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英九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还在前苏联加入了共产党,前苏联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对前苏联的熟悉程度,不是一般人可比。现在遇到一个熟悉前苏联事务的外宾,自然会谈起前苏联。蒋经国谈到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的首府巴库,他发出这个音的时候,用的是浙江口音的中国话,而马英九对前苏联几乎没什么了解。他想当然地以为,既然是首府,自然是什么“宫”之类,比如克里姆林宫,白金汉宫,而浙江话所说的“巴”,又和“白”极其相近,所以,马英九便翻译成“白宫”。
  蒋经国并不清楚马英九是怎样翻译的,所以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错误,依然兴高采烈的和那个客人谈着,但那个客人是个“苏联通”,知道阿塞拜疆的首府不是“白宫”,却又不明白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会翻译成“白宫”,所以有些发愣。
  马英九虽然感到外宾的神色有些不对,却也没有深究。直到这个词出现好多次,而他每次都以“白宫”翻译时,都发现外宾的神色有异,才意识到自己翻译可能错了。
  那种情形是非常窘迫的,一般人,或许会想办法蒙混过关,而且蒋经国并不知道他的翻译出来错误,以后再遇到要翻译“巴库”的时候,干脆仅以首府代替,含混过去了事。可马英九非常认真,知道自己工作可能出错之后,内心极其不安。他找了个机会,将此事向蒋经国核实了一遍,并且告诉他,自己有可能翻译错了。蒋经国很耐心地对他解释了一番,才让他明白过来。
  这件事,如果换一个人,很可能成为一大败绩,最终影响到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但蒋经国却与众不同,当他知道马英九犯了一个大错后,他不仅没有批评马英九,反而对马英九这种知错改错的勇气,极为欣赏,竟然还表扬了他几句,结果坏事变成了好事,使得马英九在蒋经国面前赚足了印象分,工作起来也就更加认真负责了,以至于后来蒋经国夸他,是个“没有缺陷的年轻人”。
  从此时开始,直到蒋经国逝世,马英九在蒋经国身边工作了将近 7年时间,二人关系十分密切。7 年的光阴,在整个历史长河里不过是弹指之间,瞬息即逝,可是在台湾,却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 7年,虽然有许多变化,在此之前,蒋经国已经打下了底子,还没有出现最终的根本性改变。后来台湾社会所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马英九都是目睹者或者参与者,他担任蒋经国英文秘书这种“贴身”身份,使得他对于蒋经国的思想脉络以及为人等,有一个相对别人更为透彻的了解。外人后来说他是蒋经国的真实信徒,甚至于说他是蒋经国暗中指定的隔代传人,这实在并不为过。
  从后来马英九的一些谈话中可以看出,直到现在,他对蒋经国的政绩以及为人,都是极为推崇的。他多次说:“十五年来多次民调显示,经国先生最受民众肯定的政绩,正是十大建设。英九认为,如果以‘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观点来说,经国先生在历任‘总统’中的评价最高,确实当之无愧。”但是,他显然不像宋楚瑜。当初,宋楚瑜将蒋经国视为父亲一般尊敬和崇拜,后来蒋经国逝世的一段日子里,他也像孝子一般,但凡一些重要的日子,都会去蒋经国的灵前参拜,并且痛哭流涕,虽然这一切并没有持续很久。
  马英九不是那种在政治上广结善缘的人,就算他有那么多机会讨好蒋经国,以求蒋经国在政治上提拔他,可实际上,他并没有在这上面花很多的情感功夫,只是一心一意将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务必事事精到。马英九和蒋经国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纯粹的工作关系,尽管从感情上说,马英九对蒋经国从小就十分的崇拜,将其当成大英雄看待。而蒋经国对马英九也非常的满意,其体贴和关切程度超乎寻常,所以直到自己逝世,都一直把马英九留在自己的身边,当最亲近的人使用。
  蒋经国除欣赏马英九的品德和才华外,马英九的那种“不沾锅”的性格尤其赞许,所谓“不沾锅”,指的便是他在政治上不拉派不结帮,我行我素,只要是对的,无论是谁,他都支持,只要是不符合他的观点的,他也会提出意见,如果对方是明显错误或者是在使阴谋,他知道之后,也会以自己的方式提出批评。平常在蒋经国身边工作,除了勤奋,就是认真,凡是份内的事,他一丝不苟,不该他知道的事,他从不打听从不过问,更不会替人说情。他知道的事,他也从不向外面任何人透露。谁也别想从他嘴中得到有关蒋经国和“总统府”的任何消息和秘密,哪怕是自己最亲近的家人。
  蒋经国在有些事情上,还会询问马英九的意见。这是蒋经国的一种工作方法。像他这种人,高高在上,听到下层意见不那么容易,许多事,都是从身边人那里了解的。正因为如此,便有一些谄媚之辈趁此机会打击他人抬高自己。蒋经国身边,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少,他听到类似的话,也一定很多。有些他听进去了,结果在处理某些事情的时候,导致了错误,事后即使意识到,想改,也已经晚了。有些事,他想调查取证,可下面的人都有各种关系,调查也不容易。因此,对于身边人,他不能不有一种特别的警惕,却又不能离开这些人。尤其是他晚年的时候,只能坐在轮椅上理政,就更加少不了这些身边人了,同样对这些身边人也最亲近。
  据蒋孝勇回忆说,到了晚年,蒋经国已经没有几个信任的人,因为那些人对他所说的话,大多都带有强烈的个人目的,许多话是不能信的。马英九是难得的一个大好人,一个肯对他说真话的人,一个毫无私心杂念的人。但马英九也有他的缺点,他不喜欢品评人物,往往是就事论事,涉及个人的人品,从不评价。
  虽然马英九没有想方设法让蒋经国对自己产生一种亲子般的感情,蒋经国却非常喜欢这个年轻人。蒋经国身处高位,平常见到太多为自己私利,争得头破血流的蝇营狗苟之徒,也见到太多的拉帮结派,所有官场的黑幕,蒋经国是全都见尽,可以说见怪不怪了。同时,他对这一切,也深恶痛绝,却又无力根除。正因为如此,当他遇到一个不结帮不谋私利的年轻人时,那种仿佛大草丛之中见到珍珠的感觉,是何等的强烈。
  蒋经国对马英九评价是:这是一个“没有缺陷的年轻人”。
  人是不可能没有缺陷的。但对蒋经国这样一个浸淫官场大半生,处于权力高峰几十年,又处于人生终点的垂暮老人来说,他所指的缺陷,应该说是大缺陷,而不是小缺点。
  日后,马英九的支持者拿这句话当成“最高指示”,以此告诉人们,蒋经国对他的评价是如何之高。而马英九的反对者,同样用这句话来攻击他,要让人们相信,他的没有缺陷,正是他最大的缺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对于普通的台湾民众来说,更多的人都希望选择一个像马英九这样看上去没有缺陷的官员,而不愿选一个像李登辉那样全身都是缺陷的官员。
  平步青云超速升迁1984年,蒋经国对班子进行了一次大调整。这次调整的一个大基调,就是本土化和年轻化。这次调整,对于整个台湾的未来,可以说举足轻重,关系深远,并且影响到了“党国”的命运。因为正是这次调整,推出了台湾两个引人注目的人物,那就是李登辉和马英九——后来李登辉成了接班人,担任了“副总统”;而马英九则平步青云,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
  最初蒋经国让李登辉担任“政务委员”,看中的是李登辉是个农业方面的人才。此后,蒋经国每次下乡调查农村问题,都将李登辉带在身边,李登辉一方面对蒋经国极尽讨好,另一方面,也确实有些学者作风,颇为务实。当时 49 岁的李登辉,大概不可能想到日后还有政治上发达的机会,能够坐上“政务委员”的高位也就满足了,政治上大概没有野心,便很愿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一些作用。既然没有野心,也就没有顾忌,遇到蒋经国向他征求某些问题的意见时,他也就可以直言。正是这一点,令蒋经国大为欣赏。
  1978年,蒋经国当上“总统”,10天后,他便任命孙运璇为“行政院长”。而新的“行政院”阁员,自然都是由蒋经国钦定,蒋经国给了李登辉一个更佳的位置:“台北市长”。李登辉一上任,便给了蒋经国又一个好印象,他辞掉了除“市长”薪水之外应得的一切,如研究费、车马费、制装费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