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回)可是,我们知道《红楼梦曲·分骨肉》中所唱的是“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等等,而续书中做爹娘的根本没有哭嘛!可见,不符曹雪芹原意。还有“判词”也不实了:临别时,连宝玉都“转悲为喜”了,还有谁“清明涕送江边望”呢?这样的“判词”还不是乱判?再说,画册上画“船中有一个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不是也完全画错了吗?因为续书中探春是“放心辞别众人”而去的,何曾“掩面泣涕”来?          
散花寺签(第一百一回)    
  王熙凤衣锦还乡 
  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 
  '说明' 
  王熙凤夜里在大观园见了鬼——一只两眼似灯,拖着扫帚尾巴的大狗。她心中疑惧,便到散花寺磕头祝告摇签筒,摇出来的一支签是“第三十三签,上上大吉”,还写着上面这些话。 
  '注释' 
  1。王熙凤衣锦返乡——签上所题这句话,来自五十四回中女先儿所讲的《凤求鸾》故事,故事中的公子恰巧与凤姐同名。不过五十四回中两次说是残唐五代故事,这里则说成是汉朝的。衣锦还乡,本是功成名就、穿着锦袍回家乡,这里暗示殓衣裹体,尸返金陵。 
  2。去国离乡——离开故乡。国,都邑。书中说王熙凤自幼离开娘家南京,到她死时估计已有二十年时间。 
  3。“蜂采”二句——唐代罗隐《蜂》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与《好了歌注》中“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同一个意思。 
  4。“行人至”四句——前两句暗示凤姐知道赵姨娘死后被阴司拷打,促使自己“忏宿冤”时已经太迟了。“讼宜和”是所谓“劝善惩恶”的话,因为凤姐曾包揽狱讼,害死人命。“婚再议”,指凤姐死后贾琏把平儿扶了正,或指其女儿巧姐婚事的变化。 
  '评说' 
  在曹雪芹佚稿中,王熙凤的命运与续书所写不同,前已提及。此外,十五回中凤姐曾自称“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在续书中也翻案了:续作者先是让她见鬼,然后由疑畏而迷信,由迷信而忏悔。借此宣扬天理昭彰,果报不爽,进行惩恶劝善的说教。看来,这也与佚稿中写的“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不一样。 
  签中四句诗错成“先”、“元”、“盐”三部韵,这对于骗人的迷信宣传品来说还算不了一回事,但内容至少应该写得像一个签。可是不然,其中只有“衣锦还乡”一句表面上还是好话,诗的后两句以及末了十二个字,即使就字面看也不是什么吉祥语,这怎么能写在“上上大吉”的签子上呢?这种地方,太不合情理了。          
骰子酒令四首(第一百八回)    
  '说明' 
  这是贾母为婚后的宝钗举办的生日酒席上所行的令。行令的还是鸳鸯,但这次把三张牙牌改为四个骰子,轮着说:先说骰子名儿,再说曲牌名儿,末了说一句《千家诗》。 
  其一(四“幺”) 
  商山四皓。(鸳鸯) 
  临老入花丛。(薛姨妈) 
  将谓偷闲学少年。(贾母) 
  '注释' 
  1。商山四皓——秦末,东园公、角(音路)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避世隐居商山(在陕西商县东南),四人年纪都在八十以上,须眉皓白,世称商山四皓。汉时,吕后曾据张良建议迎四皓以佐助太子。骰子中“幺”是白色的,故有此名。下两句曲名、诗句,皆顺着此句意思发挥。 
  2。“将谓”句——宋儒程颢《春日偶成》诗:“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以上三句相连,取意于唐代刘禹锡《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诗:“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 
  其二(四“二”) 
  刘阮入天台。(鸳鸯) 
  二士入桃源。(李纹) 
  寻得桃源好避秦。(李纨) 
  '注释' 
  1。刘阮入天台——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故事。参见《赞会芳园》“天台之路”注。 
  2。二士入桃源 
  ——即刘、阮入天台事,以桃源泛指仙境。 
  3。“寻得”句——参见《花名签》袭人所得“桃花”签注。“桃源”程高本误作“桃花”,据王雪香评本改。 
  其三(二“二”二“三” ) 
  江燕引雏。(鸳鸯) 
  公领孙。(贾母) 
  闲看儿童捉柳花。(李纨) 
  '注释' 
  1。“闲看”句——南宋杨万里《初夏》诗:“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其四(二“二”二“五”) 
  浪扫浮萍。(鸳鸯) 
  秋鱼入菱窠。(贾母) 
  白萍吟尽楚江秋。(湘云) 
  '注释' 
  1。“白萍”句——宋儒程颢《题淮南子》诗:“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萍吹尽楚江秋。”所引异一字,或草体形讹。 
  '评说' 
  这是对“全鸳鸯三宣牙牌令”的效颦。应该描写贾府败落的时候,偏又行酒令、掷起骰子来,情节松散游离。所引曲牌、诗句略无深意,只是卖弄赌博知识罢了!          
重游幻境所见联额三副    
  (第一百十六回) 
  '说明' 
  宝玉失玉病危,和尚送玉将他救活。但他让宝玉魂魄出窍,重游一次幻境,使他领悟“世上的情缘,都是那些魔障”。这三副联额就是宝玉梦游幻境时所见,它的内容是针对第五回中“太虚幻境对联”、“孽海情天对联”、“薄命司对联”而拟的。 
  真如福地 
  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福善祸淫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引觉情痴 
  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注释' 
  1。真如福地——真如,佛家语,即所谓永恒真理。真,真实;如,如常不变。福地,仙境,所谓幸福之地。“真如福地”恰好是“太虚幻境”的反义。 
  2。“无原”句——为了与上一句对仗而硬凑的,意谓“无”本来是存在的,但它与“有”不同。 
  3。福善祸淫——施福于善者,降祸于淫者。 
  4。引觉情痴——引导痴心者觉悟的意思。 
  '评说' 
  这一回书把小说缘起和第五回中的情节都拉了进来。宝玉一会儿翻“册子”,一会儿看“绛珠草”,其中也有神仙姐姐,也有鬼怪,也在半途中喊救命等等,读之今人生厌。但是,太虚幻境的三副联额却都被改掉了。原来“真”与“假”、“有”与“无”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现在却把“真”与“假”、“有”与“无”截然分开,以形而上学代替了辩证法,用“真胜假”、“有非无”之类的话把曹雪芹的深刻思想糟塌得不成样了。          
酒令(第一百十七回)    
  飞羽觞而醉月。(贾蔷) 
  冷露无声湿桂花。(贾环) 
  天香云外飘。(贾环) 
  '说明' 
  这是邢大舅王仁与贾环、贾蔷等在贾府外房喝酒行的令,由行令者规定说“月”字、“桂”字、“香”字。 
  '注释' 
  1。“飞羽觞”句——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2。“冷露”句——唐代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天香”句——唐代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评说' 
  续书者对那些典卖家当、宿娼滥赌、聚党狂饮的败家子生活不熟悉,所以无从想象描摹他们酒席间的情景。虽然前八十回中有冯紫英、云儿的俚曲小调可以模仿,但对“闭门只读圣贤书”的人来说,模仿又谈何容易!倒不如找几句现成的诗文省力气。所以,书中“懂得什么字”的环、蔷辈,一边跟“傻大舅”王仁之流喝着酒,一边“假斯文”地引起唐诗、古文来了。          
吟句(第一百十八回)    
  内典语中无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 
  '说明' 
  宝钗抬出尧、舜、禹、汤、周、孔等大人物来教训宝玉,见宝玉“理屈词穷”,便劝他收心用功,说:“但能博得一第,便是从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宝玉表示赞同说:“倒是你这个‘从此而止’,‘不枉天恩祖德’,却还不离其宗!”袭人在一边帮腔,要他尽“孝道” ,他也默许了。接着,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