已经与主人公的声音融为一体。为
此特里丰诺夫曾受到责难,说他缺乏明确的立场和鲜明的爱憎。其实作家无
意充当法官的角色,他只希望成为一名客观冷静的见证人,为现代读者留下
独立思考的余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期唤起他自身的反省,思考“永
恒的问题”,培养和造就具有崇高品德、和谐发展的人。
(徐振亚)
达·亚·格拉宁克拉英季娅·维洛尔(1976)
作者简介达尼依尔·亚历山大罗维奇·格拉宁(1981—),苏联俄罗
斯作家。生于库尔斯克州沃伦市,出身林务员家庭。1940 年毕业于列宁格勒
工学院电机系,曾任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动力实验室和设计处主任工程师。
参加过卫国战争,任坦克连连长。1949 年开始发表作品,50—60 年代的作品
多写科技界新与旧的斗争,如长篇小说《探索者》(1954)、《婚礼之后》
(1958)、《我走向雷电》(1062)、中篇小说《柯尔萨科夫工程师的胜利》
(1949)等。70—80 年代最主要的成就为纪实文学的创作,作有描写生物学
家柳比歇夫不平凡的一生的纪实中篇《奇特的一生》(1974)、塑造一个坚
强不屈的女政委形象的《克拉芙季娅·维洛尔》(1976,获1978 年苏联国家
奖金)、揭示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列宁格勒居民悲惨遭际和纯洁心灵的《围
困纪事》(1—2 卷。1977—1981,与人合作)、描写生物学家季莫菲耶夫·列
索夫斯基坎坷经历的《野牛》(1987)。1980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一幅画》
与同年问世的艾特马托夫的《一日长于百年》、邦达列夫的《选择》、冈察
尔的《你的霞光》被苏联评论界誉为进入80 年代的“路标作品”。作品具有
多层次、多线索、多主题的特点,提出了现实生活中诸如保护环境和文物、
反对官僚主义、正确对待革命历史等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其他作品还有中
篇《雅罗斯拉夫·东勃罗夫斯基》(1951)、《个人意见》(1956)、《我
们的炮兵连长》(1968)、《总有人应该》(1970)、《异城之雨》(1973)、
《同名者》(1975)、《往返火车票》(1976)、《遗迹犹存》(1984)、
《列宁格勒索列》(1984),论文集《双翅》(1983),电影剧本《目标的
选择》(1975,与人合作)等。现汪苏联作家协会书记,《新世界》、《小
说报》、《涅瓦河》杂志编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89)。
内容概要1942 年4 月克拉芙季娅·维洛尔千方百计想参军。她原在市
委教育局工作,在她的争取下终于进了政工人员进修班。学习结束,她被任
命为克拉斯诺达尔的维尼茨步兵学校的政治指导员兼社会经济课教员。第一
堂课,她就向学员们解释了自己不平凡的姓的来历。维洛尔,这就是弗拉基
米尔·伊里奇·列宁是革命的组织者'每个单词开头第一个字母组成。1942
年6 月中旬,德军开始在西南战线发动进攻,学校全体人员立即开赴前线。
任二营五连政治指导员的克拉瓦·维洛尔同自己的学员一起参加了保卫通向
斯大林格勒要冲的战斗。她侦察、射击、役弹、挖战壕、组织通信联络,战
士们和连排长干什么,她也干什么。只有一点是特殊的,那就是她是个妇女。
根据少许战时保存下来的照片看,那时她是个漂亮的、体态丰满的、35 岁的
妇女。8 月21 日,经过猛烈的航空火力和炮火准备,敌人迫使学员团的友邻
部队第15 部分师撤退,从而包围了他们。但团队没有动摇,坚守着环形防御。
过了二天,他们终于弹尽粮绝,德军坦克突破连的阵地,四周站满了端着冲
锋枪的法西斯分子。双腿受伤的克拉瓦穿着破烂的军便服和男人的长裤,被
德国人拖起来,用枪托打着,往前线的相反方向走去。她被带到教堂门前的
台阶上,当着她的学员的面被脱光衣服受审。她忍着辱骂、毒打和伤腿的剧
烈疼痛,咬紧牙关,竭尽全力不使自己哭出来,不在法西斯面前低头,她应
该给学员们作出榜样,就象她曾经教育过他们的那样。晚上,所有战俘被赶
进教堂,人挤得满满的,谁也不能躺下。当克拉瓦被推进那里时,她呻吟起
来,遭到毒打的身体,只要稍微碰一下,就会疼得十分可伯。学员们挪动地
方,为了让克拉瓦能够躺下。整个晚上,几百个男人在她的周围站着,地上
躺着铺上军大衣的一名女政委,一站又一站的集中营,一次又一次的威胁、
辱骂、毒打和审讯,有人被枪毙了,有人当了叛徒,维洛尔忍受着,坚持着,
她想到死,只有死才能摆脱这无法忍受的苦难。她责骂法西斯。为什么不把
她枪毙。德国人折磨她,侮辱她,但不想让她死去,她的女政委身份使他们
感兴趣,要加以利用。维洛尔开始唱歌,在押送车上唱,在集中营里唱,她
用歌曲支持自己,支持周围的人,用歌声给自己创造光明。1943 年1 月26
日在斯大林诺的集中营里,她利用帮厨的机会,在战友们的掩护和帮助下成
功地逃出了集中营。她从一家到另一家,从一个村转到另一个村,不是进行
宣传鼓动,也不是布道,而是为了生存下去。人们帮助她,给她吃的,但谁
也不同意收留她。人们害怕德国人,也害怕村里丧失良知的人。到了6 月,
她的身体终于恢复过来,也不再象流浪汉似的到处漂迫寻找栖身之地。她—
—一个无家可归、残废、被追捕的人,坚定地朝前线方向前进,一路上与人
们交谈,讲斯大林格勒,讲法西斯集中营,安慰大家,安定人们的心灵,唤
起人们的良心。她也不再躲避不可靠的、胆怯的人们。她警告他们,不要帮
助德国人,她使他们感到羞愧。她渐渐地接近前线。在马尔芬卡村她住下了,
这完全是偶然的。穆拉托娃同三个孩子住在烧毁的农舍里。因为隐藏战俘,
德国人烧了她的房子。没有吃的,孩子们十分孱弱,走路都得拄着棍子。克
拉瓦同穆拉托娃商量后,决定自己到当地医院去找工作。医院同意接收她当
护士,但不付给工资,只给些面包、鸡蛋和黄瓜。条件只有一个:不准在病
人中间进行宣传。克拉瓦很乐意地答应下来,只要孩子们有吃的就成。通过
穆拉托娃她认识了一个叫德米特里的坦克手,并从他那里领受任务,搞清马
尔芬卡和斯尼亚米卡村弹药库的位置。获取的情报他通过无线电发出去。克
拉瓦完成了任务。苏联飞机轰炸了马尔芬卡和斯尼亚米卡,轰炸了克拉瓦侦
察到的弹药库。弹药猛烈爆炸,车辆和房屋都被烧毁。克拉瓦看着这一切,
高兴得跳起来。1943 年8 月红军解放了这个地区。苏军继续进攻,而克拉芙
季娅·维洛尔则留在兵役局,做收客被解放的战俘的工作。战后,由于她曾
被捕过,又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白无法证明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审讯,并
被开除党籍。所有接触过她的上级领导,目睹她在集中营的表现的生还者,
受到过她鼓舞的普通村民。。都纷纷投书给她作证,证明她的一切行动无愧
于祖国、无愧于人民。1956 年她终于被恢复名誉,重新入党。
作品鉴赏格拉宁在苏联文坛上是以写科技题村作品著称的作家。由于
经历和工作关系,他对科学技术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熟悉科学界人士,并
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素材,所以他创作的主题多描写当代科学界和工程技术人
员,以及他们的精神道德探索。然而作家也曾参加过伟大的卫国战争,参加
过保卫列宁格勒的战斗,经历过战争的硝烟和厮杀。但他一直没有写战争题
材的小说,按作者自己的解释,这是因为:“战后,我不想更多地考虑战争。
经受了这么多的损失和悲剧,就想把它们忘掉,不再多回忆。。”。三十余
年后他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