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噢,是这样,是这样。”史沫特莱听了连连点头。  
  “根据同样的理由,我建议序由你来写。”  
  “我可以写序,”她接受了茅盾的建议,又说,“不过,我需要一些材料──一份中国读者对作者评价的综合材料,你能不能提供?”  
  茅盾为难地摊开了双手,说:  
  “这个我也不好办,对我的评论有各式各样,即使是战友,对我尚且褒贬不一,由我来归纳这些意见就太难了。”  
  史沫特莱从椅中站起身,在室内慢慢走了一圈,突然站住,转过身来对茅盾说:  
  “有了,我请鲁迅先生写!”  
  茅盾听了一愣,想了一想说:“这当然好,史是大先生从来不写这类文章,恐怕有点勉为其难了。除非你亲自向他提出来。”  
  “当然,我要亲自向他请求,我这就来写一封信,请你交给他。”史沫特莱爽快地说。  
  茅盾心想,料不到她会这么直爽,怎么办呢?现在我又不便再推托,毕竟她是为了给《子夜》的英译本写序呀。  
  史沫特莱摊开信纸就给鲁迅写信,她说明了原委,希望鲁迅能帮助她提供三方面的材料:  
  一,作者的地位;二,作者的作风和形式;三,影响──对于青年作家的影响,布尔乔亚作家对于作者的态度。  
  吃饭时间到了。看到茅盾夫人摆到桌上的丰盛菜肴,史沫特莱高兴地拍着手说道:  
  “太美了!这么多菜,你夫人待你真好!”  
  “史沫特莱,我夫人是专门做来招待你的。请你多吃一些!”茅盾笑着邀她加入席。  
  过了两天,茅盾把史沫特莱的信面交鲁迅,并向鲁迅说明了事情的经过。  
  鲁迅让茅盾把信翻译给他听,一面在纸上记下了史沫特莱的要求。然后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史沫特莱的信,微笑着说:“让我来考虑考虑。你也知道,我平时是不注意这方面材料的。”  
  茅盾回家之后,就动手写自传。原稿纸上现出了一行行清秀的字迹:  
  “茅盾是笔名。他的真姓名是沈(姓)雁冰(名)。他是1896年7月生的。浙江人。他的祖先,本为农民;太平开国起义的时候,始在乡镇上为小商人;‘太平天国’的战争蔓延到江、浙的时候。他的曾祖父带着家小避难到了上海,不久又到了汉口,就在汉口经商。后来又捐了官,到广东、广西去做了几年官,从此就变做半官半商的家庭。从他的祖父以来,就是‘读书人’了。……”  
  在《自传》写了一半的时候,鲁迅来信告诉他,史沫特莱要的材料,他已托胡风代笔了。  
  于是茅盾继续埋头写《自传》。对《蚀》的创作是这样写的:“……从‘三部曲’看来,那时茅盾对于当前的革命形势显然失去了正确的理解;他感到悲观,他消极了。同时他的病也一天一天重起来,他常常连连几夜不能睡眠……“对于《子夜》,他写道:“《子夜》是茅盾所写的最长的作品,也是最近的作品。……他起意要写这部小说还在1930年他刚从日本回到上海来以后。1934年2月,南京政府查禁了二百多种左倾书籍,这《子夜》也在内。但后来因为各书店的抗议,南京政府重行‘审查’,命令书店将《子夜》的第四章和第十五章全行删去,始准继续发售。所以在中国的《子夜》是不全本。”  
  这里说的“《子夜》是不全本”,是指被国民党命令删去第四、第十五章后的开明版《子夜》。然而在1934年下半年,茅盾却收到了一套分为上下册、用道林纸精印的全本《子夜》。送这本书的那人告诉茅盾,出版这个全本《子夜》的救国出版社,是巴黎的一批进步华侨办的,他们还出版了一种《救国时报》的报纸,也是宣传革命的。这使茅盾深为感动,他写道:“想来是为了反衬国民党反动派禁书之义而出此。由此也可证明,一九三四年国民党反动派对左翼文艺的大举‘围剿’,其结果与他们的愿望正相反,革命文艺更加深入人心了!”  
  在国内,直到解放后,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全书的《子夜》。  
  《自传》刚完稿,鲁迅也把“材料”寄来了。茅盾展读鲁迅的信:    
  明甫先生:  
  找人抢替的材料,已经取得,今寄上;但给S女士时,似应声明一下:这并不是我写的。  
  专此布达,并颂  
    春禧  
                树 顿首二月二夜    
  于是他把鲁迅寄来的“材料”连同他写的《自传》,用挂号信寄给了史沫特莱。  
  旧历年来到了,大红的春联和喜庆的爆竹使人们的心头舒畅了一些。茅盾照例到一些老朋友家去拜年。他到鲁迅家中拜过年之后,鲁迅送他下楼。走到楼梯中间,鲁迅忽然停下脚步,对他说:“明甫,史沫特莱告诉我,红军长征抵达陕北了。”  
  “哦,这可是个大喜讯!”茅盾兴奋地应道。  
  “她建议我们给中共中央拍一份贺电,祝贺胜利。”鲁迅接着说。  
  “好呀!我赞成。”  
  两人继续往楼下走。鲁迅说:“电文不用长,简短的几句就行了。”  
  茅盾点头赞同,又问道:“可是电报怎么发出去呢?”  
  “交给史沫特莱,她总有办法发出去的。”  
  这时他俩已走到楼下,看见厨房里有人,就没有继续谈下去。  
  后来,茅盾因为忙其他的事,见到鲁迅也没有再问这件事。  
  在茅盾与鲁迅的单独接触中,他感到鲁迅对共产主义有坚定的信仰,对共产党及其领袖怀有崇敬的感情。只不过这些话鲁迅只在极小的范围内讲,在通信和日记中,他是不谈或故意不记的。  
  史沫特莱和鲁迅、茅盾心有灵犀一点通,她的建议得到了两人的赞同,鲁迅以他和茅盾的名义拟了电报,交给了她。她把电报寄往巴黎,再转寄莫斯科,又由莫斯科发到陕北,几乎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四月底,冯雪峰从陕北来到上海,告诉茅盾:“你们那份电报,党中央已经收到了,是在我离开延安前几天才收到的。”  
  直到后来,茅盾才看到这份由史沫特莱建议并代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文:  
  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  
  二十五年后,史沫特莱为美国反动统治者所迫害,病逝于伦敦的医院里。茅盾听到噩耗,茫然若失。1950年5月14日,他撰写的《悼念A·史沫特莱女士》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地抒写道:  
  “……一个人或者一个朋友的死,或使人悲痛,或使人愤慨,或使人惋惜,或使人惘惘然若将无以解除积年之负疚,……  
  “在中国革命斗争最艰苦的年代,A·史沫特莱是在中国,而且是和我们在一起的;在全世界还被反动派的谎言所迷蒙的时候,她是把‘红色中国’的真相第一次告诉了世界人民的。中国人民和中国作家不会忘记这样的一位朋友。……  
  “我们悲痛,愤慨,哀悼我们失去了一位热情的朋友,民主的战士和进步的作家。愿您灵魂永远安息,A·史沫特莱!”            
二七、儿子去游行         
  茅盾把家搬到信义村不久,就送女儿沈霞和儿子沈霜进了曹家渡的时代小学。女儿入该校附设的初中班,儿子读小学六年级。  
  这所学校里的学生多半是工人子弟,他们入学都比较晚年岁也比沈霞和沈霜大一些。这些工人子弟读完小学就不再升学,因为已经到了可以当学徒的岁数,而且想升中学也由于学费太贵,读不起而作罢。  
  时代小学的校长脑筋一动,想出了附设初中班的办法,收取学费从低,这既满足了一些工人子弟升学的渴望,他又多了一笔收入。  
  初中班的学生不多,只有十几个。班主任是刘老师,他因兼教六年级的国文,沈霜也就成了他的一个学生。  
  天,沈霜放晚回到家里,忐忑不安地说:“爸,今天刘老师把我找去,问我《子夜》是不是你写的?”  
  孔德止在一旁听到,不待茅盾回答,忙问:“什么?刘老师哪会晓得的?”  
  茅盾让儿子放下书包,坐在凳子上慢慢地说。  
  原来事情是这样引起的:沈霜平时喜欢看小说,他去年已读过《七侠五义》,这几个月里又读了巴金的《雾》、《雨》、《电》。一天,初中班的一个学生发现他正在看小说,两人就交谈起来。后来,他看见那个中学生正在看《子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