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读故事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姚云平又找到了那个负责为这家报社运送盗版刊物的个体商,他承认了这家报社出钱让其将这些刊物运往四川的情况。    
      弄清情况之后,他便立即返回那家承印的工厂,直奔二楼装订车间。    
      装订车间正在进行最后一批的装订工作,早已装订好的部分都进入了仓库。这家工厂承印数为六十万册,早已将仓库里堆得满满的,只等着全国统一分发的时间一到,就可以立即将这些印好的刊物发往发行点的邮局。    
      找到厂长,厂长说没有出现盗版的现象,一切都是在很严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问到那家与盗版有关的报社的情况,厂里也进行了否认。    
      姚云平手中没有凭证,自然空口说了不能算数。但他相信这次出现盗版一定与这家工厂有关,他发现整个仓库只有一个大门,于是就拿了一根木棍,在仓库的外墙上用力地敲了几下,发觉墙面传出的声音不对,不像不是一道实心的墙面,从里传出来与实心墙不同的声音。    
      这立刻引起了他的怀疑。    
      根据多年来与盗版分子打交道的经验,断定这是一道夹墙,原来这些盗版分子与他正展开着一场“地道战”,里面肯定还有一道墙。    
      姚云平这个大个子有些气愤了,他瞪大了眼睛,对厂长说:“你看怎么办,还是你自己打开吧。”    
      当打开那道门时,只见里面还有一个暗藏的小仓库,小仓库里还堆着将近六万册的盗版《故事会》。    
      第二天早晨六点钟,姚云平再次赶到这家工厂,责令厂里将盗版的《故事会》全部销毁。    
      厂里只好专门抽了三个工人,将盗版的《故事会》全部切掉,这项销毁工作从早上一直干到下午三点多钟才结束,整个被切掉的纸堆放起来比那间仓库还大。然后将这些销毁了的刊物全部送往造纸厂化浆。    
      姚云平对厂长说:“朋友,明年我们就不能再合作了。”    
      由于失掉了多年合作的《故事会》这个大户,这家工厂不久就面临严峻的经济问题,后来为了生存,只好让一家民营企业兼并。    
      这是一件令人十分头痛的事情——《故事会》的盗版久打不绝。    
      为了杜绝盗版,何承伟曾多次召集负责发行的同志和编辑部人员,共同一起研究对策。接着,《故事会》除了在做暗记,加网页,定时定点印刷和发行等方面之外,还在内文的纸张印刷上采取了相应措施。    
      1999年,《故事会》改用49克双胶淡黄色卷筒纸,这种纸张防伪效果好。这种看似有些微黄的纸张,阅读起来不刺眼,在灯光下一照就可以变成较白的颜色,便于读者辨认。    
      内文纸张的更换不仅质量好,便于读者辨认正版与盗版,而且,很快就得到了全国读者的认同。全年四千多万册下来,真正出现质量问题,退刊的只有十六册。    
      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盗版仍未停止。    
      1999年,就在采用新的纸张印刷的时候,有人举报在江南某市出现盗版的《故事会》及其丛刊。    
      由《故事会》编辑部编辑的《故事会》及其丛书,是出版社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每一次的盗版都给全社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出版社便派办公室主任余震琪会同有关部门一同前往处理此事。    
      事前,他们与当地的有关部门进行了联系,定于12月1日到达该市。    
      根据过去的经验,为了防止意外,余震琪派两名人员于11月30日先进入该市,对该市的图书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举报的情况完全属实。那些盗版的《故事会》及其丛书,成捆成捆地堆放在图书批发市场。    
    


第七章阳光下的利润 (1)

     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八家广告公司的老总们面对着这种全新的形式,将拿到手中的几张纸来回地翻看,屁股便有些坐不住了。在此之前,这些老总们就开始打听标底的具体数字,了解经济情报,相互揣摩对方的心理。竞标一开始,为了击倒对手,老总们不断地上“厕所”,跑到外面去与随行人员一起商量对策,研究方案,确定标数。    
      这次广告招标会议,不仅开创了中国平面媒体广告招标的先河,同时也为《故事会》的广告事业闯出了一条新路。    
      这次竞标会上,获得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数字,这个数字后来被一家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时称之为“天价”。    
      1。 老总们为何总上厕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已相继在全国的部分杂志上出现。这些广告不但使刊物扩大了影响,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一些期刊开始在依靠广告获利的同时,逐渐地摆脱了单纯依靠政府补贴的窘况,走出了一条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路子,立刻受到了许多刊物的关注。    
      《故事会》自1987年开始利用一定的版面刊登广告。    
      这时的广告显得零星而不成规模,也没有具体的指标与相对固定的版面。主要内容从开始的日用化妆品逐渐地扩大到了医疗器械、家用电器、食品机械、玩具以及各种技术转让等等,其广告经营额也从开始的十万元逐渐地升到数百万元。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在一个拥有庞大发行量的媒体上适度、适量地开辟广告是正确的。    
      此时的广告虽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由于《故事会》发行量很大,在全国期刊中也有一定的影响,仍然有不少的客户找上门来。编辑部的编辑人手本来就少,而且大都是些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秀才”,对于这种全新的经济行为都不太了解,更不熟悉,经常为此要花很大的精力。    
      编辑部在正常的编辑工作之外,面临着一个创刊以来的全新问题——除了因在刊物上刊登广告带来比较丰厚回报的老客户,一些需要在刊物上刊登广告的新客户也不断地涌现,忙碌的编辑工作使得编辑们无法应对这种新的变化。    
      经过研究,编辑部决定抽调一名编辑来兼管这件事情。    
      当时编辑部的人员结构,大部分编辑都是创刊初期就从事编辑工作的老同志,考虑到年龄的关系,最后决定让最年轻的编辑冯杰来担任这项工作。    
      冯杰在大学里学的是中文,在从事了近十年的编辑之后来兼搞广告业务,从事一项完全陌生的经济工作,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人生面临着的一种新的挑战。可是,他年轻,有精力,对于新生事物也容易接受。加之他勤于钻研,在上大学时对于《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也学得比较好,担任编辑后,平时又喜欢看一些经济管理方面的图书,研究一些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在兼管的这几年中,逐渐地摸索出了一些路子,使《故事会》的广告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99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成立了上海新闻出版系统的首家广告公司。    
      199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将冯杰调出《故事会》编辑部,到广告公司从事广告工作。为了提高广告效益,《故事会》在这一年结束了近三十多年的套色印刷封面,改用彩色印刷。    
      1997年,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机构改制中,正式成立上海文艺广告传播中心,冯杰担任了这个中心的副主任。    
      就这样,在时代的浪潮中,一个编辑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冯杰从大学毕业走进《故事会》编辑部,在这里埋头一干就是十个年头,在这些年里,他勤奋工作,认真编辑稿子,与一个个故事作者建立了友好的关系,经手编辑了许多优秀的故事作品。他热爱编辑工作,为此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在这个编辑部里,在老同志们的帮助下,正一天一天地成长起来,现在却一下子就要离开编辑部了,心里真还有些舍不得。    
      面对着新的选择,他也曾思考过。自己要是离开编辑岗位,离开自己所熟悉的编辑部这个集体,今后在评职称、晋级升职等方面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就会失去到手的许多东西。而广告对于自己来说,几乎就是一件全新的事情。过去做编辑时只是兼管,没有压力,不用管太多的经济效益,而现在却必须全身心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