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武王之意”,上文说武王“营周居于雒邑 而去”,是武王克商后,已谋筑城于洛邑。这里说成王“使召公复营洛邑”,可见是禀 承武王的遗志。〔3〕“复卜申视”,“复”、“申”,皆表示再次。“视”,勘察, 亦称相。据《书?召诰》及《洛诰》,召公卜宅、相宅后,周公再次卜宅、相宅,才开 始营建成周城。〔4〕“居九鼎焉”,武王克商后已迁走九鼎,这里始将九鼎正式安放 在成周城内。《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即指此。〔5〕“天下之中”,
《召诰》称为“土中”。成周位于周统治区的中央,故称。〔6〕“四方入贡道里均”, 四方入贡,里程相近。〔7〕“《召诰》、《洛诰》”,《尚书》中的两篇。《召诰》 记召公到洛邑卜宅、相宅,确定成周城的方位大小。《洛诰》记周公再次到洛邑卜宅、 相宅,开始正式动工营建成周城。〔8〕“《多士》、《无逸》”,《尚书》中的两篇。
《多士序》“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即此所本。《无逸》 是周公告诫成王之语。〔9〕“召公为保”,召公为太保。〔10〕“周公为师”,周公 为太师。师、保皆负责教育王之官职。〔11〕“淮夷”,古部族名,住在淮水流域,多 为嬴姓。〔12〕“残”,《书?成王政序》、《尚书大传》等作“践”,通“刬”、“剪”, 灭除之义。“奄”,古国名,亦称盖,嬴姓,在今山东曲阜县。〔13〕“薄姑”,亦作 “蒲姑”、“亳姑”,本为国名,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北。薄姑从武庚叛乱,被周伐灭, 周用以封吕尚。〔14〕“宗周”,即镐京,在今陕西长安沣河东,是武王东进所建的新 都城。〔15〕“《多方》”,《尚书》篇名。《多方序》“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 邦,作《多方》”,即此所本。“多方”与“庶邦”同义,此篇是周公以王命宣示周所 征服的诸方国。〔16〕“绌”,音 ch),同“黜”,废黜。“既绌殷命”,既废黜殷所
受天命。〔17〕“《周官》”,《尚书》篇名。《周官序》“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 还归在丰,作《周官》”,即此所本。〔18〕“兴”,振兴。“正”,订定。〔19〕“度 制”,制度。〔20〕“东夷”,古部族名,奉祀太皞、少皞,多分布于今山东境内,为 商的与国。〔21〕“息慎”,古部族名。亦作“肃慎”,分布在今黑龙江流域。〔22〕 “荣伯”,周的王朝大臣。“《贿息慎之命》”,《尚书》篇名,今佚。《书?贿肃慎 之命序》“武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王俾荣伯作《贿肃慎之命》”,以事属之武王,
《国语?鲁语下》载孔子语亦云“武王克商”而肃慎氏来贡。“贿”,赐送财货。
成王将崩,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 成王既崩,二公率诸侯,以太子钊见于先王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 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顾命》。〔1〕太子钊遂 立,是为康王。康王即位,徧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
〔2〕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3〕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 里,〔4〕成周郊,〔5〕作《毕命》。〔6〕
【注释】〔1〕“《顾命》”,《尚书》篇名,为成王的临终遗言。《书?顾命序》: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此据《书序》而略述该篇大 义。〔2〕“《康诰》”,即《康王之诰》,亦《尚书》篇名。〔3〕“刑错四十余年不 用”,“刑错”,将刑法放置起来不用。按“故成康之际”至此同《纪年》(《文选?贤 良诏》注等引)。前人多据以推算成、康二王在位年数。〔4〕“作策毕公”,“作策” 同“作册”,是史官之长,掌册命官爵,毕公为康王作册。“分居里”,让居民按等级 的不同分别居住。春秋时期,管仲相齐桓公,根据西周先王“定民之居”的制度,使士、 农、工、商四民不相杂处,就属于这种性质。〔5〕“成周郊”,组成成周城的四郊。
〔6〕“《毕命》”,《尚书》篇名。《毕命序》“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
《毕命》”,即此所本。
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1〕卒 于江上。〔2〕其卒不赴告,〔3〕讳之也。〔4〕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 即位,春秋已五十矣。〔5〕王道衰微,穆王闵文武之道缺,〔6〕乃命伯臩申 诫太仆国之政,〔7〕作《臩命》。〔8〕复宁。
【注释】〔1〕“昭王南巡狩不返”,据《纪年》(《初学记》卷七、《太平御览》 卷九○七引)及出土铜器铭文,昭王南征荆楚共有两次,第一次在昭王十六年,周师有 较多俘获;第二次在昭王十九年,昭王还济汉水,丧六师,本人也死在汉水中。这是西 周历史上很著名的事件。《左传》僖公四年记齐桓公伐楚,仍以昭王之死责问楚君。〔2〕 “卒于江上”,昭王是卒于汉水中而非江上,此非。《正义》引《帝王世纪》所记传说, 谓昭王之死是因为船人以胶船进王,行至水中,胶解船沉而淹死。〔3〕“赴告”,亦 作“讣告”,奔赴相告。〔4〕“讳之也”,周人耻之,讳言其事。〔5〕“春秋”,指 穆王的年龄。〔6〕“闵”,同“悯”,担忧。〔7〕“伯 臩”,臩,音 ji%ng,字亦作 “臦”、“燛”、“煛”、“冏”。“申诫”,反复告诫。“太仆”,官名,掌驭车马 之长。伯燛为穆王太仆。〔8〕“《燛命》”,《尚书》篇名。《冏命序》“穆王命伯 冏为周太仆正,作《冏命》”,即此所本。此篇是穆王册命伯燛为太仆之辞。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1〕“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 而时动,〔2〕动则威,观则玩,〔3〕玩则无震。〔4〕是故周文公之颂曰:〔5〕
‘载戢干戈,〔6〕载櫜弓矢,〔7〕我求懿德,〔8〕肆于时夏,〔9〕允王保之。’
〔10〕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11〕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12〕 明利害之乡,〔13〕以文修之,〔14〕使之务利而辟害,〔15〕怀德而畏威,〔16〕 故能保世以滋大。〔17〕昔我先王世后稷,〔18〕以服事虞、夏。〔19〕及夏之 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20〕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 时序其德,〔21〕遵修其绪,〔22〕修其训典,〔23〕朝夕恪勤,〔24〕守以敦笃, 奉以忠信。奕世载德,〔25〕不忝前人。〔26〕至于文王、武王,昭前之光明而 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无不欣喜。〔27〕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䜣 载武王,〔28〕以致戎于商牧。〔29〕是故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30〕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31〕邦外侯服,〔32〕侯卫宾服,〔33〕夷蛮要 服,〔34〕戎翟荒服。〔35〕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36〕要服者贡,
〔37〕荒服者王。〔38〕日祭,月祀,时享,〔39〕岁贡,终王。〔40〕先王之顺 祀也,〔41〕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
〔42〕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43〕于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 不享,让不贡,〔44〕告不王。于是有刑罚之辟,〔45〕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
备,有威让之命,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有不至,则增修于德,无勤民于
远。〔46〕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47〕犬戎氏以 其职来王,〔48〕天子曰〔49〕‘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无乃废先王之 训,而王幾顿乎?〔50〕吾闻犬戎树敦,〔51〕率旧德而守终纯固,〔52〕其有 以御我矣。”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53〕自是荒服者不至。〔54〕
【注释】〔1〕“祭公谋父”,祭是周畿内封国,为周公旦之后,谋父是此祭公的 字。〔2〕“戢”,音 j0,收藏起来。〔3〕“玩”,音 w4n,轻慢,不认真对待。〔4〕 “震”,威严。〔5〕“周文公之颂”,“周文公”即周公旦,“颂”指以下诗文,即
《诗?周颂?时迈》。〔6〕“载”,语首助词。“载戢干戈”,收起干戈。〔7〕“櫜”, 音 g1o,装弓矢的囊,这里用为动词。“载櫜弓矢”,意思是收起弓矢。〔8〕“懿德”, 美德。〔9〕“肆于时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