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自己的作家和美术家。到处都是市侩习气,盛行的只有马路文学或用上
海话来说,四马路文学。”因此,请求经常寄一些俄文的书籍来。尤其马上
希望寄来克鲁普斯卡娅的回忆录,A·托尔斯泰的《西姊妹》、《一九一八》和
新的期刊。
瞿秋白已经在为他重返文学园地的耕耘,积极地准备条件了。
1931 年到1933 年,短短三年里,瞿秋白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艺运动
和文化运动,写下了大量的文艺理论,杂文,创作了新形式的诗歌和曲艺,
直接的、系统的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家的作品,提出并
且深入探讨了有关发展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反击了形形
色色的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潮,具体的、科学的进行了文艺批评,给予了革命
文学以实际的指导。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活动,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开创性
的卓越的贡献,使他成为被公认的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
之一。
三十年代初期,中国革命文学运动仍然处于幼稚的阶段,急需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和借鉴苏俄作家与作品。因此,翻译介绍这类著作和
作品,在瞿秋白看来,是中国革命文学运动的起点。
1932 年,瞿秋白编译了《现实——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一书,译
文有恩格斯论巴尔扎克和易卜生的两封信,普列汉诺夫的《论易卜生的成
功》、《别林斯基的百年纪念》、《法国的戏剧文学和法国的绘画》、《唯物史观
的艺术论》,拉法格的《左拉的“金钱”》。瞿秋白同时写有评介文章六篇:《马
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恩格斯和文学上的机械论》、《文艺理论
家的普列汉诺夫》、《拉法格和他的文艺批评》、《关于左拉》、《社会主义的早
期“同路人”——女作家哈克纳斯》等。瞿秋白在《后记》中指出:这一本
论文集,是根据苏联共产主义学院的《文学遗产》第一、二两期上的资料编
译的。他说:恩格斯论巴尔札克和易卜生的两封信都是最近发见的,这里包
含着很宝贵的指示,可以看见恩格斯以及一般马克思主义对于文艺现象的观
察方法,并且说明文艺理论不但要“解释和估量文艺现象”,而且要指示“文
艺运动和斗争的方法”。文艺理论不但要说明“文艺是什么”,而且要说明“文
艺应当怎么样”。这些评论文章关涉到中国文学界的现状,因而武装了左翼
文艺阵营,对中国革命文学运动起了指导作用。
瞿秋白还翻译了列宁所写的《列甫·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托尔斯
泰和他的时代》,写了《马克思文艺论底断篇后记》、《斯大林和文学》、《论
弗理契》、《苏联文学的新阶段》等介绍性的文章。有的放矢地、卓有成效地
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学说中关于阶级文艺的理论,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关于现实主义的精辟论述。
在介绍和评述现实主义时,瞿秋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坚持
改造世界、造就新人的革命目标,提倡革命的现实主义,而反对庸俗的现实
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要求真实性和革命倾向性的结合,既要有理想和热
情,有倾向和目标,又要反对脱离现实生活的空想和造作。瞿秋白指出,马
克思和恩格斯反对表面的空洞的倾向性,反对那种曲解事实而强奸逻辑的“私
心”。这种虚浮的“有倾向性的”,“有私心的”作品,他们说它是“主观主
义唯心论的文学”。他们所赞成的是“客观的现实主义的文学”。
瞿秋白指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最基本的原则和最重要的特征,是
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一些革命作家出于良好的愿望,力图表现自己的无产
阶级立场、观点和感情,但往往以概念化的说教,简单化的编造,代替文学
创作。瞿秋白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和拉萨尔辩论过文艺上的现实主义和
浪漫主义的问题,他们不赞成席勒化的主观主义唯心论的文学。因为席勒晚
年的作品中的“英雄”,只不过是主观的抽象的“思想”的号筒。
席勒只是希望开明的君主来做从上而下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力量,他看
不见广大的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注意阶级斗争,因此只在主观道德的
“伦理”方面找寻出路,用一些抽象思想,例如善和恶,勇敢和懦弱,公德
和自私等等,来支配他作品里的英雄。瞿秋白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要求现
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要能够发露真正的社会动力和历史的阶级的冲突,而不
要只是些主观的淋漓尽致的演说。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喜欢莎士比亚、巴
尔扎克。他们所说的“客观的现实主义”,就是象巴尔扎克那样违背自己的
阶级同情和政治成见而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落后的反
动的保皇主义者,但他敢于正视本阶级的没落,揭示了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
命运。他的《人间喜剧》,(瞿秋白译作《人间滑稽戏》)提供了一部法国“社
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瞿秋白引用了马克思
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狄更斯、萨克雷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评述,然后指出
现实主义作品有着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认识能力。
其“真实描写”的特征和对于社会历史的认识价值,是无论哪个时代的现实
主义作品都应当具备的。瞿秋白说:“无产阶级作家应当采取巴尔扎克等等
资产阶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创作方法的精神”。
这一时期,瞿秋白对于一些作品的评论,充分体现了上述理论的精神,
把真实性作为首要的衡量标准。他称赞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一
书,说:“事实的本身就是最有力量的宣传。任何故意宣传鼓动的小说诗歌,
都没有这种真实的平心静气的纪事本末来得响亮,来得雄壮,——这是革命
的凯旋歌。绥拉菲摩维支只不过说:哪!我们是怎么奋斗过来的。这就够了
——这就可以了解:历史往那一方面走着”。①左翼作家要表现自己的革命
意图,不能靠空洞的说教来代替真实的描写;如果不是按照实际生活的规律,
写出人物性格的必然逻辑来,文学就不能影响生活,产生革命教育意义。在
评论《毁灭》时,瞿秋白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文艺创作要写新人、新的英雄
的问题。他说,这种新人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已经出现。他明确指出:“这种
新人,克服一切旧社会给他的遗传。自己和自己奋斗,严厉的肃清各种各色
的颓废,消沉,留恋,自私,虚荣,麻木。。谁领导着这种奋斗?是矿工,
是雇农,尤其是大工业的工厂工人。是的,劳动民众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
去改造世界,去消灭敌人,这种巨大的战斗之中,他们同时改造着自己。”
②1932 年3 月,瞿秋白读过茅盾的《三人行》,认为作者仅仅有革命的政治
立场是不够的。它所写的事件脱离着现实的事变,人物的成长和转变,都是
没有恰切现实生活的发展过程的,结果是“三人行,而无我师焉”。茅盾后
来同意了瞿秋白的批评,认为《三人行》“故事不现实,人物概念化”。瞿秋
白也以“真实”这个标准来评论作家。他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里,
所列鲁迅的精神有四点,第一点便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第四点则是反虚伪
的精神。瞿秋白说:他的现实主义,他的打硬仗,他的反中庸的主张,都是
用这种真实,这种反虚伪做基础。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真实”,主要
是指鲁迅反对“瞒和骗的文艺”的人生态度,并不是美学意义上的现实主义,
但两者是相通的。③①《瞿秋白文集》4 卷本第1 卷,第333 页。人民文
学出版社1953 年版。
②同上书,第327 页。
③王铁仙:《瞿秋白论稿》。本章多处引用王著的研究成果,在作不出
更确切的表述时,还借用了王著中的成文。
对于什么是真实,瞿秋白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实际存在的生活现象和
一般的事实当作真实。艺术的真实,应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他指出,巴尔
扎克自称为“法国社会的秘书”,但并不是只记录一点事实,巴尔扎克在事
实之外,在所谓“到处都发生着的事情”之外,还能够揭开内幕,暴露社会
生活的机械体。这是说,应从表面的生活现象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