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英九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鹤凌延续了父亲言教身教并重的观念。尽管家庭食指浩繁,马家的四女一子都受到高等教育,马鹤凌除从小要求子女熟读四书五经,也灌输子女应有一些观念,如“理正气和,义正词缓”、“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等人格生活教育,更是马鹤凌对儿女的谆谆教诲,马英九因此曾言,如果他此生能有一点点成就,父亲功不可没。
  05年 5、6 月间,国民党为党主席王马之争相持不下时,马鹤凌虽说“切腹自杀”表明力挺连战留任,但连战确定无意续任后,马鹤凌即支持儿子的选战到底;对父亲的疼爱之情,马英九也感念在心,因此即使马鹤凌近年来的快人快语,屡屡为马英九带来困扰,马英九从不正面反驳,甚至为还有八旬老爸能耳提面命感到欣慰。
  马鹤凌曾预立遗嘱,遗嘱中直言:“我有急性心肌梗塞,自知朝不保夕,特立遗嘱,寄望我儿英九继志述事,适时全力以赴,主张两岸政要,我对英九最大的愿望是,要活在大家心里,要活在历史上。”在马鹤凌心中,自己永远是中国人。为了让马英九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马鹤凌就在马英九很小的时候,开始对他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了。在马英九 7岁时,马鹤凌把家训传承给了他:“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如今,马英九把家训悬挂在自己在台北办公室内醒目位置,时刻鞭策自己。
  生前,马鹤凌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在马英九卸任台北“市长”后,父子俩能一起回大陆探亲祭祖,还希望有生之年看到马英九当上台湾领导人,带领台湾人民走向一个更加稳定的局面,实现两岸和平友好共处。虽然马老没能实现这个愿望,但他对马英九的能力有绝对的信心,对于台湾当前混乱的局势,他相信“马英九绝对可以力挽狂澜”!
  马英九对父亲的怀念外表温文儒雅的马英九,感情丰富、学识过人,做事很有原则,这和他从小的家庭教育关连甚深。父亲马鹤凌既是马英九的启蒙者,也是仕途上的一面镜子。马英九形容父子关系“亦师亦友”,曾私下说,今天如有少许成就,都是父亲言传身教的结果。
  马英九少儿时代,马鹤凌就要求儿子熟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左传、论语等经史百家,并写得一手不输给名家的漂亮毛笔字。他眼中的父亲,举手投足尽是儒生风范,恪守中国传统道德,却非食古不化,对新思想、新事物仍是宽宏大度地接纳。当连战还有能力和意愿担任国民党主席时,父亲基于心里那份传统礼教思想,出来浇儿子一盆冷水,也就不足为怪。马英九对此了然于胸,一句怨言也没有。
  马英九不近黑金、不贪女色、不沾“台独”,人称“不沾锅”,在台湾政坛树立起自身清廉的形象。马鹤凌不止一次说,从儿子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未能看到的希望,也深深期许儿子能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心愿,做大事、报效党国,而马英九的杰出表现,让他既欣慰,也感到骄傲。
  2005年 11 月 1日,马英九在台湾《联合报》发表深切怀念父亲的题为《我父亲不是高官》的悼文。从此文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马英九的父亲对马英九的深远影响,也可以从中看出马英九成长所经历的曲折道路和他的理想愿望。
  马英九在悼文中说:“民国”九十四年(2005年)11月1日晚上,台北国泰医院七楼加护病房中,两天前因心肌梗塞入院急救的父亲仍在作最后的奋斗。7时05分,仪器上的心跳指数陡降为零,他终于在妈妈、大姐、三姐、内子美青与我的陪伴下,退出了85年精彩的一生。我站在床边,紧握他余温犹存的右手,噙泪默念‘父子结缘55年,只盼来生再续缘’。我的祖父、父亲都在幼年丧父,祖父立安公是9岁,父亲则是7岁。我能在父亲的呵护下结缘55年,实在是情缘深厚,分外幸运。“
  马英九回忆了父亲在自己幼年时期所扮演的“严父良师”角色:“父亲自幼失怙,深怕我们缺少父爱,因此把严父良师的角色扮演得淋漓尽致。他本人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年轻时作诗填词、撰联作对、弈棋票戏,样样精通,而长、短跑,篮、排球及游泳,亦达当时省级选手水准,而在高中与大学更担任学生自治会会长,展现优异的领导能力,可说是从小就是才子型的领袖人物。
  “成家后成为8口之家的家长,家中大小工程修缮,也能一手打理。小时候我们住在台北万华广州街一幢拼凑的公房中,我们住2楼最后一家。一户60多人共用一个水龙头、一间公厕,因此家家要自备水缸与马桶,2楼还要装压水机。初期家中桌子、柜子都是父亲用肥皂箱改装的,输水管也是他设计的。台风天屋顶漏雨,要用饼干盒去接水;停水时,我们小孩则用奶粉罐去对面的龙山国校提水。在这样窳陋的环境中,他对子女的期待却丝毫不打折扣,我们对他当然是又敬又畏。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我们就被要求背唐诗、读古文、练书法、做家事、早起早睡。有时由父亲督导,有时由母亲面授。另外,他们并从微薄的薪水中,挤出购买伟人传记与世界名著的费用,让我们在艰困中仍能享受阅读的乐趣。父亲的口头禅:”培养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让我们子女终身受用不尽。
  “记得有一次在台北市议会答询时,我提到‘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古训,有议员突然质询:此句语出何典?我立即回答‘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是郑庄公预言他同父异母弟弟共叔段未来下场的话’,当时举座皆惊。其实倒不是我国学底子好,而是这刚好是我7岁时熟读过的一篇古文,其中颍考叔利用隧道安排郑庄公母子相会,以化解庄公毒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传奇,还成为我当年规划开放大陆探亲方案的名称:“颍考方案’。此外,我们兄弟姊妹5人练习书法都在5年以上,日后不论求学或就业,从未在这方面吃过亏,都是拜父母家教严格所致。
  “除了经典教育之外,还有人格教育。我挂在办公室的一副对联:”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就是乐善好施的家祖父立安公,90年前在湖南湘潭劝世教子的名言,木刻加漆挂在他的善产管理所。民国七十五年(1986年),我出版第一本中文学术著作时,把它摆在扉页上,提升到’马氏家训‘的地位,让父亲老怀弥慰。“
  马英九还说,他喜欢跑步也是家传的:“谈起体育,父亲更是在行。高中及大学时均曾在一天之内,连获全校 400米、800 米、 1500 米及 10000米四个第一,并曾获选代表湖南参加全国运动会,惜因日军侵华而取消办理。比起父亲,我可差远了。我跑万米最好的成绩也比当年的父亲慢6分钟以上,游泳更连比都无法比。
  “跑步也是家传的运动。念高中时暑假有一天早晨贪睡,父亲硬是把我叫起来,带我出去跑 3000 米,并告诉我跑步是健身最方便、最省钱与最有效的运动;他本人幼年体弱,就靠中学6年勤练跑步而转弱为强,并成为其他运动的基础。我日后养成跑步习惯,并全力推广长跑运动,父亲功不可没。他认为运动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养成”不偷懒“的决心与毅力,这一点我倒是继承下来了。”
  父亲不仅在马英九幼年时期扮演着“严父良师”角色,青壮时期也是马英九的“亦师亦友”,马英九说:“上了高中之后,知识增加了,见识也自不同,父子之情慢慢转化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和父亲就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在高一时,就想念文组,父亲却持异见。他当年读的长沙岳云中学以理工科闻名全省,他高中三年数理皆极佳,但投考大学同时考上唐山工学院与中央政治学校(政大前身),却放弃前者而就读后者。他自己弃理学文,却劝我暂不转文组的逻辑是:学习数理有助思考,不妨高二多念一年理组后再转文组。这个逻辑我接受了。
  “高二念完,我成绩中上,他即支持我转组。大专统考填志愿时,他又有意见了。他希望我学政治,我则希望学法律,最后他接受了我的意见。30多年来,他常常认为我法治观念太强,司法性格太重,守经有余,权变不足。我则认为近代中国积弱不振,跟法治不彰关系重大,故‘非过正不足以矫枉’。30多年来,我们父子谁也没说服谁。他现在走了,我也没人可以辩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