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柏杨曰:

  居于绝对安全地位,义愤填膺,正颜严色,在主子面前指控别人的“过失”,态度激烈得甚至痛哭流涕,咆哮如雷,用别人的眼泪或鲜血,换取自己一点蝇头小利,这是官场文化的特有产品,名之为“一脸忠贞学”。

  虞翻愤怒的要鞭打于禁,正是“一脸忠贞学”中精彩的一页,孙权虽然呵斥他,但对他的一脸忠贞,当留下深刻印象,自会擢升他的官位或增加他的俸禄。似乎只有专制封建社会,才培养出来这种特技表演,我们用这种特技表演作为标准,检查社会的性质和当事人的品质,会得到一个正确答案。

  19 孙权向曹操归降臣服时,曹操征调张辽等各将领(时皆在合肥【安徽省合肥市】一带防备孙权)全部回军援救樊城,军队还没有到,包围已经解除。徐晃整顿部队,返回摩陂,曹操亲自到七里外迎接,摆下盛大筵席,宴请将领。向徐晃举杯敬酒,说:“保存樊城、襄阳,是将军的功劳。”也厚厚的赏赐桓阶,任命桓阶当魏国政府秘书(尚书)。

  曹操认为荆州残破,打算把原住民以及沿汉水左右两岸的农垦部队,全部迁走。丞相府作战军政官(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说:“荆楚(湖北省)人士,容易激动。关羽刚被击败,一些恶棍叛徒,或逃亡、或躲藏,仍在观望。如果把所有善良的人都强迫迁走,既伤害他们的心意,而又使逃亡躲藏的人,永不敢回归。”曹操说:“你说得对。”遂即停止。后来,逃亡躲藏的人,果然纷纷返回。

  20 曹操上书刘协,推荐孙权当骠骑将军,“假节”(持节),兼荆州全权州长,封南昌侯。孙权派指挥官(校尉)梁寓,到首都许县进贡,又把朱光等送回(庐江郡【安徽省潜山县】郡长朱光被俘事,参考二一四年闰五月)。

  孙权上书给曹操,自称“臣”,强调说:“称臣”是上天的旨意。曹操把孙权的奏章向外公开,说:“这娃儿想教我坐到火炉上。”魏国高级咨询官陈群等都说:“汉王朝政权已经结束,并不从今天开始。殿下功劳品德都达到高峰,人民注目仰望。所以连远方的孙权,都向你称‘臣’,这是‘天’‘人’感应,众口一词。殿下应该坐上正式宝座,还有什么可以犹豫?”曹操说:“如果上天的旨意,果然如此,我宁愿当姬昌(文王)。”

  司马光曰:

  教化,是国家的紧急工作,伧俗的官员并不了解;风俗,是天下的重要大事,庸碌的君王却往往忽略。只有明智的君子人物,深谋远虑,然后才能知道它们对社会贡献之大、影响之久。刘秀(东汉一任光武帝)正碰上西汉王朝晚年衰败,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于是,以一介平民,发愤起兵,继承祖先留下的事业,讨伐四方,每天忙碌,但是仍然崇尚儒家学派经术,用贵宾的礼仪,延聘儒家学派学者,扩大设立学校,研究礼仪圣乐,统一大业固然完成,教育文化也普及大众。

  接着是刘庄(东汉二任明帝)、刘炟(东汉三任章帝),遵循祖先的遗志,亲自驾临国立大学,拜望三老五更(参考五九年。“三老”“五更”,是一种尊衔,皇帝在儒家学派中遴选德高望重的“三老”一人,“五更”一人,奉养在国立大学之中,待以父兄之礼,向全国人民显示“孝”“悌”的重要性),倒转呈上经书,请求传授道理(“倒转呈上经书”,原文“横经”,就是把经书展开后,倒转成相反方向,呈给教师,教师立刻就可读下去)。上自三公、部长,下至郡县政府大小官员,都任用了解儒家学派经典而行为又端正的人;政府以及宫廷的虎贲武士,全学习《孝经》。匈奴汗国贵族子弟,也都进入国立大学。

  于是,教化在高阶层建立,风俗在低阶层完成。忠厚廉洁人士,不但受到政府高级官员的尊重,而且受到广大人民的仰慕;卑劣邪恶之辈,不但不见容于政府,也不见容于乡里。自从三代(夏商周)灭亡,教化风俗之美,从没有像东汉王朝那样兴盛。可是,刘肇(东汉四任和帝)以后,皇亲国戚掌权,受宠爱的奸邪小人物,主持政务,奖赏和惩罚,没有标准,贿赂公开,贤能的跟愚劣的,混淆不分,是非对错,恰恰颠倒,混乱已达极点。然而政府仍能绵延不绝,因为上面有三公跟部长级官员,诸如: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等,跟皇帝在金銮宝殿上,面对面争执,用公义扶持大厦的倾危;下面则有一介平民,诸如:符融、郭泰、范滂、许邵等,建立民间舆论,用以拯救矫正政府的错误措施。

  所以,政治虽然腐败,而风俗并不糜烂,甚至甘愿被杀被诛。有人在前面受刑而死,后面的人仍忠义奋发,紧追不舍,随着前人的脚跟,接受屠戮,视死如归。难道只有他们特别贤能?不过是刘秀、刘庄、刘炟遗留下的教化,使他们如此。当那个时候,假如有英明的君王发愤振作,则汉王朝政府仍然不可限量。不幸的是,伤害颓废之余,又加上重重的一击,那就是刘志(东汉十一任桓帝)、刘宏(东汉十二任灵帝)的昏乱暴虐。宠爱奸邪,胜过宠爱骨肉;屠杀忠良,胜过屠杀仇敌。累积太多人的愤怒,造成全国人民的怨恨,遂使何进征召外军,董卓抓住机会,袁绍之类,乘势兵连祸结。结果是:皇帝四处流亡,皇家祭庙和天地神祇的祭坛全成废墟,政府动荡倾覆,人民好像坠入炭火之中。上天的旨意已经明显,任何人都不能挽救。

  然而,州郡拥兵割据的军阀,虽然互相吞噬,却一直尊崇汉王朝皇帝,作为政治号召。以曹操的残暴骄横,加上对天下建立的大功,心里早就没有东汉王朝皇帝的影子,但直到他死亡那天,仍不敢废除汉王朝皇帝而自己即位,难道是他不愿意?不过是畏惧名义,强行克制自己而已。从这个观点来看,教化怎么可以懈怠?风俗怎么可以忽视?

  柏杨曰:

  教育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功能和重要性,不容否认。问题是,如果该政权腐败到极点,则任何美好的教育文化和任何美好的风俗习惯,都阻挡不住它的崩溃。而且,因为社会有一个公正价值标准的缘故,反而更加强摧毁的力量,使该政权崩溃加速。一团糨糊的教育文化和风俗习惯,因为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人民丧失鉴别是非黑白的能力,才使一些早就应该被埋葬的政权,仍在那里拖泥带水的挣扎,贻害苍生。

  司马光指出:“自从三代灭亡,教化风俗之美,从没有像东汉王朝那样兴盛。”这句话使人有太大的感伤。司马光赞扬的“东汉王朝”,只指刘庄、刘炟二位当皇帝的那段时间,屈指计算,仅仅三十二年,而三代的最后一代周王朝,于前二五六年灭亡,直到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十一世纪,一千二百年间,只出现了三十二年美好的教化和美好的风俗,即令断代到东汉王朝末期,四百年间,才出现三十二年治世。说明中国人的幸福日子,是何等之少;相对的,灾难的日子,又何等之多!司马光用曹操不敢篡位之类的例证,归功于教化的成功。如果教化的功能仅表现在政治号召,而对人民的水深火热无动于衷,那么,我们认为,美好的教育文化和美好的风俗习惯,应该改换新的内涵。

三世纪

   二○年代(二二○-二二九年)

  三国时代

  · 东汉王朝灭亡。

  · 三国时代开始。

  · 猇亭之战·火烧四十余营。

  · 诸葛亮七擒孟获。

  · 诸葛亮北伐·上前后《出师表》。

  · 罗马皇帝埃拉伽巴鲁斯淫暴过度,被禁卫军诛杀,在位四年,年仅十八岁,娘亲也被处决,亚历山大继位。

  · 安息王国亡,萨桑王朝代兴,史称波斯王国萨桑王朝(二二六—六五一年)。

二二○年 庚子

  1 春季,正月,东汉王朝(首都许县【河南省许昌市东】)魏王(首府邺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曹操抵达洛阳(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

  正月二十三日,曹操逝世。

  曹操知人善用,可以洞察人的虚情假意;发掘提拔奇才异能之士,不管他出身如何微贱,按照才干交付工作,都能使人胜任愉快。跟敌人作战,面对敌阵,心意安详,好像不愿意作战。但一旦捕捉到时机,立刻乘胜追击,气势昂扬,威不可当。对建立功勋、应该赏赐的,一掷千金,毫不吝啬;对没有功勋的,一分一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