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读故事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优秀文化对于人们灵魂的滋养,就如同春雨,真正是润物细无声啊!    
      向往与追求,构成了人类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种内心世界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因此,故事在赞颂人类美好心灵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于丑恶行为的指责。    
      这同样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    
      人们在这个世界里,应该看到丑恶被受到指责,践踏人性会受到惩罚,恶魔会受到驱逐,正义之剑在这里闪闪发光。    
      1988年,中国大地上到处都在冒出来许多“万元户”,《故事会》在这年的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算出来的万元户》,读后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故事说的是山坡乡,这是全县出名的穷乡。可是县里要开万元户表彰大会,让各乡报名单。这可让乡长发了愁,就找到前几年做烧饼卖的王老万。将他家的母猪、猪崽、羊、就连家里吃的粮食和准备烧窑盖房的土坯都算成了钱,被报上去成了万元户。谁知到县里开会前后,报纸上一宣传,收税的,要赞助的,把本来就很穷的王老万给弄得更穷。待他在县里开会回来,谁知一场大雨,将准备盖房用的土坯都给“泡了汤”。当乡长前来看望生病的王老万时,王老万长叹一声:“哎,你这小子把我害苦了!”    
      这是一声切肤之痛的长叹,也是一声无可奈何的长叹。这声长叹是一声控诉,是一声心灵深处暴发的闷雷。中国老百姓受够了浮夸风的苦,吃够了弄虚作假的罪,这个为了自己仕途不管老百姓生死的乡长,都会受到人们的指责。人们心灵深处的世界里,就在这则欲哭无泪的故事中,接受着一种良心和道义的呵责:千万不能做那样的人!    
      在一些通俗文学将不堪入目的文字当成“宝贝”展现给读者时,当这样的刊物形成一种浪潮涌来时,《故事会》的编辑们,就是这样在他们所编辑的作品中,不断地打造着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    
      读者对这个“神往的世界”反映如何呢?    
      2002年11月的一天,编辑姚自豪收到一封厚厚的来信,拆开一看,里面是一叠投给编辑部的稿子,稿子的上面附着一封信。    
      这不是一篇普通的来稿和信件,它寄自电网密布的大墙之内,出自于一个囚犯之手。    
      正是《故事会》上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故事,正是那一个个由作者和编辑所精心营造的世界,使这位正在服刑的犯罪之人,在接受管教的同时,从阅读《故事会》上的故事,将他的心灵引向了一个神往的世界,在那里,他的灵魂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洗礼。    
      他在这封2002年10月30日的来信中写道:“……姚老师,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你(的帮助),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如果没有你和《故事会》(老师们)的关心、爱护、还有帮助,或许我还在沉沦。这些,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是的,只要他永远铭记着编辑老师们为他和千千万万读者所打造成的、那个令人神往的世界,就一定能够勇敢地重新站起来,面对生活,笑对人生。    
      现在,他已经成了这大墙里的“名人”,平时除了服刑,听从管教,反省之外,他还爱上了写故事,不断地给《故事会》投稿。近半年,他的作品先后在《中国青年》《辽宁青年》等刊物上发表,其中的一些作品,还被《读者》《东西南北》《文摘周报》等报刊转载。同时,他的事迹也在全国一些大杂志上作过专题报道。    
      就在他写这封信之前的一个星期,在大墙内他还接受了一家省级电视台“法制时段”的专访,录制了《大墙内外》的专题片。    
      这位在大墙内给《故事会》编辑来信来稿的作者名叫杨晓海。    
      有一位名叫刘天增的读者,家住内蒙古右前旗土贵乌拉镇,他在给《故事会》的来信中是这样写的:    
      一个月前,我得了一场大病,出院后仍然不好。后来,又请几位大夫诊断,都说不出还有什么病,可是我总感到四肢乏力,精神不振,整天在家(里的)炕上,不是睡觉,就是坐着,有心做点营生,可是又不能做。一天让我的孩子借了一本书来,我接过一看,是一本《故事会》。我就翻开正文看起来。看了一篇又一篇,都感到很好。“吃饭了,爸爸。”“噢。”我嘴里答应着,手里确(却)放不下书。“还不吃饭?都凉了!”伸手把书夺过去了。我一看是老婆,她瞪着眼:“有什么好看的?饭都不吃!”“可好看呢!不信我吃了饭给你讲一个故事。”我吃过饭就给她讲了《杨志福觅爱》。她们听了笑得都合不上嘴,高兴地说:“好故事,好故事!比去看电影还解闷呢!又不用花钱,又不用跑腿。”后来,我又去借了几本一一看过了,都感到很好,每天有《故事会》作伴,我也不觉无事可做了。现在,我每天在家读《故事会》,然后又将里面的故事讲给家人和邻居听,人也不知怎么有了精神,家里的业余生活也变得有趣了。这都是《故事会》的成效,我要感谢《故事会》。《故事会》真是一本好刊物。    
      这就是一位读者,在《故事会》这个令人神往的世界里的真实故事。我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这封读者来信,真以为自己读的是一篇神话    
      读者在这里神往的是人性的美丽,灵魂的美丽,是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美丽。    
      人的心灵在这本小小的刊物里找到了依托。    
      这是一片没有被“洪水”卷走的绿色的家园。    
      因此,在1985年前后,虽然一开始《故事会》的订户有所下降,但是这种形势只持续了半年多,《故事会》的订户便开始出现了回升,最后竟然超过了以前的订数,在1986年、1987年、1988年这三年里,月发行量都保持在四百四十多万册以上。从1984年到1986年,在这竞争最激烈的三年中,《故事会》连续三年发行量居全国期刊之首。为此,《人民日报》曾发表了《故事会的发行量为什么能猛增?》的专题文章。《光明日报》也以头版头条位置发表评论员文章及长篇通讯,对《故事会》的办刊方针进行了肯定。    
      这一事实雄辩地说明,在全国范围内,每月最少有上千万的读者对这本刊物情有独钟。在“通俗文学”及其各种通俗期刊大潮涌起的时候,同样是作为一本通俗读物的《故事会》,不靠“枕头”,不靠“拳头”,却能在发行上超越“两头”书刊的发行量。这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在这本小小的刊物里,不仅有读者需要的娱乐性与知识性,同时还有读者需要的观赏性与趣味性,具有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塑造人的美好灵魂所必须的钙、铁、蛋白质以及多种精神微量元素。人们的心灵深处需要她的滋养,人们的情感需要她来倾诉,她适应了中国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在一本薄薄的刊物中,照顾了社会各阶层、多元化的审美要求。因此,才能够成为一本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畅销读物。    
    


第二章“第二次浪潮”(1)

    在1963年7月《故事会》创刊之时,全国也就独此一家故事期刊。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进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全国的故事类报刊也屈指可数。可是,到了八十年代中期,直到九十年代,在短短的十年间,故事类报刊却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在上海滩上就有了好几家,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一家故事类的报刊。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这种报刊还在增加。    
      《故事会》在神州大地独领风骚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这是《故事会》的主编何承伟和编辑们所始料未及的……    
      1.把“根”留住    
      编辑们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在经历了与“通俗文学”及各种通俗期刊的激烈竞争之后,编辑们还未回过神来,令他们意想不到的“第二次浪潮”,再一次向《故事会》提出了挑战。    
      在1963年7月《故事会》创刊之时,全国也就独此一家故事期刊。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进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全国的故事类报刊也屈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