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4〕斩首八万,遂略定楚 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
鲁公号葬项羽谷城。〔5〕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注释】〔1〕“孔将军”,即孔藂,韩信部将,以功封蓼侯。见本书《高祖功臣 侯者年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孔聚”。张守节《正义》云:“孔将军, 蓼侯孔熙。”不知所据。〔2〕“费将军”,即陈贺,韩信部将,以功封费侯。见本书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3〕“绛侯”,即周勃,沛 县人,早年随从刘邦起兵,转战四方,屡立军功,封为绛侯,食封绛县(今山西侯马市 东北)八千余户。汉高祖、惠帝时曾为太尉,文帝时为丞相。其事详本书《绛侯周勃世 家》、《汉书?周勃传》。“柴将军”,即柴武,以功封棘蒲侯。〔4〕“东城”,秦 县,故地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5〕“谷城”,聚邑名,故地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 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 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 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1〕乃 即皇帝位氾水之阳。〔2〕


【注释】〔1〕“甲午”,二月甲午,即二月初三日。〔2〕“氾水”,故道在今 山东曹县北,从古济水分流,东北经定陶县注入古菏泽,现已淤塞。“氾”,音 f4n。 “阳”,水北和山南皆称“阳”。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云:“今定陶西北有 汉祖坛,高帝即位处。”这只是一种传说。


皇帝曰义帝无后,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 越为梁王,都定陶。故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1〕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 都临湘。〔2〕番君之将梅鋗有功,从入武关,故德番君。淮南王布、燕王臧 荼、赵王敖皆如故。


【注释】〔1〕“阳翟”,战国时曾为韩国都城,秦置县,故地在今河南禹县。〔2〕 “临湘”,秦县,因临湘水得名,故地在今湖南长沙市。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1〕令 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雒阳。

【注释】〔1〕“驩”,本书或作“尉”,《汉书》皆作“尉”。临江王共敖之子。 据本书《秦楚之际月表》和《汉书?高帝纪》记载,共尉于汉高祖五年十二月叛汉被俘。 这里记为二月,不可信。“驩”字同“欢”。


五月,兵皆罢归家。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1〕其归者复之六岁, 食之一岁。〔2〕

【注释】〔1〕“复”,免除徭役赋税。〔2〕“食”,音 s@,供给饮食。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1〕皆言其情。吾 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2〕“陛下 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 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 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 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3〕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 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 其所以为我擒也。”


【注释】〔1〕“朕”,音 zh8n,我。秦以前上下都可以自称“朕”,从秦始皇 始规定专用作天子自称。〔2〕“高起”,本书只此一见,《汉书》也仅见于《高帝纪》, 事迹已不可考。有人怀疑“高起”二字是衍文。〔3〕“子房”,张良的字。


高祖欲长都雒阳,齐人刘敬说,〔1〕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 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

【注释】〔1〕“刘敬”,本姓娄,汉高祖五年,以戍卒身份求见高祖,建议西都 关中,意见被高祖采纳,赐姓刘,拜为郎中,封奉春君,后又以谋议之功封为建信侯。 曾主张与匈奴和亲,出使匈奴。又劝高祖徙山东六国强宗大族以充实关中。下文记载, 九年徙楚昭氏、屈氏、景氏、怀氏和齐田氏于关中,即根据刘敬的建议。《史记》、《汉 书》皆有传。


十月,〔1〕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即立 太尉卢绾为燕王。使丞相哙将兵攻代。

【注释】〔1〕“十月”,当作“七月”。《汉书?高帝纪》云:“秋七月,燕王 臧荼反。上自将征之。九月,虏荼。”本书《秦楚之际月表》也记载:八月,“帝自将 诛燕”。九月“虏荼”。《资治通鉴》与《汉书》相合。
 
其秋,利几反,〔1〕高祖自将兵击之,利几走。利几者,项氏之将。项 氏败,利几为陈公,不随项羽,亡降高祖,高祖侯之颍川。〔2〕高祖至雒阳, 举通侯籍召之,〔3〕而利几恐,故反。

【注释】〔1〕“利几”,姓利,名几。为陈县(在今河南淮阳县)令。楚国县令 称“公”,所以下文云“利几为陈公”。〔2〕“颍川”,郡名,治阳翟。辖地在今河 南中部。〔3〕“举”,所有,全部。“通侯”,秦、汉封爵中最高的一级。本名彻侯, 避汉武帝刘彻讳改称“通侯”,又称“列侯”。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曰:〔1〕“天 无二日,土无二王。〔2〕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 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高祖朝,太公拥篲,〔3〕迎门却行。 高祖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 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赐金五百斤。


【注释】〔1〕“太公家令”,负责服侍太公并为其掌管家事的官员。〔2〕“天 无二日,土无二王”,孔子语,《礼记?曾子问》《坊记》都有记载。《孟子?万章上》 引孔子语作“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意思相同。〔3〕“篲”,音 hu@,扫帚。“太公 拥篲”,太公手里拿着扫帚,表示亲自为高祖清扫执役,这是一种恭敬卑下的姿态。


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 计,乃伪游云梦,〔1〕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是日,大赦天下。 田肯贺,〔2〕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3〕秦,形胜之国,〔4〕 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5〕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6〕地埶便利,〔7〕 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8〕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 饶,〔9〕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10〕北有勃海之利。〔11〕地方二千 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 可使王齐矣。”高祖曰:“善。”赐黄金五百斤。


【注释】〔1〕“云梦”,泽薮名,在南郡华容县(今湖北潜江县西南)南。〔2〕 “田肯”,本书只此一见,《汉书》也仅见于《高帝纪》,事迹不详。 〔3〕“秦中”, 秦朝故地,即关中。〔4〕“形胜”,地理形势优越。〔5〕“县”,通“悬”。“县隔 千里”,是说秦地与诸侯国隔越千里。〔6〕“百二”,百倍。古人谓“倍”为“二”,
《墨子?经上》云:“倍为二也。”意谓秦地比其他地方好一百倍。下文“十二”,义 与此同,只不过为了避免行文重复,使用了不同的说法。前人对“百二”还有各种不同 的解释,如有人解为“百中之二”,谓秦兵二万足当诸侯百万;又有人解为百分之二十, 谓天下兵百万,秦有二十万;还有人解为一百的二倍,谓秦一百万可抵二百万,等等。
〔7〕“埶”,与“势”字同。〔8〕“建”,音 ji4n,通“瀽”,倾倒。“瓴”,音 l0ng,盛水用的瓶子。“高屋之上建瓴水”,从高大的屋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另有一 说,“瓴水”,瓦沟。“高屋之上建瓴水”,高大的屋顶上建有流水的瓦沟,水极易往 下流。不论怎样解释,高屋建瓴都是用以形容居高临下的有利形势。〔9〕“琅邪”, 音 l2ng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