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你是什么人?有证明吗?”“这……”李坚看看小孩,便拿出了证明。
那小孩接过证明,看了看,还给李坚说:“有什么事吗?”李坚想:哪能没事呀,可跟你这个小孩子说又顶什么用呢?便说:“我想找你们村长。”没想到那小孩竟说:“我就是。”李坚怀疑地说:“小朋友,难道……”谁知那小孩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他的话说:“你需要什么,就跟我说吧。”李坚只得告诉小孩,他们一行二十多人奉命转移,想在此找个吃饭睡觉的地方;另外六位女同志的鞋都张着嘴了,还想找六双鞋子。这小村长听后说了声“跟我来”,这二十几个大人就服服帖帖地跟着这个小孩走了。这一夜,李坚怎么也不敢睡着,他总是警觉地听着外面的动静,心中不停地问着: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当上村长呀?这里真正的村长又到哪里去了呢?
第二天天刚亮,李坚刚一出门,就看见小村长在外面一个角落里站着。一问才知道这个小村长为了他们的安全,一夜都在这里站岗。李坚只觉一股热流涌上心头。他忍不住问:“小朋友,为什么要让你这么个小孩当村长?”小村长只好将李坚引到了村头的一个大井旁边。借着晨曦,李坚朝井里一看,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怎么回事,井里填满了尸体!小村长这时向李坚哭着,诉说了白匪将全村大人都活活杀害的经过。全村逃过屠杀的孩子,就数他年龄最大,因此大家就选他当了村长,到今天,已经当了十三天的村长了。
李坚顿时热泪盈眶,他在自己的口袋里摸着,想找一件东西给这位小村长做纪念。可是,小村长却摇摇头,默默地从脚边拎起一捆鞋子,整整六双,双手托着,塞到李坚手里。李坚再也忍不住了,他摸着孩子的头,把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小村长紧紧地抱在怀里。
这时,孩子哭了。他爸爸妈妈都被白狗子杀害了,他没有亲人,红军战士就是他的亲人,革命队伍就是他的家呀!他抬起头来,哭着对李坚说:“叔叔,你不要找了,我什么都不要。爸爸、妈妈生前经常对我说:‘要这块天,要这块地,有什么能比胜利更值钱呢?’”
李坚的心震动了:是啊,咱们要这块天,要这块地,有什么能比胜利更值钱呢?
这就是《故事会》在当时所发表的一则仅仅只有一千多字的小故事,读完之后,它在人们心灵中的震撼远远地超过了那些喧哗一时的“通俗文学”作品,这是“洪水”的冲击下一块圣洁的文学艺术的家园,一切正直善良的灵魂都会在这里得到安抚与共鸣。
《故事会》在这个时期所发表的作品,除了从正面讲民族正气,革命传统之外,还有大量的是“贴着心肝”讲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情。
有一则故事名叫《电脑媳妇》,说的是农机厂技术员宋华的爱人夏倩倩,是一个能从鸡蛋里算出骨头来的人,人称“电脑媳妇”。婚后总算计着做教师的婆婆那点退休金,一日三餐小两口都由婆婆供着。可是,过不多久,婆婆脸上的笑容少了,家里的吃菜也不如过去“丰富”了。
这天夏倩倩下班回家,路上见婆婆提着菜篮急匆匆擦身而过,就跟踪在后,见婆婆在菜场去买了许多菜,还有一只甲鱼,来到柳叶巷一户人家。一会儿,就听屋里传出一个老头子的声音:“不行,不行,你得给我买豆腐,没有豆腐你就别进这个家门。”夏倩倩一听,急忙找来宋华,小两口拉着母亲就要回家:“妈,我们不反对你找个老伴,可这个糟老头……”可是,当他们弄清母亲是因为退休工资要供弟弟上大学,这些天又买不起好菜给他们吃,才瞒着他们来给人当保姆时,作为儿子的宋华心如刀绞,“电脑媳妇”羞愧难言,她一把抱住婆婆,声泪俱下地说:“妈,都怪我,是我害苦了你,我真对不起你呀……”
这是一则婆媳之间家长里短的故事,也是一则劝人敬老尊老的故事,里面生动的情节和浓浓的亲情,在无数的家庭中曾引起过共鸣,感动和教育了许多对婆媳。在充满着刀光剑影的通俗期刊丛林中,这是一株多么清秀迷人的小花啊!她用一股清新的空气,轻轻地洗涤着人们心灵深处的尘埃,使在物欲的泛滥下走失的人性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故事会》尽力在通俗与高雅之间打开一条通道,通俗但不媚俗,高雅绝不高悬。她的每一个故事都来自坚实的泥土,都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山花扑鼻的香气。她通过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去荡涤人们心灵的尘埃,使人们在获得阅读的愉悦之时,心灵也同时得到了净化。
努力将《故事会》人格化,使她有自己的体态、风骨、个性、志趣和理想,并依靠这些已经人格化的东西去感染读者,打动读者,使读者爱不释手,朝夕相伴——这就是《故事会》的回答。
纵观《故事会》当时所发表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为主,通过故事讲做人的基本道理,这部分作品占了绝大部分,占所发作品的70%左右;另一方面是发表一些科学知识方面的故事,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给读者以文化科学方面的知识,这部分占所发作品的20%左右;还有一部分就是纯粹的娱乐性作品,例如笑话等,这类作品只占所发作品的10%以下。这就构成了《故事会》的一个作品方队,这个方队在面对着“洪水”的冲击时发挥着出奇的作用,无论有多么巨大的洪浪涌来,这个方队都能将它们挡了回去,因为读者喜欢这个方队,它给读者带去的是心灵的共鸣与灵魂的呼应。
啊,一块多么美丽的绿洲!
第二章第一次挑战 (3)
3.在时代的脉搏上跳动
一位名叫小青的姑娘正是找对象的年龄,邻居王大妈给她介绍了一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可是,小青看后并不满意。说这个小伙子人倒是很精神,但是个“二级残废”——个子太矮,不够“标准”。
王大妈一下子糊涂了,忙问小青姑娘,怎样的才够“标准”。
小青说:“我要找个一米七五至一米七六的。”
过了几天,热心的王大妈按照小青的要求给引来了一个青年人。心想,这下小青该满意了吧。
谁知一见面,小青就生气了,对王大妈说:“你怎么给我介绍了一个跛子?”
王大妈听后惊得睁大了眼睛,对小青说:“你不是要找一个一米七五至一米七六的人吗?这个人的条件都合适,他左脚着地一米七五,右脚着地刚好一米七六呀!”……
这是《故事会》上发表的一则小故事,读后在令人发笑的同时,也给正在寻找伴侣的年轻人带来了许多沉思。
面对着来势汹涌的通俗文学大潮,编辑们并未乱了阵脚,而是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故事会》在何承伟的带领下,始终牢牢地把握着一个方向:贴近时代。
上海滩是中国最早创办期刊的地方,近百年的风云变幻,无数的潮起潮落,不同的期刊曾经在这里各领风骚。二三十年代较有影响的《良友》等刊物,如果不是在那时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拍摄和书写了大量反映抗日和民族危亡的作品,又如何能够吸引那么多的读者?
一本大众的刊物如果离开了时代,就必然走向死亡。
这是一个各种思想极其活跃的年代。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在对待婚姻恋爱方面,也有了与老一代人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必然地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工作和行动中来,作为一本大众读物,紧贴时代,反映这个时代不同人们的心理,给这些正在行走和寻觅的灵魂以引导,让他们觉得可信,可亲,就必然会赢得人心。
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面对着许多通俗刊物热衷于表现“枕头加拳头”时,《故事会》却发表了大量反映时代青年如何正确对待爱情的故事。上面所提到的那则小故事,那是何等的生动和有趣,何等的智慧和幽默。短短的几行文字在给人们带来开怀大笑的同时,心灵深处的那种震撼也是久久难忘。
《故事会》发表了许多这样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大都带有“苦恼人的笑”,使人们在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