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读故事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人听后忙说,他有一个朋友,是肾病方面的专家,刚从北京回来度假,可以请他帮助你看一看。    
      后来,老人将朋友介绍给了当地的那家医院,在给小梅看完病后,又与当地医院的医生一同会诊,并给小梅动了手术,使她的病终于得到了好转。当然,这些费用都是那位好心的老人和他的那位专家朋友给支助的,只是这两位好心人一再地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    
    


第六章《故事会》外的故事(5)

    5。 两箱《故事会》    
      许许多多奇特的事情,总是围绕着《故事会》在发生着。    
      这些发生在《故事会》外的故事让人惊奇,却又让人信然。    
      这些故事的发生与结束,都似乎与《故事会》的风格相似。    
      有一位名叫夏春华的作者,曾讲述过这么一件事情。    
      那是在1996年的时候,他所在的工厂因为经济效益不好,无法发出工资。在这种情况下,他便与几位厂里的师傅一道,南下到广东去打工谋生。    
      到达广州以后,在别人的介绍下,他们到白云区龙岗路一幢住宅楼里给别人家搞房屋装修。    
      他所负责装修的人家,住着一位老婆婆。令他不解的是,在这间屋子里的正墙上挂着的是她儿子的一张照片,在这张照片前放着一本《故事会》。后来他才知道,她的老伴和儿子都相继地去世了,而他的儿子却是因为那次去买刚出版的《故事会》,在路上遇上车祸身亡的。因此,每到新的《故事会》出来,她都要去买上一本来放在儿子的面前,让心爱的儿子在另一个世界也能看到这本刊物。    
      在装修时他才发现,这位老婆婆的家里,竟装满了两纸箱的《故事会》。    
      休息的时候,他便向老婆婆借纸箱里的《故事会》看,可是,这位老婆婆有个规定,只准他在屋里看,不准带出屋子去,说是怕把书给弄丢了。    
      装修结束,算完工钱,他就准备离开。可是,刚走到门口时,发现一堆装修的垃圾事前未曾谈好价钱,因此现在还堆在那里。老婆婆正从外面找来几个民工,准备清除垃圾。这些民工要老婆婆出两百元钱才肯动手。    
      夏春华一看,这不明明是有意地想“宰”这位老婆婆吗?    
      老婆婆嫌那伙人要得太贵,只肯给一百元,双方为此相持不下。这时,他便主动提出帮老婆婆搬动这些垃圾,条件是不要钱,只要她家里的那两纸箱《故事会》。    
      那些想要“宰”别人的人不高兴了,就与夏春华吵了起来,并扬言要给点颜色他看看。    
      夏春华后来硬是将这些垃圾从六楼一点一点地搬走了。    
      老婆婆见他真诚热情,就将那两纸箱《故事会》送给了他,并且还给了他一百元钱。他说什么也不肯要那一百元钱,独自一人挑着那两纸箱《故事会》下了楼。    
      可是,当他挑着走了不远时,却被一群人给拦住了。他还没有反映过来,就被一阵拳头打倒在地。当他爬起来的时候,那一伙人早已跑得无踪无影了。    
      他忍着身上的疼痛,将这些《故事会》挑回住地,就开始利用休息时间读了起来,很快地就被那些故事吸引了。后来在每次的打工之余,他就试着开始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写成一个一个的小故事,然后再邮给《故事会》编辑部,几年下来,竟也在这本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不久又参加了《故事会》的创作培训班……    
    


第六章发行中的喜和忧 (1)

    由于《故事会》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采用“在缓坡上行走”的办法,不断地使刊物的发展适应变化着的市场经济与读者心理,从1980年到现在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刊物发行始终保持在三百万册到四百万册左右,位居全国期刊发行的前列,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登上“珠峰”的感觉    
      在《故事会》的发展历程中,曾创造过一个中国期刊发行史上罕见的奇迹。    
      那是1985年,在第一期发行达到七百二十四万册后,第二期《故事会》发行量再创新高,达到了七百六十万册,创造了中国期刊史上单期发行量的一个高峰。    
      这是《故事会》在1979年那次拨乱反正,重新确定办刊思路之后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站在这座中国期刊单期发行量的“珠峰”上,作为主编的何承伟同所有的编辑们一样,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作为一名编辑,读者订数的增加,说明这本期刊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受到欢迎的程度。可是,何承伟在高兴的同时,却又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除了全国各地故事类的报刊正在相继诞生,市场竞争态势已经开始形成,在未来的发展中激烈的市场竞争即将展开之外,另一个方面就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印刷纸张不断涨价,现在已由过去的每吨四百到五百元的价格,逐渐地涨到了八百到一千元,将来还有可能突破,达到更高的数字(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事实已经说明这种当时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目前一吨纸张已经涨到了将近六千元左右的价格),刊物将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发行量如此之大,却竟然会出现经济压力?    
      因为此时的《故事会》为了让利于读者,刊物刚从原来的每期定价一角八分钱涨到了二角四分钱,这个价钱就相当于当时老百姓买一只鸡蛋的钱。可是,照此计算,《故事会》每印一册,就会亏损四分多。也就是说,此时的刊物是发行越多,印数越大,亏损就会更严重。    
      一个极其严峻的事实摆在面前:巨大的发行量不但不能给刊物创造利润,相反地却是更大的亏损。    
      如果大幅度调价,不但会给读者增加负担,同时又会相应地影响发行量。    
      如果不调价,随着发行量的不断增加,刊物就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如果长期因发行量巨大而出现亏损,最后刊物就无法再办下去。    
      许多热心的读者知道刊物这种两难的境地后,纷纷给编辑来信,要求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为刊物能够继续办下去出一点力量。    
      编辑同志:    
      听说贵刊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威胁,我和我爱人都非常焦急。十多年来,我们和《故事会》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它给了我们欢乐、幸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这么好的刊物,千万不要因为经济因素而垮台呀。为了表示一点心意,特寄上人民币一百元,用以增加你们办刊的经费,钱虽少了些,但你们不难发现,在严峻的经济压力面前,有一大批热心的读者在关心和支持你们的事业!    
      另外有个小小的建议,如今一包外烟黑市要买0。4元,而一本脍炙人口的《故事会》才有0。24元,实在说不过去,价格不妨可以再适当提高一些。我们对自己喜爱的刊物也乐意多掏几个钱,大家齐心协力,渡过这个难关,一切都会好起来!    
      辽宁鞍山钢铁厂 洪涛    
      编辑部:    
      面对书价飞涨,读者怨天怨地,但我想你们编辑也一定焦头烂额,苦不堪言。是呀,稍稍了解一点内幕的人都清楚,如今纸张在涨,印工费在涨,人工费在涨……尽管你们有三头六臂也是顶不住的,看来你们在定价上又要有所行动了。对于这一点,我们思想上早已有准备,不会迁怒你们,因为你们也是无奈。只是希望《故事会》在新的一年里,和我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质量,真正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的故事刊物!    
      湖南湘潭大学 葛一鸣    
      这两封信,只是当时《故事会》面对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所收到的读者来信中的数万分之一。一封封发自肺腑的来信,读得编辑们是热泪盈眶,他们认为,作为一名编辑,天底下没有比读者理解更让人欣慰的了。于是,何承伟召开编辑部会议,为了不辜负广大读者的希望,刊物决不能靠好心的读者自己掏钱赞助来生存。提出了首先得进一步办好刊物,“脚踏实地,从零开始,力求在题材上、栏目上、封面上有更大的突破。”然后再考虑根据市场的调价问题。    
      接着,编辑部从主编到编辑倾巢出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