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并不太高的建议,或许这小小的代价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况且他本来就已
抱有撤换史迪威的念头。罗斯福把陈纳德的来信转给了陆军部。
同时,陆军部还收到了海军部长诺克斯转来的驻华海军武官杰姆斯·麦克休的
一份报告。麦克休是蒋介石和陈纳德的密友,他在重庆期间,几乎每个星期都三四
次出席蒋介石的家宴。他在报告中认为,史迪威坚持夺回缅甸,完全是在遭受耻辱
性失败之后个人复仇野心的表现。收复缅甸的计划,妨碍了陈纳德的空军力量充分
发挥作用。他提出:“只要撤换史迪威和比斯尔(美国驻华空军司令、第10航空队
司令),解散他们庞大的参谋机构,特别是把权力移交给陈纳德,就能鼓舞蒋委员
长,使这个战区的局势得到根本的改变。”
史汀生和马歇尔对陈纳德、麦克休的来信火冒三丈,他们要求海军部不准正在
回国途中的麦克休再去中国任职,并由陆军部写报告给罗斯福,批驳了单一空中作
战的荒谬性,强调了夺回缅甸的重要意义,同时再次表示了对史迪威的坚决支持。
尽管罗斯福对陈纳德仍有所偏爱,但他不能不考虑两位陆军首脑一致的坚定态度。
柯里又去见了马歇尔,表示他要收回关于撤换史迪威的建议。
经过一段波谲云诡的纷扰,史迪威的处境开始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
10月12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有保留地答复了他在6月29日提出的三项要求。
罗斯福同意向中国战区提供265架作战飞机’,并答应派出100架运输机,以保证从
1943年1月起每月经驼峰航线向中国运送5000吨物资,但拒绝了为反攻缅甸派遣美国
陆军部队。他告诉蒋介石,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正在研究史迪威反攻缅甸的计划,由
于驼峰空运十分有限,只有重新打通滇缅路才能扩大对华援助的数量。他没有采纳
史迪威和陆军部的建议,对这些援助提出附加条件,但也在电报中委婉地指出,如
果蒋介石能够在云南部署和整编军队,“这对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极为重要的。”
同时,马歇尔和史汀生分别会见了正准备回国述职的中国外长宋子文,指出目
前的关键问题是要打通向中国提供物资援助的地面交通线,这就要求中美英三国采
取一致的军事行动。因此,“美国驻华代表必须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军事将领,而不
应当是一个油嘴滑舌的外交官”。他要宋子文转告一句美国的俗语:“现在需要的
是胡椒,而不是蜜糖。”宋子文保证,他将把建立委员长和史迪威之间的和谐关系
当作他的“唯一目的”。回国之后,宋子文成为史迪威和蒋介石互相沟通的主要渠
道。
马歇尔还以个人名义致电史迪威,向他透露了蒋介石通过柯里、威尔基、陈纳
德、麦克休等人向罗斯福总统施加影响的情况。他一方面对史迪威保证,将一如既
往地支持他;另一方面也劝告史迪威“培养更大的忍耐力和宽容能力。这种忍耐力
和宽容能力必须超过对一般人的要求,尤其要大大超过你现在的状况”。史迪威并
不是不想这么做,只要蒋介石能改变他那种消极的顽固立场,他很愿意给以积极的
合作。随着蒋介石态度的变化,史迪威和蒋介石的关系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10月14日,蒋介石在收到罗斯福对他三项要求的答复之后,正式交给史迪威一
份中国方面关于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并约史迪威到他的官邸一同就餐。蒋介石不
仅同意派印度和云南两个方面的中国军队参加反攻缅甸的作战,而且同意由史迪威
全权指挥中国驻印军,并提出云南方面的中国军队可以由10至15个师增加为15至20
个师。但是,他又表示,英国和美国必须向孟加拉湾派出足够的海军和空军力量,
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并在仰光实施登陆作战,他坚持以此作为反攻缅甸的先决条
件。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要说服韦威尔,让英国人承担起他们的义务。第二天,史迪
威便兴冲冲地飞往印度。为了使中国和英国这两个不和睦的盟国协同一致,史迪威
采取了两边“扯袖子”的办法。他在日记中作了这样的描述:“我跑到重庆拉拉委
员长的袖子,告诉他最好南下向萨尔温江进攻,因为英国人正打算从南面攻入缅甸。……
如果英国人单独占领了缅甸,中国人可就无地自容了。接着我又飞到印度,拉拉阿
尔奇(韦威尔)的袖子说,委员长正准备南下萨尔温江,你们最好也迅速采取行动。
如果中国军队勇敢地挥师南下,而你们却按兵不动,你们英国人没有尽到白人的义
务,往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英国人对中国军队参加反攻缅甸的作战忧心仲忡。他们担心这会威胁英国在战
后对缅甸的殖民统治,并刺激印度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们甚至还怀疑中国对缅甸
有领土野心。因此,韦威尔列举种种困难,表示了消极抵制,并制造借口反对中国
继续向驻印军空运补充兵员。史迪威给马歇尔发去了求援的急电,他认为英国人的
态度将会“毁掉我们的一切工作,激怒中国人,危害未一来的所有合作”。马歇尔
通过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对英国施加影响,韦威尔终于改变态度,有条件地原则同意
了反攻缅甸的计划。
史迪威立即返回重庆,于11月3日同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等人召开了讨论缅
甸作战的会议。蒋介石又一次作出了一系列使史迪威感到“惊讶”的积极态度。他
同意在1943年2月15日以前向云南部署15个师和尽可能多的炮兵部队,并同意由史迪
威来挑选这15个师和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他还提出再向印度增派1个师,参加兰
姆加尔的训练,作为驻印军的预备队。同时,他也再次强调,如果英军不能在孟加
拉湾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以阻止仰光方面的日军北进增援,他就将不派一兵一卒
参加此次作战。尽管如此,史迪威仍对会议的结果感到非常高兴,他认为:“这是
迄今为止我们向前迈出的最大一步。”
中国方面关于反攻缅甸的准备工作确实在积极地进行,史迪威的情绪也渐渐高
涨起来。他在11月19日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已得到英国佬和中国人的许诺。并且
开始了行动。如果我们能在韦威尔的屁股底下点上一把不灭的火,并能掌握这边的
指挥和训练,这件事就会办得漂漂亮亮的,真是太棒了。由于所有的人都说这事不
可能,我自然要努力把它办好。”11月22日,他致电马歇尔,认为中国方面已经采
取了实际行动,因此,美国应当履行自己关于增加对华援助的承诺。
但是,当时美、英军队正在忙于北非作战,很难大量增加对华援助。马歇尔给
史迪威发来电报,只答应提供现有的租借物资,并对这个问题作了解释。史迪威感
到愤愤不平,他无法用这样一点点物资去抚慰中国军队作出的反攻努力,这或许还
会招来他们的嘲笑。他甚至有些同情蒋介石的艰难处境,“我和‘花生米’坐在同
一只木筏上,我们两人只有一块三明治,而救援的船只却离我们远去”。在发给陆
军部的回电里,他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满,他认为如果美国就是这样“支援”中
国军队的话,那就再不要提什么“支援”两个字了。他要求尽快向中国战区提供2个
战斗机中队l1个轰炸机中队和50架运输机,并把每月向中国空运的租借物资从3500
吨逐步提高到1万吨。马歇尔为满足史迪威的要求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他同意增加中
国的空军力量和物资援助,并保证把史迪威的要求放在仅次于北非战场的优先地位。
他在发给史迪威的复电中说:“我已看到你那封骂娘的电报了。我非常同情你的反
应。”
但是,就在反攻缅甸的准备刚刚取得一点进展的时候,英国人的突然变卦又一
次让史迪威陷入了尴尬的境地。11月下旬,英国人就已经考虑缩小反攻缅甸的作战
规模,他们提出由英军夺取缅甸西部的若开山、钦邦山和加列瓦一线,并袭扰日军
的后方。很显然,英国的目的只是想为保卫印度构筑前进阵地,并不想收复整个缅
甸,他们也不希望中国军队进入缅甸。12月7日,韦威尔正式提出取消反攻缅甸的计
划。
12月13日,史迪威再次飞往印度,力图劝说韦威尔改变主意。在多次的谈判当
中,韦威尔一再强调目前的各种困难,故意设置障碍,并表示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