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读故事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天,全家四姐妹都团结起来,共同组成“统一战线”,决定向“顽固不化”的父亲发起“总攻”。可是,几番较量下来,四姐妹个个口干舌燥,也未能将这座“碉堡”攻下来,一个个只好摇头叹气。    
      正在这时,突然来了“救兵”,母亲竟从家里的衣柜里翻出一本发黄的杂志来,翻到其中的一页,让父亲念给大家听。父亲接过那本杂志一看,未曾开言却先笑了,连说:“同意,同意,婚姻大事还是由年轻人自己做主吧。”    
      一场无法调和的矛盾,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解决了。原来,母亲从衣柜里拿出的来的那本杂志,正是当年父亲曾念给她听的那本《故事会》。    
      1995年的5月4日,是他大妹邓明嫦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这天,大妹、大妹夫专程从外地赶回老家来与家人庆贺,完后他们向母亲要那本对他们的婚姻产生关键作用的《故事会》,可是却没有在家里找到。原来,早在几年前,这本杂志就被担任婚姻介绍所所长的姑妈借走了。    
      读者朋友,试想一下,这本《故事会》在他的姑妈那里,又将会发生多少生动感人的故事呢?    
      要使刊物所发表的故事作品感动读者,除了依靠刊物与读者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思想的交流之外,强调故事的真实性,这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故事会》的编辑们多年来都坚持着一个发稿的原则:真实是故事的生命。    
      当然,作为一本通俗性的文学读物,其真实性绝不是如同新闻报道一样。这种真实应该是一种艺术的真实,一种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的真实。就是如同“阿P系列幽默故事”、“东方夜谈”栏目里的故事,虽然看起来是荒诞、可笑,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想一下,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背影,就可能获得许多在现实生活中做人与处世的启示。发表的故事作品只有达到了这个标准,才能使读者感到亲切,感到“有味”,感到一种心与心之间的沟通。    
      正因为如此,编辑部多年以来排斥那些没有生活基础,凭空编造的故事;排斥那些靠“拳头”“枕头”包装的作品;排斥那些叽叽我我的小男人小女人之作。而是始终将自己的目光聚焦在社会,将刊物锁定平常百姓关心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故事作品读者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故事会》曾发表过一篇故事,题目叫《没脸饭店》。说的是一个跑长途客车的汽车司机,为了自己个人的私利,每次都将乘客拉到公路边上一家饭店去吃中饭。上海崇明一位名叫施惠新的读者读到后,顿时拍案叫绝,声称这则故事“读来很有味,打动了我。它非常真实,而真实的故事是最能打动读者的。”    
      原来,施惠新在从江苏出差回上海时,乘的是从扬州直达上海的长途汽车。车过某县城时正好是中午时间,乘客们都想车停下来吃中午饭。可是,任凭乘客叫了多少次,司机就是不肯停车。就这样,车又向前开了半个多小时,汽车在公路边上的一家小饭店门前突然停了下来。还未等大家反映过来,司机就自己先跳下了车,然后才冲着车里叫了一声:“大家吃午饭!”说完就径直朝饭店里面走去。    
      乘客们下车以后不觉都傻眼了。只见这家小饭店又脏又乱,苍蝇到处飞。这还不算,店里的食物单调无味,价格倒并不便宜。无可奈何,饥肠咕咕的乘客们只好一边骂着,一边将就着吃了一点东西。    
      开始,善良的人们还以为司机是为了节约时间,才将车停在路边小店的。谁知大伙吃完之后,那个司机却仍然独自在里面海吃。好不容易才等到他吃完,只见他嘴巴一抹就走出来了。    
      为什么这位司机连自己的吃饭钱都可以不给呢?原来,正如那篇《没脸饭店》的故事所写到的那样,是因为“野猫”给“水壶”拉了一车可以刮油水的主顾。并且天天如此,天长日久,生意好不得意,难怪“野猫”和“水壶”要从中捞一把!    
      施惠新的亲身经历,使他加深了对那篇故事的理解,加深了对于当前社会上不良现象的认识。“此类情形,只要外出走走,肯定是举不胜举的。这种坑害群众利益的行径,被故事《没脸的饭店》揭露了。然而,每一车的旅客中不能都碰上个‘李厅长’。这就是故事给人们深思的一个大问题。”    
      一则小小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引起读者对于这件事情的深深思考,这就是真实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每一篇故事从读者自觉接受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创造了另一篇更加生动的故事了。    
      也许有人会说,故事不就是靠编出来的吗?    
      是的,再好的故事都是靠人“编”出来的,但是这种“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把握生活的过程。我们的故事应该像生活一样的丰富,也像生活一样的质朴,没有任何对于生活虚假的编造,只是对日常生活所见所闻的升华和提炼。简单地说,要从日常的生活中去发现故事的诗意。这种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把握得越深刻,“编”出来的故事才能越生动,才能真正地打动读者,并在读者的心灵深处引起共鸣,获得更加广泛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    
      作者和编辑共同一起完成了从真实的故事到故事的真实过程,用真实的磁石吸引和感动着千万读者。    
      读者用自己的心灵,又将故事的真实升华成真实的故事。    
      在这种观照和感应的交融中,《故事会》编辑部完成了自己提出的口号:把我的作品变成你心中的故事。    
    


第五章你的故事(4)

     4. 一副神奇的“药方”    
      在如何确定《故事会》的主题,使我的作品真正地变成你心中的故事,何承伟除了他的“守旧”理论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药方”理论。    
      对于《故事会》多年以来所发表的故事作品,何承伟是这样认识的:“故事在具备文学的所有功能之外,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劝人的‘药方’,用东北话说,故事就是一种‘劝人方’,它要教人的是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为了证实何承伟的“药方”理论是否真正实行,我对其中有一年的《故事会》所发表的作品进行了统计,结果这类“药方”的故事作品竟超过了五分之三。    
      《故事会》巨大的发行量证明,何承伟的“药方”理论,在这本刊物上是切实可行的,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和欢迎的。    
      2002年第九期的《故事会》上发表了一篇名叫《陈大宝开刀》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名叫陈大宝的病人,为了医生能将自己的“刀”开得比别人好,千方百计地给医生送红包的故事。说明当前一些医院风气败坏,不仅与少数的医务人员有关,同时也与一些病员和家属的变态心理有关。这些想方设法送红包的人,无形中成了败坏医风的推波助澜者。    
      故事发表后,收到了不少读者的来信,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在看病时,自己主动送红包的人,他们都一致认为,自己当时心理的确是“变态”了。其中有一位老人,说自己在生病住院时,其儿子为了能给自己找一个好医生,四处托人去送红包,弄得一家人不但经济上有了很大的负担,同时心理负担也很重。那么多相关的医护人员,人手一份谁也送不起。送了这个未送那个,总怕未收到红包的人不好好地给老人治病,老伴为此终日担心,结果自己还未出院,老伴又住了进去。而与他相邻病床一位农村来的老头,因为家里贫穷,医疗费都是村里的人一元一元地凑齐的。老头自认为自己病情严重,能治好更好,治不好就不想再给全村的父老乡亲们添麻烦,因此一分钱的红包也没有送,大咧咧地往手术台上一躺。结果手术后一切正常,三天下床,七天拆线,十天结账出院,还退给他几百元钱的住院费。    
      因此这位老人认为,那些要红包的医生,大都是被像陈大宝以及自己儿子一样的人给“养”坏的,如果我们在加强医疗法制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的同时,全社会人人都不去主动地给那些医生送红包,我想整个医风就会好起来的。为此,这位老人自己出院之后,在照顾老伴的同时,就带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