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对这位本宁堡的老同事、国防大学的同班同学也是谦让有加(霍奇斯在马歇尔任
本宁堡助理校长时,任步兵委员会成员。后赴菲律宾在麦克阿瑟手下与艾森豪威尔
共事)。他安排了隆重的宣誓就职仪式,为布莱德雷晋升准将授衔。之后,霍奇斯
进行了交接仪式,和布莱德雷一起检阅了部队。仪式结束,霍奇斯赴华盛顿就任步
兵司令,布莱德雷则开始主持本宁堡的朝政。
1941年3月布莱德雷接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时,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并
于3月11日生效。法案规定美国可向盟国借贷或出租一切战争物资,战后再结帐。英
国首相丘吉尔从罗斯福总统那里获得了大量的战争物资,包括火炮、炮弹、飞机等
等。马歇尔对于罗斯福对英国人有求必应的作法大为不满,他看到美国军队装备的
薄弱,陆军航空队只有47架B-17型飞机。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美国的孤立主
义者再次猖狂,他们反对美国卷入战争,马歇尔的扩充陆军计划又遭挫折。最后,
国会仅以1票的优势通过了延长征兵法案,马歇尔松了一口气。但是,英国人和俄国
人对美国扩军感到惶惶不安,因为这样他们得到的武器装备就会减少。
不过,美国陆军在1941年3月已有了50万人,包括正规陆军、国民警卫队及招募
来的新兵,因而训练各级军官成了当务之急。陆军部的一些人认为,到6月30日陆军
人数将扩充到140万,现有的军校加之大小规模的军事演习,可以培养出足够使用的
10万名各级军官。而马歇尔参谋长则认为基层军官远远不够,他力主陆军建立速成
训练学校。
这种专门学校可称之为预备军官学校,它主要训练现役军官和经过6个月基本训
练的应征入伍者。马歇尔认为,训练并提拔这些人当中的优秀者,有利于鼓舞士气。
但这些建议,遇到陆军参谋部人事部和步兵司令乔治·林奇的阻力。他们以种种理
由反对建立预备军官学校和马歇尔认为军官将会奇缺的看法。布莱德雷接任本宁堡
步兵学校校长职务时,霍奇斯已奠定了预备军官学校的原型,他招了二个组织松散,
由优秀应征入伍者、志愿兵组成的班级。这些人要么是东部著名大学的毕业生,或
者是名门望族和富豪之家的子弟。后来霍奇斯面对困境,对此事逐渐冷淡了。
布莱德雷不像前任那样,他坚决支持马歇尔。到任后的几周,布莱德雷便制定
了一个综合计划,要将本宁堡预备军官学校扩大24倍。开始,他带着计划去找步兵
司令霍奇斯和参谋部人事部,结果毫无收效,人们嘲笑预备学校的毕业生是“90天
神童”。
最后,布莱德雷绕过所有的人,将计划直接送给马歇尔。自然,马歇尔兴奋异
常,为计划开了绿灯。这是布莱德雷在本宁堡办的第一件大事。后来,本宁堡预备
军官学校在布莱德雷一手操持下成了美国预备军官学校的样板。它培养的军官源源
不断地输送到欧洲和太平洋战场。布莱德雷对美国兵力动员,立下了一大功。
布莱德雷抵达本宁堡时,巴顿已将本宁堡的装甲部队搞得热火朝天。他把“乌
合之众”训练成超一流的战斗部队。早在1940年12月,他就率领1000多辆坦克和战
车进行了一次400英里的长征行军,天空中还有飞机支援。过去,由于削减经费,坦
克被忽视。可是,纳粹德国闪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以后,这种状况大为
改观,美国人以更快的速度追赶时代步伐。布莱德雷作为本宁堡的驻地指挥官,他
与巴顿真正获得了相互间的信任和了解。
1941年春天,陆军部决定举行大规模实战军事演习。因为当时在北非英国坦克
部队遭到隆美尔铁骑的重创,演习对巴顿来说正是大显坦克神威的机会。1941年6月,
即布莱德雷抵本宁堡后的第三个月,田纳西州的演习开始。巴顿的装甲2师以眼花镣
乱的速度和出其不意的行动,用9小时完成了计划2天的行动。7月,巴顿的大幅照片
(站在炮塔上,头戴钢盔,挎着手枪,手里拿着望远镜,一副从容不迫的英雄模样)
及演习的细节刊登在《生活》杂志上。8月至11月,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州的有4
0万人参加的军事演习又开始了。巴顿在演习中的表演与斯科特完全不同,他勇猛直
前,不费吹灰之力便俘虏了“蓝军”司令德拉姆中将。虽然,巴顿受到评判将领的
批评,说他擅离指挥位置、“蛮横地欺凌敌人”。但他成了真正的显赫的明星。布
莱德雷参与了演习,观察了巴顿的举动,他发现,英勇善战的巴顿对细枝末节的琐
事不太关心,他忽视后勤保障问题,喜欢即兴订出作战计划。布莱德雷与巴顿在这
一时期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也真正了解了巴顿。在布莱德雷看来,巴顿贵族出身,
是他认识的“最有抱负、事业心最强的人”。他有一种高深莫测、不可言状的勇敢
精神,对士兵铁石心肠,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军事效率和承担任务。巴顿天生好追
求荣誉,喜欢引人注目。但他说话粗鲁,声音滑稽可笑、尖刻刺耳。布莱德雷认为,
巴顿的缺点也正是他的优点,对他来说,恰当发挥其英雄本色最为重要。路易斯安
那演习结束后,珍珠港事件于12月7日晨爆发,日本不宣而战。罗斯福总统宣布“1
941年12月7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
对轴心国宣战。
巴顿因其突出的指挥和协调能力,取代了斯科特,他被马歇尔任命为第1装甲军
军长,成了美国陆军最高的坦克指挥官。两个月后,他被马歇尔调去一个叫里弗宾
德的荒漠创建沙漠训练基地。马歇尔用心良苦,他想有朝一日用巴顿去对付“沙漠
之狐”隆美尔。这点巴顿开始时没有认识到,他是斗士,但不是谋略家,对马歇尔
的安排一时难以理解。
离开本宁堡后,巴顿写过一封信给布莱德雷,他对布莱德雷不能同他一道去深
表遗憾。巴顿在信中表现出无比的真诚,他说:“亲爱的奥马尔,在我们共事期间,
我们能够如此推心置腹、宽宏大度地携手工作,是我从未遇到过的。”布莱德雷则
承认,他从巴顿那里“学到了许多关于机械化部队作战的知识”。在美国陆军革命
性的发展中,布莱德雷赶上了又一个步伐。
布莱德雷的同班同学艾森豪威尔调任第3师师长汤普森的参谋长后,投入了紧张
的工作。1941年3月,布莱德雷任本宁堡步校校长时,艾森豪威尔调任第9军凯尼恩
·乔伊斯将军的参谋长,11日晋升临时上校。1941年6月11日,沃尔特·克鲁格中将
(三星将军)写信给马歇尔,要求调艾森豪威尔到他的第3集团军当参谋长,他需要
一位“高瞻远瞩,思想进步,对掌握一个部队的重大问题有深刻了解,积极主动、
足智多谋”的参谋长。马歇尔当然同意了这一请求,艾森豪威尔奔赴第3集团军司令
部的驻地休斯敦萨姆堡。1941年8~9月路易斯安那演习中,艾森豪威尔所在的第3集
团军“进攻”本·利尔将军的第2集团军。艾森豪威尔给新闻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在处理公共关系方面堪称天才。演习中,艾森豪威尔参谋长一鸣惊人,克鲁格
的第3集团军按其计划包抄了利尔的第2集团军,迫使其撤退。《纽约时报》在末栏
中说艾森豪威尔“构思和领导制定了击溃第2集团军的战略”。但是,谦逊的艾森豪
威尔将荣誉归功于克鲁格将军。9月份,艾森豪威尔被克鲁格将军推荐升为临时准将,
他的照片通过电传传遍了美国。珍珠港事件后,艾森豪威尔被马歇尔调去华盛顿。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虽然出现了像米切尔那样的先驱理论家,
但美国的空军发展一直比欧洲国家迟滞。在纳粹德国,他们运用闪击战理论,在很
短的时间内横扫欧陆。其中飞机和坦克的配合,有效地夺取了战略目标。对于德国
人的闪击战,布莱德雷称之为“垂直包围”,即用空投伞兵和滑翔机空降部队实施
突然袭击。布莱德雷善于捕捉最新的军事战术发展动态,他在任马歇尔的助理秘书
时,就对空降试验给予过支持。有一天,他的西点战术系同事威廉·M·米利少校来
找他,神情沮丧。米利正在搞空降试验,但得不到军需部的帮助,装备及补给品十
分匮乏。布莱德雷知道马歇尔对试验颇有兴趣,就对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