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观想白骨与般若的关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怀瑾先生讲述
  
  师示:《菩提道次第广论》与《永嘉大师禅宗集》相互的关系如何?何以本学期我们将此两种课程安排在一起研究?
  常证师:《永嘉禅宗集》依我研读结果;后半段所说以“明心见性”为主;即是般若的觉照;换句话说;必须先见性后才能起修,方为踏实。
  师示:这是你的意见,我不加可否。另有其他见解吗? 
  文颢儒(加拿大留华学生):《永嘉大师禅宗集》乃约理而言;《菩提道次第广论》;则约功夫而说。
  师示:以你身为一个外国人;旅居台湾;透过艰难的文字障碍;竟有此等见解;相当难得。
  从智法师:此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菩提道次广论》;其中说明上、中、下三士道修持的方法;《永嘉禅宗集》也讲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行持,此为相同部分。
  不同之处,前者依据《瑜伽师地论》与《菩提道炬论》写成;比较详细诠释止观次第之修法;后者永嘉大师曾学天台;将个人修证体悟;直透体悟的无上门法;处处显露本地风光。
  师示:宗喀巴大师及阿底峡尊者,从历代传承和行谊中可见一斑,亦是真实修持而成就的,他们著书,并非只是将各种经论的文字兜拢在一块而已。并且,你所谓的“本地风光”又是什么?
  从智法师:《禅宗集》是指人心,见性成佛。
  师示:没这回事,《菩提道次第广论》和《禅宗集》,二者莫不如此,然其中亦有极大不同处。在这关键地方应仔细参详。你的看法犯了“见取见”,偏爱自己中国内地的禅宗佛法,大家对此要仔细研究,不可含糊。
  法程师:此二书相同点在于提示了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引导我们进入各种不同层次的佛法领域。谈到佛法,必然有三乘道的修学次第,此不在话下。
  但是《永嘉大师禅宗集》,是将他所学的教理融会贯通以后,以其优美的文学修养,大纲提要式的表现佛法和自己体证的境界,如从智法师刚才所言,处处展露本地风光的面貌。至于《菩提道次第广论》,文章作法采引经据典方式,对于比较微细的渐修过程,描述深刻,《禅宗集》并不如此。
  师示:都差不多了,慢慢你们都会略有所见,但最终结论还得参究一下,我暂不作答。若是将来对学术界宏扬佛法,或到国外,在西方文化体系下讲佛学,依《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路子最适合,因为学术界和西方文化讲究逻辑,而本书就是依因明理路而架结构,有凭有据,稳当扎实。《永嘉禅宗集》偏向东方文化简洁的习惯,散发文学气质,但亦隐约具有严谨的逻辑观念。现在我们这一代,已经丧失固有民族文化的基础和修养,简练性的文学境界都不易体会,问题太严重了!
  再说,本学期前暑假禅修,我已把红教、白教、花教的大手印、大圆满等等法门,都大略说了一下,现在又配上黄教《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密法,大概过拢一下,给各位尝尝。究竟现在你们依何法而修?有无仔细研究,再善加利用?
  常证师:关于老师所示密法,个人只运用了九节佛风和体功,因这二者对静坐助益甚大。至于其他法门,尚未深涉。
  师示:九节佛风,你们也没有学好,从没有一个学到最标准的,而且学理不明。更没人来作给我看,问我对不对。又密法必须配合教理融会贯通,并检点自己日常言行举止,心念动态,方能得益。此次寒假禅修,希望你们依此原则用功。
  你们修白骨观,有没有参究《观佛三昧海经》?
  佛法不论显教、密教,都是活活泼泼的,别以刻板眼光看它,懂得活用,修行才易上路,这就的靠智慧了。比如,一毫端要你现出一个佛世界,智慧不够,想死了也没用;密宗行者刹那间要观成本尊,如果本尊千手千眼,你又如何起观?尽管庙子中千手千眼塑像,看了千百次也无济于事,这又原因何在?
  《观佛三昧海经》所提到的观法,不只是一个影像,而需清清楚楚,仔仔细细,它与白骨观、不净观关连密切,且显密互通,这一点你们要特别注意。
  常证师:请问老师,依照“禅密要法”的指示,要我们谛观此想(白骨),即使明显,然后易观,那么多种的观法,似乎很容易引起散乱?
  师示:这种易观的情形,是在必要之时,另外改变一种修持方法,但这必须已达于“止”的境界才行。比如,你初步观脚趾头,是否能够依此而行?如不,你变个什么?无非是掉举、散乱罢了。纵使此修止修定之时,你思维正法,或者一字不漏背完六百卷《大般若经》,都还在散乱中,这乃由于修止和修观,立场不同之故。
  何况经中所说,谛观此想即使明显,然后易观。此时观既明显,正是得止之时,亦即止观同时呈现,工夫纯熟,当然可以易观无碍。但是你是否作到了关相的止“ 明显”呈现呢?
  常证师:我自己身体、精神好一点时,较能得止,有时身心状况差些,就没办法。这是否同生理有关系?
  师示:是啊!生理、心理都有关系。然而你现在的情况,不能算得真正得止,只是我常用的比喻说的,“瞎猫碰到死老鼠”而已。并非你一作意,想要得止入定,便能如愿。你目前还做不到。而是有时身体状况颇佳,恰好遇上心理适时放松,念心偶然一空,便得到少分清静,主要还是生理四大的色法,影响了你的心法,二者交互配合,暂时进入得止的初相,莫作胜解,便算进境。
  常证师:依个人经验,何以在动中,一边讲话,一边留住影像,反而容易;但是正式打坐时,却不易做到。
  师示:你问的好。你们在座全体都是这种状况,在家再想一想,何以叫你们把《永嘉禅宗集》和《菩提道次第广论》合并研究呢?换句话说,禅与密之理一以贯通,用功自然上路,别说一个月,七天下来就不得了。
  刚才这个问题,我还是暂不作答,但其实已隐隐约约指出了方向,你们每个人自己去参究参究看。
  老实说,你们的慧学训练不够,遇到问题不会自己解决。你们在此处学,多年来,仅管讲的多是定学,但是慧学也涵盖在里面了,只是有些人粗心大意而已。
  常证师:关于上述“止”的问题,是不是念力不够,所以静中观不起来。
  师示:不然!你念力加重,反而不能得止,连模糊的影像也难。
  宏忍师:此是否同于永嘉大师所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的道理?
  师示:永嘉大师所讲的是大般若,范围广,层次高,你做到了就定慧圆融,大彻大悟。而刚刚提到的问题,还只是一般功夫层面上说,当然也可以包括在此四句之内。
  宏忍师:可是永嘉大师这句话,看似归类在止的部分。
  师示:对呀!这就是大般若的大大可贵之处。般若并非没有定,谈般若而不谈定,因为大定早已在其中矣!这正是学佛是基本问题,假如弄透彻了,许你随时都在定慧圆融之中。
  常证师:我一直认为念力不够,所以一直想培养念力,时时用心去想那个影像,但依然不得力,只是较清明些而已。
  师示:那你放轻松一点,清不清明?
  常证师:清明。
  师示:既然清明,何以更加造作欲使它更清明,以致自生烦恼,反而不明呢?你会木工,会刷漆,你看这浅黄色的门帘好不好看?
  常证师:好看。
  师示:好看的话,再涂上一层如何?
  常证师:不好。
  师示:那就对了。
  常证师:那么,这就是舍的境界罗!等于不加作意,抱着若存若亡的态度,假如妄想很强,或者情绪不好,观想那个所缘的影像比较困难,便可比较用力去作意,系心一缘;如果情绪好,妄起少,则不作意,不管他,自然有个影像便好了。
  师示:这样说快要引起我的兴趣了(一笑),一有兴趣,我就会将有关的问题说个明白。但现在还只有一点点兴趣而已,再参参看!只要有一个半个,走上真正修行之路,也许会使我的兴致更高一点;试试看,你说的话很有意思,但很有意思,并不是就对了。
  常证师:我摸索白骨已经很久,但一直不得其法而入,现在却发现修止与般若,不知要如何配合?
  师示:好啊!好啊!你又快要引起我的兴趣了(一笑)!
  常证师:在修止的过程中,我希望配上般若门法的应用,那就很容易可以达到所追求的目标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