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首席金座活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至于慌了手脚、全线崩溃。其次要攻读好《中论部》,使提问者已经陷入两极极端之见,是以偏概全,是以一般代替了特殊,而没有在事物现象中找出最基本、最正常的中道,而后制人同时《般若》《中道》都可以拿来以势压人,打乱对方的思路,规定对方的思维方式,好以逸待劳、居高临下,逐个击破。    
    高屋建瓴的是《俱舍论》,它是佛教最高最精粹的认识论和宇宙观,从中汲取真理,达到思想上的纯净。除此之外还得熟稔藏传佛教的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人和事件,能有理有据,有典型作证,叫对方无话可说。    
    应该把事情看得严重点,这样有备无患,技高一筹。那些书呆子老僧侣在公开场合,可不管你是总法台还是金座活佛,为了表明他们观点的正确、学识的渊博,他们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咄咄逼人,要你当场回答他们的提问与疑团,会当场与你辩个脸红耳赤,让听众把黑青稞黄酥油弄个一清二楚,会让你难堪下不了台。这还算是小事,最让人担忧的是一旦他们占了上风,整个寺院的风向就扭过去了,僧侣学校就会土崩瓦解,站不住根基而解散,那样坚贝央呕心沥血的改革就一朝瓦解,荡然无存,坚贝央和他吉塘仓期望的吉祥右旋寺前景就化为烟云、渺茫无际。    
    难对付的是藏传佛教内部这帮榆木疙瘩啊!    
    虽然答应了坚贝央的请求,但他心中无底,难操胜券。他硬着头皮告辞回佛邸准备。    
    回去后,他钻进了书房,搬来一摞又一摞五部大论和有关书籍,整日整夜地翻阅、摘录,把思考的结果写在笔记本上,钻在被窝里反复斟酌。    
    果然,一年后灌汤包子的皮破了,包着的馅汁淌出来了,一场论战公开化。在传昭新年毛兰姆大法会经论答辩会上,寺中那几个老朽在辩经广场上,当着数千僧人突然公开向他这个主持辩经的总法台发难了。发难符合程序,是选择总法台规定释难解疑的时辰。    
    第一个站起来的是白发苍苍、胡须涂银的一位高僧。他认识他,他曾担任过密宗学院法台,获得过拉仁巴格西学位。他的提问看去很平和,但是却一针见血、直中要害。    
    “请问大法台,诸法皆有常规,是否是真谛?”    
    “诸法有常规,但常规又随时间空间在变化,如印度僧人穿薄纱袈裟,而我们藏地僧人却穿毛织的氆氇,甚至皮背心皮筒裙。不变的是心中的信仰、袈裟的颜色和披法,这是诸法有规的本质体现,它也符合佛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教义昭示。佛经上指的无常是说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灭、此灭彼生的相对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也是无常的,刹那生刹那灭。”他清楚这是为他设下的圈套,简单地说有或没有都会成为口实,借机批判办僧人学校是借误的,要求取消。理不正,名难立,只能辩证地取舍对答。对方抿抿嘴,干笑了笑,尴尬地坐回了原处。    
    接着,一位瘦瘦的、黧黑脸盘儿上刻满皱纹的老僧站了起来,他虽然身子杆细弱得像个芨芨草秆,但声音却洪亮清晰,犹如鼓点螺鸣。他记起来了,他曾任过大经堂的领诵师,学识扎实,口碑很好。“佛祖说过,人生若苦海,在六道轮回中,如车轮没有始终一直转个没完没了,一切众生永远升沉于天、人、阿修罗战神、地狱、鬼、畜生六道中。由于业果,一世和一世的轮回不一样,生死轮回没有休歇,始终是苦的。佛经还指出:有漏必苦,漏指的就是人生的烦恼。拿人来说吧,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五取蕴苦,总之有吃不完的苦在等待你,在折磨你,终生在贪、嗔、痴、傲慢、犹疑、恶见中滚爬。既然如此,寺主和坚贝央为什么要办起青少年僧人学校,引导他们走向世俗社会、灌输世俗社会歪道邪见呢?老僧以为,这种做法违背了佛祖的初衷,违背了佛门教义,是大逆不道的。”    
    全场哗然,一阵儿又静寂无声,连呼吸声都听得清清楚楚,一个个大瞪眼张望着讲经台中央的他。吉塘仓的呼吸也一时粗重,心速加快,不捂耳廓也能听得出来咚咚的心跳。他明白这些目光背后的心思、意图,明白这个时刻的严峻性。这是分水岭啊,也是三岔路口。谁能辩过谁,谁就是僧众的偶像,僧众就会跟着谁走。僧人学校能否办下去,也就在此一举。不过,这道坎子他已经做了些准备,心中还是有底气的。    
    他没有马上搭腔,先镇镇神,清清嗓,然后微笑着启齿回答:“这个疑题正是我今天想要宣讲的内容,高僧们提出的每个论点都有自己的道理,在佛门教义上也有根有据,但老先生对五部大论的中道研究还欠些火候,尤其结合实际略显偏颇。佛祖教诲人生苦谛仅仅是四大真理中一项,它也只是为了铺垫其他三大真理。佛教是干什么的?不是就苦论苦的,若是客观存在不容争辩,要寻找出世间苦的原因,阐述消灭世间苦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教诲如何消除世间苦的种种方法。四谛中后三条才是佛祖的良苦用心,是佛教神圣的责任、最后的目的。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为苦而来,而是为了普度众生,仁慈为怀来到人间的。    
    “我不知道这位高僧想过没有,我们持戒僧人肩负的神圣使命是什么?很简单,不就是帮助人们超越苦海,渡过苦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须入俗,而不是出俗脱俗。我们僧人要想成佛,进入不用轮回的佛境界,除了自己觉悟,还得平等普遍地帮助别人觉悟,使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达到最高最圆满的境地才行。既然如此,你脱离众生能行吗?不染尘世你如何觉悟众生?”


第五部分第十三章 是缘分扯不断(5)

    他停顿了一下,眼睛扫过满广场黑压压的僧侣,见大家听得入神专心,有的点头颔首,有的用眼神相互交换看法,也有的低声谈着什么,但都显得信服、恭敬,连提问的黑瘦高僧,也张着嘴巴瞪大眼出神聆听。    
    “佛法僧三宝中,佛陀是佛宝,是我们的灵魂、统帅;法宝是教义,是理论体系,是思想规范。可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就离我们而去,法是存在于思想中的一种道理,二者都是虚的,空泛的,惟有僧宝直到今天依然实实在在,能看得见、摸得着,也惟有僧侣能完成佛祖的理想追求,完成法宝的传播弘扬使命,帮助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去断除内心烦恼,求得解脱。僧宝能引导众生在现世止恶行善,在来世获得安乐幸福。想想吧,我们承担的使命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重大,多么的实在!如果我们不引导僧侣进入世俗社会,我们能完成佛祖的理想吗?能弘扬佛法吗?那要我们僧侣有啥用?僧宝也不就成了一星尘埃、一滴雨珠、一道彩虹、一朵野花吗?它对众生不是毫无用处了吗?还有,我们学经诵经是为了什么?我们钻研十明学问、晋升学位是为了什么?我们供养膜拜佛、菩萨、护法神又是为了什么?如果独善其身,那我们算大乘佛教吗?”他一连串问了十几个为什么,一个比一个深,一个比一个紧,问得全场呼吸凝固,大眼瞪着小眼。完了又追问道:“大家没有忘记我们大乘佛教的宗旨吧?我们的宗旨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要让人们从烦恼的此岸到达觉悟的彼岸。现在我请大家朗诵《六度经》。”    
    广场上瞬时泛起男中音嗡嗡的诵经声,像波涛之声传向四方,又似大海之波拍打沙岸。    
    让众僧念诵《六度经》,是他临机一动瞬间涌上心梢的念头,也可以算是心血来潮。让大伙集体急诵《六度经》,有助于把僧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他刚才的论点、论述上,并由此产生共鸣,进而凝聚成大家的统一意识。也就是说,把大家统一到他的麾下,跟着他走,由抵触变为拥护,由冷漠转为热情。    
    《六度经》讲的第一是布施,以物质利益施以大众的财施,包括身外的财物和自身的头目手足,甚至生命;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众生免去恐惧惊骇的无畏施;以弘扬真理传播佛教,让他人觉悟的法施。第二是持戒,即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绕益有情,也就是一切为了利益众生。第三是为了利众,甘于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决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第四是精进,毫不懈息地努力于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事业。第五是禅定。第六是自觉觉他而修禅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