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读故事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章《故事会》外的故事(1)

    许许多多奇特的事情,总是围绕着《故事会》在发生着。    
      这些发生在《故事会》外的故事让人惊奇,却又让人信然。    
      这些故事的发生与结束,都似乎与《故事会》的风格相似……    
      1.一个农民作者的命运    
      经过将近一年的漫长等待之后,叶林生几乎完全地失望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叶林生是《故事会》的一位老作者。他曾先后在《故事会》上发表了不少中短篇故事,其中有四次在《故事会》的全国性评比中获奖。因此,他从一位农民被提升到江苏省金坛市的一个乡村文化站当站长。可是他这个文化站长却是一个捧着“泥饭碗”的“土官”,不仅只拿国家干部一半的工资,同时还得像当农民一样地种责任田,交人头税。    
      1994年,上面下了一个文件,要从全市各乡在职的文化站长中录用一批国家干部,省里给该市的名额是三个人。    
      这对于全市的二十多名乡镇文化站捧着“泥饭碗”的站长来说,那自然是久旱盼甘露。但是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为了体现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市里有关部门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此项工作,条条杠杠定了不少。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其在文化工作上的成就。    
      叶林生本是一名整天围着田埂溜溜转的农夫,只是热爱故事,十多年前提笔创作,数年下来,成绩斐然。他为人不善虚浮,口齿缓慢,话语中透着浓浓的乡音,听他的普通话,就像在吃夹生饭。他不会唱歌跳舞,不善书画拍照,也不善交往,惟一的作品就是在《故事会》上发表的故事以及几本获奖证书。    
      可是,面对着这次机遇,他仍满怀信心。    
      材料送上去后一个多月石沉大海。    
      他实在有些憋不住了,就搭车从乡下进了城里,到有关部门一打听,人家早已将选好的六个“苗子”送到教师进修学校去学习文化课,准备进行文化考试了。    
      叶林生一看那个名单,顿时心里凉了。那些“苗子”有的是受过市里表彰的劳动模范,有的美术作品在文化部拿过奖,有的是省文化厅命名的先进文化乡镇这方面的负责人,自己如何能与他们较量?    
      他有气无力地坐在文化局外面的沙发上。    
      就在这时,有一位副局长走进来,他一眼就看见坐在沙发上的叶林生,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后,就对办公室主任说:“那边怎么没叫叶林生?他在《故事会》上发表了那么多作品,获了几次奖,我看也符合条件的。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应该让他去争取争取嘛!”接着又问了考试的日期,安排叶林生速去教师进修学校学习。    
      考试下来,在七个人中,叶林生得分排在第三名。    
      他于是就忙着体验,填表……局里又将其档案送往省里。    
      瞎子磨刀看见亮了,叶林生心里真高兴。    
      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不久他的材料竟被退了回来。    
      问其原因,原来是他那几份获奖证书上盖的是《故事会》的公章。有关部门的人认为:“获奖证书必须是政府部门或所属文联各大协会颁发的才能认可,而‘故事会编辑部’如何认定?算哪个级别?”    
      这次,叶林生彻底失望了。    
      就在这时,市里一位宣传部的领导知道了这件事情。这位快言快语的领导就在一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单刀直入地说:“我先说一个人,他是唐王乡的一个农民,名叫叶林生。这些年来,他一心搞故事创作,已经在全国最有影响的《故事会》上发表了很多作品,拿了好几个奖……听有人说,叶林生那些《故事会》上的获奖证书不够级别。我不这么认为,艺术是没有级别之分的,如果有的话,那也是由人民大众说了算!我和我的家人经常看《故事会》,这个刊物在全国发行量很大!而且,她基本上是老百姓自己掏钱买了看的。叶林生有故事获奖,拉不上关系开不上后门,而是从全国这么多读者中自发投票投出来的,跟我们的人代会选举一样公正,这个奖还算低吗……宣传工作要抓特色,抓品牌,抓谁?叶林生就是一个!”    
      这位宣传部领导是一位作家,曾出版过几本散文集,也曾在《故事会》上发表过故事。他深知《故事会》这本刊物在全国的影响,也深知要在上面发表一篇作品之不易。也许是这位宣传部领导的话起了作用,这年十月下旬,叶林生突然接到上面通知,让他将在《故事会》上发表的作品和所有的获奖证书原件速送有关部门。    
      有关部门请专家看完了叶林生送去的资料。这些在《故事会》上发表的作品以其较高的艺术质量,立刻将专家们吸引,并得到了认可。    
      翌年四月,叶林生这位带着两腿泥土走上故事创作道路的农民作者,凭着他在《故事会》上发表和获奖的作品,终于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市里在原有三名转干名额的基础上,又破例单独为叶林生打了一份报告,本着爱惜人才、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叶林生申请破例转干。    
      上级审查后为该市增加了一个名额,叶林生从此成了一名国家干部。    
      1997年初,叶林生顺利地将家属子女的户口转入城市。    
      1998年底,叶林生从乡文化站调到市文化馆,从事专业文艺创作。    
      2002年上半年,叶林生被破格批准获得了群众文化系统高级职称资格。    
      现在,已经“功成名就”的叶林生没有忘记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他仍然笔耕不辍,总是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寄给《故事会》,他认为这是自己对《故事会》最好的回报。    
      《故事会》神话般改变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命运!    
    


第六章《故事会》外的故事(2)

      2.一个书报亭的变迁    
      这家书报亭的老板蒋健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竟成了个打工者,而他的老板就是过去在他手下打工的姑娘香玲。    
      蒋健生是一位退休职工。退休后在县城里开了一家书报亭,请了一个名叫香玲的姑娘来打工。满以为可能赚钱,谁知三个月经营下来,仅卖出去三百多元的书报,还不够给香玲发打工费。    
      面对这种情况,蒋健生老人想将这个书报亭转让给别人。    
      这事让香玲知道后,他便向蒋健生老人提出要来经营这个书报亭。    
      蒋健生老人有点不太相信,一个年轻的女孩子难道比自己还强?为防万一,在交给她之前便与其订立了口头协定:一年内,老人不要她分文,她也不要向老人讨工资,但交税、付管理费都得由她负责。    
      别看香玲年轻,但却很有经济头脑。经过市场调查后,她决定以《故事会》为拳头来打开销路。    
      她将老人过去进的那些卖不出去的书刊,都以六折的优惠价全部处理了,又将所得的这些钱用来全部订购了《故事会》。除此之外,她还借了一笔钱,在全县城里到处收购《故事会》。老人看着她收了那么多的《故事会》,不免为她担心,将钱全部都押上去了,进的都是同一种刊物,如何能卖得掉?    
      可是,这还不够,香玲又从县城跑到市里去,想法进了一万册的《故事会》,将一个小小的书刊亭堆得满满的。    
      在蒋健生老人经营时,小书报亭一直都没有名字。这一来,香玲就将小亭取名为“《故事会》书亭”,在小亭的正面,还请人写了一副对联:    
      大朋友小朋友《故事会》是你的好朋友    
      劳心人劳力人《故事会》教你成聪明人    
      嗨,这简直就把小书报亭变成了《故事会》的专卖店了!    
      香玲接着就将这些《故事会》分别送到乡下去,然后再从乡下转到了一户户农民和乡村干部的手中。第一次就将那一万多册全部卖完了,一下子就赚了四百多元钱。    
      第二个月,她照此办法,竟然净赚了一千多元。    
      及将倒闭的小书报亭,被香玲一下子救活了,老人心里很高兴。    
      可是到了第三个月,香玲却不想再下乡了,她将一大串人名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