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美国的政治野心与它的实力同步膨胀起
来。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
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
否,未来的 (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美国还因为独家垄断着原子
弹而骄横不可一世。曾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后来在形
容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时写道:“原子弹的惊人的破坏力产生了这
样的看法,即我们的空军现在拥有决定性的武器,这种武器可以使美国从此
以后建立对世界的警察统治,并迫使世界接受美国统治下的和平。”
与此同时,美国在经济上也有向外扩张的需要。《走向全球主义》一书
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
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
二是技术上的,怕原子秘密保持不住。“第三怕是经济上的,随着和平的来
临,经济会重新转向衰退。避免经济萧条的途径就是增加对外贸易,但如果
世界其它地区对基本工业实行国有化或者关闭其市场,美国就无法在海外竞
争。”这第三怕带有根本的性质。当时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美国在外国经
济形势面前反而变得脆弱。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是自给自足的,特别是
在能源和钢的生产方面。但是由于日益增长的综合经济与战后年代廉价能源
的发展,美国就得日益依赖外国资源。一位美国官员说,“资本主义主要是
一个国际体系,一旦在国际上活动不开,就要彻底完蛋的。”总之,由于种
种原因,战后美国需要开放世界市场。
就战后初期而言,美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从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
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大量军事订货的消失和大批军人复员立即造成大规模
失业的威胁。五角大楼原计划两年内仅让200万人退伍,但结果,由于一场
争取士兵立即返回家园的运动,使得退伍人数一下子达1200万人之多。美国
当权人物惊恐地看到如果不能维持充分就业,就可能再来一次20年代末30
年代初的大危机,那将威胁整个制度的安全。
这样,向全世界扩张,就成为美国维持其经济并从而维持资本主义制度
的根本需要。这就构成了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促使美国走上全球扩张的道路。
美国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特别是大财团和军人认为,凭着一手美元,一手
原子弹,他们是可以做到这点的。一个“美国治下的和平”取代19世纪“英
国治下的和平”,似乎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美苏关系的变化 但是,美国要实现霸权主义野心却遇到了严重的障
碍。正当美国的实力与扩张野心在战后达到空前高度时,苏联和世界各国的
人民革命力量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美国看来,第一个也是主要的障碍来自苏联。苏联经济虽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力量却大大增强,军队人数近 1140
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并拥有精良的装备。东欧一系列国家,在苏联
的直接间接援助下,从德、意法西斯的桎梏下获得解放,并先后建立了人民
民主政权,这是美国实现其称霸计划的一大障碍。东欧的解放成了美国公开
反苏的直接动因。第二个障碍来自发展中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国
… Page 35…
家的进步民主力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欧洲许多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希
腊等国的共产党和民族主义政党积极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赢得各国
人民的普遍尊敬和赞扬。战后初期,这些力量成为反对侵略,坚持民主进步
的主力军。显然,不把这股势力压下去,美国的全球霸权便会落空。第三个
障碍来自觉醒了的亚非人民。大战期间被侵略的中国和亚非人民在共产党和
民族主义政党领导下纷纷拿起武器英勇抗敌,在战时同盟国武装部队中,有
很大一部分人员由亚非国家人民组成,他们经受了锻炼,提高了觉悟,成为
战后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生力军,也是抵制美国霸权主义的新生力量。
美国把以上障碍最终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
“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
到有 ‘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最初对共产主义的概念认为是一种国际阴
谋,象章鱼那样身在莫斯科,触角则伸到世界最远的各个角落”。正是由于
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妨碍了美国的称霸计划,导致二战期间美苏同盟
的破裂和美国对苏“冷战”遏制的开始。
二、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
东欧、伊朗和土耳其问题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已在考虑
对付苏联的问题。“遏制”这一词汇和概念,事实上从1941年起就充斥于华
盛顿官员的头脑。1945年4月上任的哈里·杜鲁门,在追求世界霸权的战略
目标上与罗斯福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他加紧把罗斯福纸上的“蓝图”转
变为全面展开的称霸活动;把罗斯福同苏联战时的“合作”转变为战后以苏
联为主要敌手;把罗斯福主要通过国际组织建立世界霸权转变为主要运用直
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手段向外扩张。他为制定一条以苏联为敌手的“冷战”
和“遏制”政策进行了紧张的准备。
杜鲁门政府首先抓住东欧问题大作文章。早在1944年7月22日,在苏
联的支持下,在卢布林成立了波兰人民代表会议 (即卢布林政府),美国对
此采取拒不承认的态度,继续支持波兰资产阶级在伦敦的流亡政府,对于波
兰在1945年6月23日成立以波兰工人党领导的华沙临时政府为基础的全国
统一政府极为不满,大造反苏舆论。1946年1月初,杜鲁门在一份备忘录里
攻击苏联在波兰采取了“高压和专断的手段”。他还攻击罗马尼亚和保加利
亚成了“警察国家”,扬言除非这两个国家有根本的转变,美国就不予以承
认。同年初,美国还利用苏联和伊朗、土耳其的争端以扩大事态。
苏伊争端源于撤军问题。二战期间伊朗宣布中立,但德国人却在伊朗国
土活动。1941年8月苏英两国军队分别占领伊朗北部和中部、南部。1942
年10月美军经英军同意后也开进伊朗。三国在不同场合都一致同意在战争胜
利后半年内撤出驻伊朗的军队。届时,美英军队陆续撤出,苏军未动,并在
苏军占领区成立了“阿塞拜疆民族政府”和“库尔德人民政府”。伊朗政府
派军前去镇压,被苏军挡回。美英两次照会苏联,要求苏联撤军,被苏军拒
绝。苏联反问美国,美国在许多国家都有驻军,为什么对苏联军队暂缓撤出
伊朗一事大惊小怪。1946年1月,伊朗政府在美国默许下在联合国控诉苏联
干涉伊朗事务,使苏伊争端成了联合国成立后首次大会审议的第一个问题。
英美立即支持伊朗。苏联代表则予以反驳并激烈指责英国在希腊和印度尼西
亚的暴行。后来,苏伊通过会议达成协议。5月6日苏军撤出伊朗,这次历
… Page 36…
时半年的国际危机得以解决。但美国立即趁虚而入,大举渗入伊朗。1947年,
美国向伊朗提供了 2 500万美元的武器,并派遣美国军事代表团帮助改组伊
朗军队。美国还以军援的方式,帮助伊朗在接近苏联边境的北部地区修建了
军事设施和机场。结果,伊朗成了美国对苏军事威慑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
苏、土纠纷开始于大战末期。1945年6月,苏联向土耳其提出缔结苏土
①
新条约的要求 。包括把1921年割让给土耳其的土耳其东部的卡尔斯和阿尔
汉达两地归还苏联,苏联在达达尼尔海峡建立陆海空军基地等。土耳其政府
拒绝了苏联的要求,两国关系顿时紧张起来。美国貌似公允地支持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