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布莱德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支乌合之师已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战斗部队。
    新闻记者在这时纷纷注目布莱德雷,他们指望发现一个新的巴顿。结果不少记
者失望而去,因为布莱德雷没有什么奇闻轶事,他只是扎扎实实地干。不过,有一
位敏锐的记者却写出了有点价值的报道:
        他不是一位能成为传奇式英雄的显眼人物,也没有足以引起人们好奇
    心的神秘感。他有时很粗鲁,但人们对他的咒骂少得不值一提。在显示个
    人尊严年轻视某种东西的仪式上,布莱德雷显得坚毅刚强。他治军严谨,
    把荣誉归于普通一兵。但是不要把迷人的魅力与领导艺术混淆起来。布莱
    德雷是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他不仅受人尊重,而且赢得人们对他的忠诚。
    这些都令士兵和军官对他的指挥唯命是从,这就是他的性格的关键所在。
    布莱德雷在短短的时间内又带出了一个师,第28师在开拔前还要进行最后一次
演习:模拟两栖进攻。布莱德雷将把全师人马带到佛罗里达州卡拉佩尔的戈登·约
翰逊兵营。这是美军新建立的基地,已有3个师在此受训。
    可是,布莱德雷似乎永远和作战无缘。第28师确定开往海外作战,而他却在12
月23日收到马歇尔的信,马歇尔既不同意布莱德雷去指挥一个军的建议,也不能派
他去海外作战。原因是国民警卫队不能“频频更替领导人”。马歇尔深表谦意,许
诺在适当时候调布莱德雷去担任更有意义的职务。
    第28师除布莱德雷外,其他人物相应得到了高升:乔治·范·威克·波普晋升
为准将,调任另一个师的助理师长;1919届西点毕业生威廉·B·基恩调任第28师的
参谋长。
    布莱德雷已作好赴海外作战的准备。他将大件物品送回老家莫伯利存放;玛丽
和他则各留一只皮箱,存放个人物品,一旦布莱德雷开赴海外,玛丽就和其他军官
妻子一起住进西点军校的塞耶饭店,等待战争结束。女儿伊丽莎白在瓦萨大学读三
年级,离西点不过30英里,正和西点军校教授的公子,西点学员亨利·S·比尤克马
热恋。
    1943年1月,布莱德雷夫妇随全师调往神秘的戈登·约翰逊兵营进行两栖作战训
练。在荒凉的海滩上,3个团驻防在不同地方,相隔数英里。每次乘登陆艇训练,都
要冻得全身麻木。全师各分队日复一日地演练对“敌人”盘踞的岸边小岛进攻。布
莱德雷对战术及后勤保障问题尤其注意,他发现后勤保障是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1943年2月12日,是布莱德雷50岁生日,他收到马歇尔的最好礼物,那是一份电
传电报:
        感谢你在第28师所立下的卓著功绩,前几天你已晋升为军长。值你庆
    祝寿辰之际,告诉你这一好消息,是再适合不过了。顺致庆贺和最良好的
    祝愿。
    可是,布莱德雷还没上任,军长职务就丢了。2月16日,布莱德雷正在读他被任
命为第10军军长的密令。电话铃响了,这是麦克奈尔的人事助理参谋长亚历山大·
R·博林打来的:
    “布莱德雷,今天我们通过电话给你传达一个命令。你将去海外长期服役。不
是整个师,就你自己。”
    “我刚接到调往得克萨斯州坦普尔的命令,到……”
    “那是昨天的事。”博林打断了布莱德雷的话。
    布莱德雷还想探听是去非洲还是去太平洋,可在不加密的电话里是不允许谈论
调动事宜的。博林神秘而又机警地说:
    “记得你的同班学友吗?你同他一起工作。”
    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明白了。
    “你必须先到华盛顿听取命令。”
    1941年12月12日,即珍珠港事件后的第5天,艾森豪威尔正忙于应付第3集团军
的事务。马歇尔陆军参谋长正着手“处理”那些死抱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的高级军
官,让他们退役。启用那些精力充沛、富有才华和比较年轻的军官。这次,他又翻
了那个小黑皮本,那里记着近几次重大演习中草草记录在案的名字。第3集团军参谋
长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上校及乔治·S·巴顿(第2装甲师师长)就赫然记在上面。
巴顿的名字下注曰:“乔治能带部队赴汤蹈火,但要用一根绳子紧紧套住他的脖子。”
后又写上:“一有装甲部队,就交给他指挥。”巴顿此前已经崭露头角,当了第1装
甲军军长,而艾森豪威尔眼下可调来任用。马歇尔指示助手马克·韦恩·克拉克准
将推荐一个人来作战计划部。克拉克推荐了艾森豪威尔。12日这一天,马歇尔的秘
书史密斯上校的电话把艾森豪威尔从忙乱中惊醒:
    “是你吗?艾克?”
    “参谋长要你乘飞机马上到这里来!告诉你的上司,正式命令随后下达。”
    艾森豪威尔认为这是马歇尔想向他了解菲律宾的情况,很快就会回来。下午,
他收拾了简单的行装,离开圣安东尼奥去了华盛顿。
    艾森豪威尔没料到这一去便不可收拾。在1941年底至1942年上半年,艾森豪威
尔在马歇尔手下负责远东问题的事务,协助麦克阿瑟处理菲律宾问题。期间,艾森
豪威尔当上了作战计划部(后改为作战部)部长。
    艾森豪威尔擅长交际协调,他是处理公共关系的好手,在新闻界尤受欢迎。从
1942年6月底起,他赴英国建立了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及英军将领的密切关系(除蒙哥
马利和布鲁克将军以外)。在1942年底以前,作为驻英的美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参
与了许多重大作战计划的制定工作。
    对于如何开辟第二战场,美英双方一直争论不休,讨价还价,错综复杂。1941
年底至1942年初,英美首脑原则上通过了1942年春进攻北非的“体育家”计划,但
随之因英军在利比亚的失利而搁浅。后来,艾森豪威尔主持制定了以英国为基地进
攻西欧的直接进攻计划,代号为“围歼”,并把登陆时间确定在1943年春。同时,
美国还制定了旨在激励苏联继续与纳粹在东线作战的“大锤”计划,确定在1942年
8~9月间用6~10个师在法国北部实施登陆,兵员由英国提供。英国人抵制此计划,
抛出了1942年秋进攻北非的计划。丘吉尔的战略是“打击薄弱环节”,主张苏联在
东线消耗德军,美英则重点打击德国的核潜艇及轰炸德国后方基地。战场主要在中
东、巴尔干及地中海沿岸展开,完成分割包围轴心国的部署。对美国军方而言,马
歇尔及艾森豪威尔等力主攻进西欧。但1942年秋,美英首脑达成了马歇尔极力反对
的进攻北非的计划,规定1942年10月30日前进攻北非,代号“火炬”。原先预备执
行“围歼”计划的美军,转而成为执行“火炬”计划的部队。艾森豪威尔出任“火
炬”行动的远征军总司令,他的副手马克·克拉克为副司令,比德尔·史密斯任艾
森豪威尔的参谋长。
    巴顿是参与制定“火炬”计划细节最积极而又最富乐观精神的人。他积极活动、
克制自己而想寻机参战。“火炬”计划敲定后,巴顿奉命在法属北非登陆战中担任
西线特遣部队指挥官,这支部队从美国本土出发,横渡大西洋,在摩洛哥的卡萨布
兰卡地区登陆;中线特遣部队由劳埃德·弗雷登道尔少将指挥的美军第2军组成,进
攻奥兰;东线则由英军主力攻击阿尔及尔,由美军第34师师长查尔斯·赖德少将指
挥。北非登陆战由美军唱主角,攻占阿尔及尔后,全部部队归英国第1集团军司令肯
尼思·安德森将军指挥,最后,登陆时间定在1942年11月8日。
    自1940年秋始,英军在法属北非与德意军队展开过一系列战役,双方你来我往,
胜负难分。被称为“沙漠之鼠”的英国军队开始时彻底击溃了意大利军,迫使希特
勒派闪电战专家埃尔温·隆美尔率非洲军驰援利比亚。由于丘吉尔轻率地调沙漠部
队帮助希腊人驱逐意大利军队,试图建立打击希特勒薄弱环节的“巴尔干陆军”,
狡猾的希特勒则先进攻希腊,然后入侵克里特岛,使英军在希腊和北非均遇挫折。
1940年底,隆美尔大胆攻击北非沙漠的英军,将其赶回埃及。1941年,在埃及和利
比亚之间的沙漠地带,“沙漠之鼠”和“沙漠之狐”反复展开拉锯战。先是英军第
8集团军以压倒优势于1941年底将隆美尔赶回利比亚;珍珠港事件后的几周,隆美尔
反扑,发动眼花缭乱的攻势,将英国第8集团军赶回埃及,最后赶到了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